APP下载

基于SWOT模型分析的农村人居环境升级路径

2021-02-26崔思瞻古雨君

西部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人居环境SWOT分析乡村振兴

崔思瞻 古雨君

摘要:“千万工程”在江苏省南京六合区农村试点的推广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遇到不少难题。从SWOT分析角度看,该区岗陈村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高位推动治理机制创新和人民主体地位保障,改善了人居环境。但因缺少人力资源培训和招商引资途径等现实问题也阻碍了其多样化发展。面对机遇与挑战,基于SWOT分析,认为增长型、弥补型与长远型战略的提出有助于岗陈村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与可持续性发展,并可将经验推广至其他地区。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居环境;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2-0042-04

一、背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年度“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颁给中国浙江“千万工程”①,标志着诸多在2020年完成的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在饮用水污染、禽畜养殖污染以及环境治理方案都得到初步改善。“千万工程”正成为人居环境治理的重点,向全国推广。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积极学习“千万工程”精神,设试点村,乡村环境治理以垃圾分类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三清两化一提升”②行动,分层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水平。

岗陈村隶属“国家级生态乡镇”冶山镇,其定位是建设生态农业村,自2018年起实行分组分区域先后整治。在未进行综合整治与宣传之前,岗陈村街道杂草丛生,树木杂乱无章,垃圾遍地,沟渠异味重,靠路边处有农户种植作物;各家农户门口堆放着茅草,厕所也是传统的“大茅厕”;臭水塘中充满淤泥,污染严重,总体环境较差,植被景观杂乱。后来,经过村干部集中反映,岗陈村村委决定按照六合区指示进行分步整治,并通过长期的宣传使村民对宜居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大部分的村户开始赞同“要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的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现在村内已经成功营造起人人爱护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氛围;同时,在整治的过程中,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大幅度提升,并认识到整治过后环境宜人、景观优美的好处,因此积极配合村部工作人员进行整治。

为使岗陈村的环境景观朝着更加舒适、整洁、有序的方向不断提升,并基于此探究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升级战略,本文在对岗陈村实地调查后,运用SWOT分析模型从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这4个层面对影响岗陈村人居环境长足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二、岗陈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升级的影响因素

(一)优势(S)

1.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

岗陈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始终注重宣传,并引导农民易旧俗、树新风、转观念,不但“自扫门前雪”,还要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共建宜居新农村。

在整治之初,村民的思想和观念普遍落后,大多数村民对整治工作不理解,甚至十分排斥。整治工作开展后,仍有村民将垃圾直接倒在沟渠里,也有不讲理、与村部吵架的,导致工作难以开展。在了解这些情况后,村部加大了宣传教育,村干部挨家挨户向村民分发宣传单、宣传册,讲解诸如垃圾分类的知识和好处,对不配合的村民软磨硬泡、好言相劝,再加上长期的思想工作,最终解决矛盾。

思想教育和观念引导工作能使村民感受到环境整治带来的好处,慢慢地养成习惯,做到自觉保护环境,思想觉悟逐渐提升。村部仍然一直坚持卫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向村民分发宣传单,在墙上、广场的公示牌上张贴相关信息,增加许多专门的保洁员来帮助进行垃圾分类的管理和讲解,初步建立起完整的思想观念引导体系。持续的教育和引导使岗陈村现在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局面。

2.高位推动的治理机制

岗陈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党的指示,坚持建强组织与推动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及时传达文件精神。目前,以政策文件为治理的目标导向。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明确责任主体。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实施环节多、工期长,建设责任追责问责不可避免[1]。岗陈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明确了农村责任具体内容和量化要求,落实到责任主体;加强过程中的评估与考核,实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二,严格标准规范,加强监督。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性、非营利性强,需要构建纵向到底、层次清晰,横向到边、分工合理,系统联动、高效有力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通过多渠道多手段推动落实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党政同责,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

在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但村委深知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标准,确保各项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因此在环境整治的各个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规范,从而让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更有效率。

在“厕所革命”的改革工程中,岗陈村坚决要求达到“整洁、干净、无异味、没有蚊虫”的严格标准。厕所整改困难重重,岗陈村不惧繁重的任務,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并及时监督。

在污水治理方面,岗陈村同样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河塘清淤、水域清理都是分组来做的,具体贯彻了“三清一改”原则。“三清一改”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农村水塘、清理种田种地的废弃物,通过“三清”改变农村人居环境的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3.人民主体地位的保障

(1)人民环境保护意识提高

在岗陈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人”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岗陈村的村干部们深知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向村民们讲述人居环境整治的必要性与积极意义。因此,部分村民从一开始便支持村部的治理工作,给整治工作参与者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在部分地区完成人居环境整治过后,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益处显而易见。因此,至始至终支持整治的人们便开始帮助村部对其他村民进行思想引导和宣传教育,而其他村民看到了人居环境整治的好处,环境整治的意识就不断提高了,村民们便也开始逐渐树立支持村部的工作的意识。正是村民们环境整治意识的提高推动了岗陈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快速开展,因此,岗陈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效。

(2)人民学习能力较强

岗陈村的村民在整治过程中展示出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岗陈村村民仅通过保洁员和村干部的宣传教育,便能够做到绝大部分的垃圾正确分类。调研过程中发现,村民们在农户整治中显现了十足的智慧,他们做到了居住区、家禽区、户厕的合理安排,让三者之间不再相互影响,让村民家中更加整洁有序,改善岗陈村的人居环境。

(二)劣势(W)

1.人力资源培训途径少

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涉及农村人力素质培训和农村人力思维培训两个维度。农村人力资源培训开发象征着社会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使农村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并提高工作质量,是政策落实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村内用户基本都具备了上网条件,相关单位也开发了网络平台,使农村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具体信息;然而村内尚未建立供农户自发参加培训、接受培训的信息化平台等。

2.招商引资途径少

岗陈村的村建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还有一部分来源于村委会集资,除此之外无其他资金来源。原因有三:其一,岗陈村的发展虽与资金息息相关,但不完全受制于资金;其二,岗陈村的发展由六合区政府规划完成,因而资金几乎完全来源于财政拨款;其三,岗陈村目前无项目、无技术、无品牌,难以吸引外界投资。

招商引资有利于弥补岗陈村固有的资金来源不足,从而起到促进村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此外,招商引资反促岗陈村加快项目、技术、品牌转型升级,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模式,促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岗陈村应当更加重视吸引商业投资的作用。

(三)机遇(O)

1.产业多样化

岗陈村隶属冶山镇。冶山镇的定位是生态农业镇,因而岗陈村的主要产业为生态农业,村内无工业产业,也无大型、系统的农业产业;产业形式单一且属中低端产业。年轻的村民大多外出打工,而留在村中的村民则只能以农业为生,农产品成为内耗品,导致村民收入低、村内经济发展落后。因此,岗陈村应适当发展其他产业,实现产业多样化。

岗陈村具有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生态环境优美等优势,可以借此发展与之配套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并延长第一产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让现有的农业产品实现市场化,促进农民增收及产业增效,打破自给自足的封闭生产模式。在实现生态农业的同时,建构农产品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推动产业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实现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极大程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岗陈村虽环境优美、空氣清新、民风淳朴、生活舒适,但村落一直较为闭塞,与外界接触较少。而岗陈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很丰富,其定位为“生态农业”,适合发展乡村旅游来引起更多的关注。

2.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

岗陈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村内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因此村部积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来让村民居住得更加舒适与便捷。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村部给每家农户都分发了分类的垃圾桶,并在街道处设一座垃圾处理站——冶山街道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并且在运输途中有垃圾车,拖拉机来装载垃圾。

岗陈村内目前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污水治理体系,生活污水通过新建成的污水管网流向污水处理站,经过多重处理能重复利用。此外,村部深知道路之于地方的意义:为实现“机器下田”,必须铺设水泥路;目前村内正在铺设干道水泥路,并明确具体措施、责任单位,确保工作落实落地,使投用的每一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能发挥应有的效应。未来,村部将继续添置土地灌溉基础设施,并建设诸如大坝、水泵的设施来加快农水运输、田地灌溉等。

(四)威胁(T)

1.农业产业管理不当,村庄规划滞后

岗陈村是六合区乃至南京市的薄弱村,对农业产业的管理尚未形成系统模式。近几年,六合区政府对岗陈村的拨款大多用于大力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整治软件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业产业的发展,但仍在管理方面存有漏洞。

在村庄规划方面,岗陈村将村庄大致规划为农田、水塘与农户区。这是一种较原始、简单的规划,适用于村庄的初步发展阶段,能够有效帮助岗陈村实现从杂乱无章到整洁有序的转变。据调研组实地考察发现,现在的岗陈村已经实现了初步的规划与布局,但目前的规划布局有碍于未来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同时,要利用农业生态补偿项目实施,集中资金用于沟渠路建设配套设施。

2.政府对基层工作的研究不足

在不同的环境整治阶段,村部与村民、施工队等会产生不同的矛盾,但区政府向村部发布的是宏观整治计划,无法对这些形形色色的矛盾有充分的了解。因此,上级政策公布到基层时会给基层带来时间紧、任务重等压力。在整治过程中,由于政策不够灵活、有力,资金也只能勉强支撑,岗陈村的整治工作十分被动且死板,每一步都是规规矩矩地按照上面的政策来,不能够做到灵活变通,整治效果也就只能做到差强人意。

因此,想要达到理想的整治效果,上级政府不仅要在政策方面全力支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还应当对基层的整治现状和困难都了如指掌,再根据此来发布计划,才能做到因地制宜。

三、岗陈村人居环境升级的战略选择与建议

(一)引入SWOT分析模型

为充分比较并分析岗陈村的发展战略,本文引入SWOT分析模型,对该村的内外环境要素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二)岗陈村人居环境升级的战略选择与建议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岗陈村下一步有三种战略选择,分别为SO的增长型战略、WO的弥补型战略与ST的长远型战略;尽管WT战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但对于走在人居环境治理初期的岗陈村而言,难度过大且可行性较低。

1.SO:夯实农业产业,规范管理体系,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

从六合区政府的角度看,在面临不同治理阶段中各类矛盾时,政府下发的整治计划会给基层带来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等压力。在环境整治过程中,由于政策的灵活性欠缺,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岗陈村的整治工作推进吃力,实际效果差强人意。

因此,岗陈村应当在规范管理体系与治理手段的前提下,及时反馈基层治理的困境与需求,联动区政府共同结合“互联网+农业”热点夯实村内的主体农业产业;此外,招商引资,扩大资金来源,发挥村庄自治的自主性。

2.WO:完善人居环境全面计划,构建更加多元的产业体系

岗陈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民风淳朴,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很丰富,定位在“生态农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能引起更多关注。

据调研组了解,岗陈村附近也有一些度假村。初步发展旅游业,岗陈村可以先了解附近度假村的详情,做到错位发展,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吸引游客。然后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村中有能力的村民先做试点,适当改造自己的住宅,变为家庭旅馆,给客人提供有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适当种植一些收益较高的作物并开设相关观赏、采摘等项目,向外宣传。旅游业有初步发展后,村中可以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在公共区域精心策划一些与当地特色及农业相关的游乐项目,增设一些游玩的基础设施,并向村民推广发展旅游业的做法,慢慢形成旅游村,再利用媒体等工具向外大力宣传,吸引城里的人们来村里体验“农家乐”。

发展旅游业不仅能使资源分配更合理,增加村民收入,为农村的建设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护。旅游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很高,发展旅游业能督促村民自觉维护村容村貌,推动卫生条件的持续改善和整体建设的发展,村民也会自觉地挖掘、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并与现代文化相融合。除此之外,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诸如餐饮、商场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也会被带动,这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涌入,可以很好地解决岗陈村大量劳动力流失,村中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多的问题,能够帮助岗陈村快速转型。

3.ST:完善田间管理,合理引导村民的种植行为

调研组在实地考察岗陈村的过程中发现岗陈村将农业发展的自主性给予村民个体,而对农业的整体管理不足。调研组认为可以通过几个方面加强整体调控:

第一,加强田间管理。据调研组实地走访观察所得,岗陈村村民大多种植水稻和玉米。水稻和玉米皆为一年生禾本,需水量较多。而岗陈村所在的六合区属丘陵地区,常年耕地面积较少,因此水稻和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年粮食的增收。

如果作物在冬春季遭遇连续阴雨,而沟系堵塞造成的排水不畅更容易引起麦苗渍害,导致低洼处麦苗根系生长不良。岗陈村实施分田到户制,难以全面实施规模种植;而农田基础设施原本质量差,使田间秩序的统一难上加难。因此,亟须加强田间管理,统一田间作物的种植秩序。

第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岗陈村农民类型大多为传统型农民,传统型农民的耕作方式单一、低效。因此,岗陈村亟须通过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项目,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效实现小麦等作物种植精准、播种量合理,从而增加作物产量,促进耕种过程良性循环。

第三,提高播种质量。通过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项目,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利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应用小麦精確栽培技术、稻麦周年高效栽培技术,实现小麦种植精耕细作、精量播种,控制播种量,掌握播种深度,从而达到壮群体、增后劲的目的[3]。

经分析,如图1所示,在推动人居环境升级的目标指引下,区政府作为宏观部署的一方,应当给予充分的资金作为岗陈村发挥治理自主性的保障,同时稳步推进“互联网+新型农业”模式在各村的落实,引导产业往多元化方向发展;岗陈村作为提升人居环境的中心,应当及时向上级政府反馈治理过程中的困境,了解村民的需求,加强村内的作物、种植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并积极寻找高效的人力资源培训方式,加速培养农业专业人才;村民作为被管理的一方,应当遵守管理,并积极反映自身的利益诉求,实现相对自主性。

注 释:

①“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简称,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

②“三清两改一提升”: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洁农村水源水体、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造农村户用厕所和公厕、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不断提升村容村貌。

参考文献:

[1]吴舜泽,殷培红,和夏冰,等.落实党委和政府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调研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2).

[2]庄家花,徐勇,叶如林,等.南京市六合区小麦生产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8(19).

[3]徐敏,朱训泳.南京市六合区小麦黄苗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9(5).

作者简介:崔思瞻(2000—),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单位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

古雨君(2000—),女,汉族,江苏无锡人,单位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

(责任编辑:易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困境及其治理机制创新研究——以浙江‘千万工程为例”(编号:201910294073Z)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人居环境SWOT分析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浅谈园林艺术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