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地名的形态结构与基本特点

2021-02-26于全有

关键词:专名音节命名

于全有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一、辽宁地名的层级分布

地名有不同的层级,既有行政区划层级、非行政区划层级之别,也有现今、往昔之别。

以目前相关地名研究多所涉及的行政区划层级的地名为例,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一般分为四级:一级为省级行政区,具体可以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二级为地级行政区,具体可以分为地级市、地区行政公署管辖区域、自治州、盟行政公署管辖区域、直辖市(仅台湾地区设置);三级为县级行政区,具体可以分为市辖区、县、自治县、县级市、旗、自治旗、林区、特区、特别行政区非政权性区;四级为乡级行政区,具体可以分为镇、乡、民族乡、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管辖区域、苏木、民族苏木、区公所管辖区域、县辖市(仅台湾地区设置)(1)https://baike.baidu.com/item/行政区划。。

依照此例,辽宁地区现行的行政区划地名及其再向下到村一级的地名,其层级分布如下。

(一)省级行政区名:1个,辽宁省。

(二)地级行政区名:14个,分别是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铁岭市、朝阳市、盘锦市、葫芦岛市。

(三)县级行政区名:114个,其中有市辖区73个、县级市16个、县25个(其中8个为少数民族自治县)。

(四)乡级行政区名:1350个,其中有街道510个、乡镇840个。

(五)村、社区名:16176个,其中有社区4916个、村11260个。

上述辽宁地区现行的行政区划地名及其再向下到村一级的地名,共有17655个。其中,辽宁省辖下的14个地级行政区地名分布的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辽宁省区域地名分布情况

二、 辽宁地名的基本类型

地名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从结构构成上看,地名有专名和通名之分(如“辽宁省”中的“辽宁”是专名,“省”就是通名;“辽河平原”中的“辽河”是专名,“平原”就是通名);从来源上看,地名有自然类与人文类之别(如“沙河口区”就是以河流命名的,属于自然类地名;“高尔基路”就是以人名命名的地名,属于人文类地名);从民族上看,地名又有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名之异(如“孤山镇”是汉族地名;“乌兰哈达沟”是蒙古语地名,蒙古语“乌兰哈达”译成汉语是“红色岩石”之意);从时代上看,地名又有古今之不同(如现在的“北镇”,古时候有“广宁”之称);从运用上看,地名又有全称与简称之不同(如“喀左”是简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是全称);等等。这里,主要从地名的结构构成出发,结合来源,对辽宁地名的基本类型扼要加以阐述。

(一) 通名类

1.自然类通名地名。自然类通名地名就是通名与自然地域相关的地名。这又可以分为陆域通名地名、水域通名地名两类。

(1)陆域通名地名类。如带“山、岭、岗子、平原、甸子、坝、台子、洼、沟、川、关、洞”等通名的地名。如“千山、凤凰山、大孤山、松岭、沙岗子、辽河平原、小甸子、蔡家坝、四台子、朱家洼、四道沟、黄泥川、连山关、老虎洞”等。

(2)水域通名地名类。如带“海、湾、湖、江、河、岛”等通名的地名。如“黄海、辽东湾、丁香湖、鸭绿江、大凌河、大鹿岛”等。

2.人文类通名地名。人文类通名地名就是通名与人文地域相关的地名。这又可以分为政区通名地名、聚落通名地名、建筑通名地名、文化设施通名地名等几类。

(1)政区通名地名类。如带“市、区、县、街道、乡、镇”等通名的地名。如“沈阳市、皇姑区、彰武县、鸭绿江街道、薛屯乡、黄土坎镇”等。

(2)聚落通名地名类。如带“村、庄、屯、店、堡、营、寨、井、庙、大街”等通名的地名。如“大黄旗村、大新庄村、付家屯村、李家店村、小堡村、驸马营村、向阳寨村、单家井村、龙王庙镇、黄河大街”等。

(3)建筑通名地名类。如带“站、房、房身、农场、窝棚”等通名的地名。如“凤凰城站、丁家房村、大房身村、五四农场、赵家窝棚村”等。

(4)文化设施通名地名类。如带“展览馆、长城、图书馆、公园”等通名的地名。如“辽宁工业展览馆、虎山长城、辽宁省图书馆、八一公园”等。

(二)专名类

1.因地命名的地名,就是按某地域的区位、地形及地域特征等命名的地名。如“大连北站、山口村、五道沟村、上坡村”等。

2.因水命名的地名,就是以某江、河、湖、海、池塘、泉、井等命名的地名。如“鸭绿江街道、沈河区、溪湖区、长海县、暖池塘镇、凉水泉村、北井子镇”等。

3.因天命名的地名,就是以气象、时节等命名的地名。如“白云山村、风雨坛街道、春光社区、金秋社区”等。

4.因物命名的地名,就是以自然物、建筑物、物产等命名的地名。如“八棵树村、柞木村、清真寺社区、背阴寺村、枣园子村、梨树村”等。

5.因人命名的地名,就是以人名、身份、意愿、传说、姓氏等命名的地名。如“尚志乡、邓铁梅路、苗可秀街、薛礼村、兴隆村、大兴乡、王家村、田家窝棚村”等。

6.因史命名的地名,就是以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地名、古迹地名等命名的地名。如“奉天九里社区、二一九公园、辽沈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帅府社区、北陵街道”等。

7.因政命名的地名,就是以政府机构、政治性因素等命名的地名。如“市府大路、人民广场、和平区、解放路”等。

8.因文命名的地名,就是以学校、文化设施、文化因素等命名的地名。如“文化路、文圣街道、师范大学站、展览馆站、文化路小学”等。

9.因武命名的地名,就是以军营、军械、军事活动、军事机构等命名的地名。如“北大营社区、水师营街道、武圣街道、炮台村、大营子村”等。

10.因经济活动命名的地名,就是以农、工、商等经济活动命名的地名。如“石油街道、油坊村、兴工街、保工街、纤维街道、丝瓜村、钢厂社区、石灰窑村、银匠堡子村、大豆屯村、北市场街道”等。

11.因民族命名的地名,就是以民族、民族语等命名的地名。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甘招镇、赫图阿拉村、萨尔浒风景区”等。

12.因宗教命名的地名,就是以宗教建筑及相关因素等来命名的地名。如“玉佛苑风景区、三清观村、观音阁街道”等。

13.因日常生活命名的地名,就是以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物品、用品等来命名的地名。如“红帽子镇、锅称子村、碾房村、碾盘乡、客车社区”等。

14.其他命名的地名,就是除了上述内容以外的诸如序数命名的地名、派生命名的地名、合称命名的地名、借名命名的地名等一些地名。如“头台子村、二台子村、振兴东社区、振兴西社区、盘锦市、南京街、泰山路”等。

三、 辽宁地名的基本结构

地名的基本结构可以从音节构成、语形结构等两方面反映出来,其具体状况往往与地名结构简洁还是复杂的程度有关。辽宁地名也是如此。

(一)音节构成

1.单音节地名。这类地名很少,通常都是一些由简称而来的地名。例如:

辽(辽宁简称) 沈(沈阳简称)

2.双音节地名。这类地名源于两种情况:一是原本就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另一种情况是由原来正式地名的简称而来的。例如:

义县 千山 东升 塔山 砬底 前街 腰岭 南屯 四院 立山 姜屯 石佛 析木

3.三音节地名。这类地名比较多。例如:

鸡冠山 菩萨庙 东大于 牛心屯 大黄旗

土门岭 东果川 胡家沟 山河村

4.四音节地名。这类地名也比较多。例如:

西苏堡村 北营子村 新开河村 建国社区 林盛街道 刘二堡镇 和平街道

5.五音节地名。例如:

茨榆坨街道 烈士山社区 火连寨街道

石桥子街道 祁家堡社区 李石经济区

6.六音节地名。例如:

浑河站西街道 小二十家子村 东台朝鲜

族村 大黄家窝堡村 星海广场社区

7.七音节及以上地名。这类地名相对较少。例如:

七贤岭科海社区 小平岛依海社区 新世纪佳园东社区 二道河子蒙古族乡

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 东四方台温泉管

理区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二)语形结构

地名的语形结构,主要指地名的语词形式的构成结构。辽宁地名的语形结构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专名”形式。此类地名多存在于日常的简称中。例如:

大工(大连理工大学) 辽大(辽宁大学) 沈师(沈阳师范大学) 育才(育才中学) 喀左(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太平(太平街道) 新农(新农镇)

2.“专名+通名”形式。例如:

松岭 义县 西山 小甸子 牛营子 牤牛屯

套土营子

3.“专名+通名+通名”形式。例如:

靠山屯 夏家堡 浑河堡 李家窝棚 郭家

街道 沈阳市图书馆

4.“专名+通名+通名+通名”形式。例如:

唐家房社区 胡家堡村 毛岭沟村 张山嘴

社区 大山岗村

5.其他形式。例如:

山咀 庙下 窝棚沟 沟家寨村 千山风景区温泉街道 茨榆坨街道第一社区

四、辽宁地名的基本特点

一定区域内的地名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与观察地名的层面与角度有关。这里,我们主要从目前能够搜集统计到的、相对比较全的辽宁行政区划地名及其下位的村名、社区名的状况,结合其他相关状况,对辽宁地名的特点扼要加以阐述。

辽宁地名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

(一)长度以三音节、四音节为主,语形结构以带有定位的专名与带有定类的通名组合居多

目前辽宁省行政区划地名及其下位的村名、社区名一共有17655个(包括1个省名、14个地级市名,不含农场、管委会等名)。这些地名的音节构成情况是:二音节的地名18个,占比0.10%;三音节的地名5433个,占比30.77%;四音节的地名9493个,占比53.77%;五音节的地名2264个,占比12.82%;六音节的地名375个,占比2.12%;七音节及以上的地名72个,占比0.41%。其中,由三音节、四音节构成的地名共有14926个,占比84.54%,远远高于由其他音节构成的地名比例,可见其所占据的主流地位(2)这里的地名的统计,用的是所能搜集到的相对正式的名称,不含一般的简称用法,下同。。

表2 辽宁省行政区划地名及村名、社区名音节构成情况

从语形结构上看,辽宁地名大多都是由带有定位功能的专名与带有定类功能的通名组合而成的,如以“专名+通名”“专名+通名+通名”“专名+通名+通名+通名”等为代表的种种地名组合形式。

辽宁地名的这种特征,实际上也是跟地名本身的定位别类的功用及相关社会需求心理是一致的。

(二)分布与地域的地理风貌、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连

从目前辽宁行政区划地名及其下位的村名、社区名的基本分布上看,辽宁地名的分布状况与地域的地理风貌、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连,是另一种形式的辽宁的地理风貌、社会发展具体状况的缩影与反映。

辽宁的地貌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大致自东西两侧的辽东、辽西山地丘陵向中部的辽河平原递降,自北向南由陆地向海洋倾斜。其中,有80%左右的耕地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区及辽西北低山丘陵的河谷地带。辽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体上是中部地区相对好于两翼的辽东、辽西的山地丘陵地区,城市地区相对好于乡村地区。而辽宁地名的分布密度,基本上与上述情况相应,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即辽宁地名的分布密度(计算到村名、社区名),大体上也是由分布密度相对较大的中部平原地区,向两翼的辽东、辽西的山地丘陵地区递降,由城市向乡村递降,与辽宁的地理风貌、社会经济状况及人口等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连。已有的相关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1]。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辽宁地名的这种分布特征,也是符合语言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与规律的。

(三)内涵的地域社会文化特色鲜明

辽宁地名凝聚着十分丰富的地域社会文化内涵,是辽宁区域内的社会文化发展历史及相关状况的重要缩影与反映。以辽宁地名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状况为例,这里既有大量的以汉民族地名为代表的有关汉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存的印迹,也有以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生存的印迹,地名的地域社会文化特色鲜明。特别是辽宁作为我国满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不仅至今仍分布着宽甸满族自治县、岫岩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等6个满族自治县,还有2个在省内享受民族自治县政策的市——凤城市、北镇市(二者改为县级市之前都是满族自治县),居住着占全国满族人口一半以上的满族同胞,在辽宁的大地上留下了许多以“赫图阿拉”为代表的、带有本民族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的地名。

语言是文化的镜像。辽宁地名的这一特点,跟语言与文化间的关系与规律也是相适应的。

猜你喜欢

专名音节命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名的确定与保护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克里普克的专名观
拼拼 读读 写写
古籍专名数据库的构建与统计分析
沂南村名中通名和专名的关系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看音节说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