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后习题,建构语文高效课堂

2021-02-25萧昭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期
关键词:课后习题部编版

萧昭发

【摘要】课后习题是部编本语文教材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辅助学生自主预习和实践探究,使学生有目自学的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在学习中不断实现自我调整和主动反思。教师根据课后习题来设计教学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积极反馈教学现状,进而改进后期的教学策略。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为例,探究如何在教学中灵活 使用课后习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课后习题;语文高效课堂;部编版;五年级教材

一、引言

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检验,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提高个人的思考实践能力,主动参与学科的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上融合通课后习题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果。如果能够高效地完成语文课后习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明显的提升,学习起来得心应手。笔者在对语文课后习题进行分析研究后,知道课后习题的内容广泛,有思考探究、积累运用、语言实践、阅读扩展等。这就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后习题的教学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探究的欲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后习题的应用现状

尽管有的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课后习题的教学辅助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思维和行为上的偏差,利用习题在教学上为学生服务效果不够明显,整体的教学质量提升较为缓慢。

首先,老师没有结合课后习题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作为学生语文能力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对学生在能力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有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这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利用课后习题来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其次,教师没有将课后习题与习作练笔相结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直接以个人的教学经验和主观判断为出发点,在对各类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知识吸收能力的分析及研究,没有利用课后习题来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大胆创新。

最后,在教学设计融入课后习题的过程中,教师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作者创作的原动力,情感直接呈现着文章的核心和精髓。如果无法领悟作者情感,就难以深刻地了解文章所表达的含义。课后习题与文章中的思想元素联系非常紧密,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导致课后习题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利用课后习题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利用课后习题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考核部分,具体包含语音、汉字、词语、句子、语法、标点、修辞以及文学常识、文体知识和古诗文的默写。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吸收情况,抓住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及要点,让学生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例如,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课后习题要求学生遇到不懂的词语猜猜其意思。在教学中,笔者把理解词语的意思放到文段学习中去,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武松用梢棒干什么?再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找出梢棒,接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梢棒”的意思。这样就水到渠成总结猜词语意思的方法可以是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接着,笔者让学生分小组猜一猜“筛酒、货郎、驿站”的意思。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掌握了猜词语意思的方法,既解决了课后习题,又巩固了理解词语的方法。

课后习题有助于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检验自学的效果。只有鼓励学生主动去探讨课后习题,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情感体验,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探究的习惯。

(二)利用课后习题加强习作练笔

习作练笔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学生习作练笔现状的分析及研究,可以了解学生所积累的语文知识。教师需要关注课后习题的不同类型,精心挑选有益于学生习作练笔的部分,通过设置发散性的问题来鼓励学生主动了解文章之中的具体内涵。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文章背后的思想情感以及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文章描写的技巧及手法,鼓励学生深入其中品味和分析语言,并说出个人的不同意见。学生会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同一篇文章中的人物描写以及细节描写会有许多区别,在相互交流及探讨的过程中对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有了深刻的理解。

如,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后小练笔的任务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笔者并没有将小练笔安排在课后完成,而是在学生理解了作者为什么拿到钱时“鼻子一酸”后,及時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在你的记忆中,谁做了哪些事情会让你“鼻子一酸”呢?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其感受。笔者发现有的学生眼睛里还泛着泪光,于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并指导学生可以运用文中慢镜头特写的方法将妈妈的形象写具体。一个个感人的画面从学生笔下流淌出来,这不仅完成了小练笔任务,还让学生掌握了人物描写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利用课后习题增强情感体验

情感是作者创作的原动力,赋予了教材强大的生命力,如果无视作者情感的领悟,就难以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不同的学习环境,主动挖掘教材之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教材中的情感。

在五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设有“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或作者的内心感受”的课后习题。这种类型的课后习题指向比较明确,要求学生主动阅读文本语言,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情感表达风格。教师则可以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阅读文章之中的经典段落,品味景物描写或人物刻画的表达方式,在主动朗读、感悟及表达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和理解,鼓励学生主动说出个人的阅读感受,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

如,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课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然后再去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后和同学交流。在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后习题中的两个句子,接着提出问题:句子中描写的景物的生活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怎样的感受呢?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然后让学生再去默读课文,用笔画出类似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最后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如果你要表达内心的快乐,会选择哪些事物,怎样描写呢?在交流中,学生的表达方式虽有所不同,但都能掌握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自主分析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帮助学生读懂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而实现自主创新。

(四)利用课后习题掌握课文内容

五年级教材课后习题基本设有掌握课文内容的要求,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或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将这类课后习题安排在课前预习中完成,鼓励学生主动掌握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完成这类课后习题后,能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课文还会产生疑惑,激发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实践之前,笔者会先收集学生的疑惑,然后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清叙事脉络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复述课文能力培养。笔者还鼓励学生自主积累,大胆去探究新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升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四、结语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后习题非常关键。课后习题的合理使用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课后习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黎蕾.小学二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以部编版教材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30):1.

[2]卜宪森.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以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为例[J].新课程(中),2018(5).

猜你喜欢

课后习题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之研究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论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基于儿童立场,让课后习题变变样
初中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
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以“课后习题”为抓手,有效突破语文“文本解读”的重点难点
巧用教材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