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1-02-25陈利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陈利娜

【摘要】个性化阅读教学指语文的教学课堂要珍视学生阅读时独特的感受、微妙的情感体验和内心对本文的理解。教学时要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的阅读、研读为主,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地感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从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美的乐趣,提升阅读教学的高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个性化;阅读教学

新的教育理念犹如和暖的春风,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催开了一朵朵个性化阅读之花。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而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要充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引导学生探究和有创造性地去感受、理解、评价以及鉴赏文本,加深对文本的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文字情感的熏陶,从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让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板块更加地精彩纷呈。

一、教师转变角色,激活学生个性

阅读教学中要体现出个性化,也就意味着我们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教师要敢于把自己从高高在上的讲坛上请下来,蹲下身来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在课堂上少一些独断的话语霸权,多一些探讨式的百家争鸣,使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融洽。只有这样,才能令学生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和心灵上的愉悦。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大胆地说出他们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从而表达出他们内心独特的阅读感悟和体验。个性化阅读的课堂上,师生的关系不仅是民主平等的,也应该是互相尊重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歧视、不压制、不误导,更要尊重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要学会欣赏差异,鼓励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发展个性。

实践证明,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个性。使语文课堂“活”起来,也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例如,学习了六年级上册《草原》这篇课文后,笔者抛出一个问题问学生:“如果你也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大草原,你最想做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都想把自己的想法一吐为快。学生1说:“如果我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大草原上,我最想大喊一声,听听辽阔的大草原会给我怎样的回应。”学生2说:“我想要骑上一匹骏马,在如诗如画的大草原上策马奔腾,那一定很惬意。”学生3接着说:“我要带上画夹,坐在大草原的怀抱里,把她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学生们说得很有激情,也很诚恳,都是他们阅读过这篇课文后,结合自己的理解而发出的感叹,也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他们的想法各具特色,也充分体现了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魅力。在笔者的语文课堂上,这样各抒己见的情景已成常态,学生都能从个性化阅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优化课堂评价,培养阅读个性

个性化阅读中课堂教学的评价要以个性化为目标,以评价为手段,通过优化阅读课堂教学评价来培养学生阅读的个性。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多采用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正面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引导学生。教师充满激励性的评价就像海上扬帆时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外在动力,它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但激励性的评价要把握好分寸,要恰如其分,避免过于大众化和简单化,应该把激励性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赋予个性化,具体又不会过于单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和表达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如,班上的一位女学生轻声细语地朗读了课文中一段劝告他人的话,笔者这样评价她:“你的朗读如丝丝春雨,消无声息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看样子,温柔派的掌门人非你莫属……”课堂上,另一位男学生问题提得好,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这聪明的小脑瓜转得真快呀,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类似这类的评价就显得比较具体,有针对性,既能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受到激励,又会有所启迪。

仅有激励性的评价是不够的,建设性的评价同样不能缺少。就朗读而言,当学生的朗读不够到位时,教师应该适时地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评价。例如,在教学《游天都峰》这一课时,一个学生朗读后我给出的评价是:“你的朗读很流利,声音也比较响亮,而且没有读错一个字。如果你能读得让我们感到‘累,那就更好了。”于是,鼓励学生进行第二次朗读,很明显在第二次朗读的时候情感表达读得很到位,这时,笔者也及时给出评价:“这天都峰可真高,真难爬啊,爬起来可真够累啊。”这位学生听了教师的评价后,高兴地笑了。所以,教师有建设性的点拨,会使学生的朗读更有进步,也会使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意义。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评价除了激励性、建设性、还应具有多元性。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比如说,对于学生的发言,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自评,还可以是学生之间或是师生之间的互评。二是评价角度的多元性。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更客观地认识问题,认识自我,促进其不断向前发展。三是评价形式的多元性。评价的语言要丰富,独具个性,也可以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及丰富的表情等。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时,让学生朗读狼说的话,一位男学生把狼凶恶的本性朗读得非常到位,这时,笔者做了一个擦额头汗水的动作,并作出评价:“多么凶恶的狼啊,看!我已经吓得头皮发麻,汗如雨下了……”这就是给学生最形象的赞扬和肯定。

三、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秀出精彩

教師要认真研读教材文本,只有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文本的重难点、亮点、可发散点等,才能引领好学生一起在文中畅游,才能让阅读教学的课堂秀出个性,秀出精彩。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文章一般具有特色,有些文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只要教师能对教材进行认真钻研,找准切入点,创新教法,课堂上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定能创造精彩纷呈的阅读世界。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笔者以“纹丝不动”这个词作为切入口,一层一层地展开教学:先质疑“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部队要求战士们在有埋伏任务的时候为什么必须做到“纹丝不动”。文中邱少云在被烈火烧身的时候是怎么做到“纹丝不动”的?通过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通过自主读、思、品,深刻感悟到邱少云战士自觉遵守纪律、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有些课文可以通过抓住文本中的兴奋点,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有些课文能通过文本中的发散点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均能达到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助推器,促使小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凸显个性,只有不断创新个性化教学才会有个性化的阅读,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更加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