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1-02-25高焕儿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期

高焕儿

【摘要】时代的发展,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不再只是为了分数而学,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数学知识的取得如果只靠教师的灌输和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审题、解题的能力,重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健全学生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本文主要针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培养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更加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阅读能力是最基础性的素质,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发展中的关键。因此,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生数学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数学阅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然而,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比较弱。小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关键是学生要具有浓厚的兴趣进行数学阅读。据调查发现,虽然有一部分学生愿意主动进行数学阅读,但在阅读过程中,由于缺乏兴趣,学生往往对数学阅读缺乏耐心,致使学生不能专心进行阅读。2.数学教师对数学阅读认识不足。许多数学教师认为阅读只是文科教学的事情,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学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提取信息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3.学生缺少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做作业时不认真读题目,尤其对于复杂的题目,还没有理解题意就想当然地做题。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重视数学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基础,才能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笔者谈一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数学教材不仅是教师讲课的材料来源,还是学生学习、阅读的材料来源。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给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时间,传授学生阅读的方法。低年级数学教学主要是图文结合,重在读图、读数字、读符号等。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有序地观察和思考。高年级则是读文字、读表格、读公式等。课堂中的自学环节,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本节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阅读课本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形成有更深刻的认识。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之前,让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课本的文字与图,进一步明白“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语文阅读材料通俗易懂而富有趣味,但数学阅读材料较为抽象,注重的是逻辑性和概括性。为了增强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去阅读教材:1.教材上把圆的面积转化成什么图形?2.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在此阅读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利用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自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又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可巧妙运用文本阅读丰富学生的认知,抽象出百分数的意义,并通过教材文本阅读,了解百分数的读、写法;再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升华对百分数的认识。再如,在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一课,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理解课本所呈现出来的小方块的单位都是“厘米”,也就是指明小方块的单位已经统一了。那么,为什么还需要统一单位呢?为此,教师可提出小问题:什么是统一单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重视学生对教材的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数学题目的习惯

在数学课中,阅读题目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或练习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竟然出现希奇古怪的错误。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解决题时,没认真把题目读完整、读懂,就下笔解题;还有的学生在读题时,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喜欢加字、漏字,没有注意到关键词,把题目的意思理解错了,那解题的思路自然就不可能对了。数学题目中一字之差,其意义就相差甚远,如“除”与“除以”,“增加了”与“增加到”等等,阅读不仔细就会造成对题目理解有偏差。在数学课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题目的方法:第一遍粗读题,大致了解题目的意思。第二遍精读题,要逐字逐句地读,仔细理解题目中各个条件的含义。读的过程中不妨用笔把题目中的重要条件、重要语句划下来,圈出来,以提醒自己,引起重视。第三遍重读题,做完一道习题后应回过头来重新审题,看看哪些数据、关系还没有用上,已用上的用得是否准确;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结果是否符合题意,符合生活经验。

如,例题: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厘米、11厘米,求它的周长。为了能理解到“两边长”的双重意义,学生要对题目进行标注,便于理解。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课外阅读习惯

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学习“百分数”后,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后,引导学生读“帕斯卡”的故事;学习“年、月、日”后,可以让学生阅读交流“农历和公历”,讲名人珍惜时间的数学故事。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阅读《和时间赛跑》等课外读物。这不仅可巩固已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学习“对称图形”后,让学生阅读美术作品,寻找对称图形并尝试创作;学习“小数的认识”后,可让学生继续研究“古代的小数是怎样表示的?小数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深入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班级开展数学课外阅读活动。例如,低年级教学,可讲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中年级教学,可开展数学绘本阅读活动;高年级教学,可引导学生开展根据图说编数学小故事比赛等。此外,数学教师还可以设立阅读奖励制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数学教师要坚定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信念,多为学生提供课外拓展阅读的机会,带给学生更为开阔的数学世界,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教学观念,重视数学阅读,把数学阅读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多给予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让数学课堂因阅读而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参考文献:

[1]王丽.在小学课堂中提高数学阅读的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0).

[2]李美霞.谈小学生数学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2(36).

[3]顧赛红.开展“数学阅读”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中),2011(7).

[4]罗双辉.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养成[J].新课程(中),2011(1).

[5]王建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