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音乐趣味,培养核心素养

2021-02-25韩海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期
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音乐核心素养

韩海霞

【摘要】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美育课程,在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音乐课不仅仅是单纯的唱歌,还从欣赏、演奏、创作等多个维度训练并提升学生对音乐元素的理解与感悟,并通过多重感官来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音乐课所包含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快乐。增强课程的愉悦性能够更好的带动学科发展和学生兴趣培养。本文针对音乐课趣味教学,结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关键主题,阐述并分析提高小学生音乐感受与赏析能力的具体措施,为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趣味教学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中特别指出,要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欣赏,并能够理解音乐中所体现的情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具体是指在对音乐理论和基础知识之上,能够理解艺术作品中作者所表达情感,实现情感共鸣,同时有所欣赏,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小学生音乐课除了一般的唱歌和演奏这些基础之外,对艺术作品能够准确地欣赏并把握其意境,是评价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部分。当前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制约了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一、小学音乐课教学现状分析

1.授课形式单一,过分依赖课本

音乐课本身形式特殊,与其他文化课不同,音乐课需要在专业的教师指导下,借助音乐器材或其他音乐设备来实现授课。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授课中,教师往往会带领学生去专门的音乐教室,并通过讲授的形式,结合课文为学生讲解音乐知识,学习演唱或者演奏一些简单的曲目。这种模式也相对单一,虽然许多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受制于课堂环节的固定,学生能够真正表达内心情感、展示自身音乐学习成果的机会并不多。同时,教师在授课中往往会基于课本来进行讲授,并借助一些简单的乐器如竖笛、钢琴等完成音乐教学。在音乐欣赏环节也仅仅是以课本附带的资源为主,许多内容往往并不迎合学生的兴趣,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的现象。

2.课堂气氛单调,学生积极性不高

音乐课本应该是一门娱乐性课程,它能够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艺术情操。而在许多小学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过度关注课堂纪律,过分的关注教学进度,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情感的表达,在授课中占据了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最终造成课堂气氛相对单调甚至沉悶。音乐课本身所具备的娱乐性没有发挥出来,学生变成唱歌机器和演奏机器,无论是演唱还是演奏时都缺乏情感,从而失去了学习积极性。在音乐欣赏中,由于许多作品晦涩难懂,同时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大相径庭,教师过度纠正学生的所谓“错误”理解,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不敢表达心声,压抑了内心的真实情感抒发,从而导致审美能力的停滞不前。

二、提升课堂趣味,促进音乐教学具体措施探讨

针对传统僵化的音乐课现状,教师可以从通过改变课堂气氛入手,引导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角,并在教师的带动下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音乐课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有许多方法,如,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优势,以及通过学生视角改进教学设计等。

1.丰富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教学

教师可以在教学模式上尝试多元化教学,打造学生喜爱的音乐课堂。教师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音乐课授课经验,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堂纪律可控的范围内开展自主合作学习。例如,在欣赏音乐《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组合成为小组,结合对音乐的感悟在小组中充分的交流情感,针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则可以由教师引导其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在学生表达中注意不要随意否定。针对部分孩子无法正确感悟或者表达情感,教师可以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让他们学会用更加准确的语言抒发内心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山林鸟语的情境,通过描述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对音乐所体现的这种新疆异域风情的情境带入课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在进行音乐学唱环节,结合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演唱,同时,还可以引入游戏环节,例如丢手绢、击鼓传花等游戏,让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演唱能力,这样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更高,也对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质量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2.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突出课堂趣味性

互联网资源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随着多媒体设备进课堂,音乐课授课形式也变得日渐丰富。教师可以借助当下流行的互联网软件或者教学资源,让学生的音乐课堂充满乐趣。例如,针对音乐《夜莺》赏析时,由于时代的变化,空洞的讲解已经显得苍白无力,这时教师可以穿插入影视剧的资源,为学生播放与自然相关的纪录片,以及展现自然生物生活的特色视频,让视觉和听觉得到同步的震撼,教师还可以扩展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题材如《百鸟朝凤》电影,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对自然以及民族音乐传承同步学习,不仅提高了音乐赏析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热爱国家热爱民族,实现了情感和价值观的升华。

针对低年龄段的小学生而言,课堂参与度和趣味性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借助当下流行的音乐演唱软件,在课堂中为小学生打造“大家来K歌”主题课堂,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利用软件资源增强课堂演唱的参与度,通过软件打分增强挑战性,并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还可以引入动画资源,设计和制作简单的音乐动画课,让学生在完成动画小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和欣赏音乐,将抽象的音乐元素转化为可以直观看到的动画,帮助他们提升理解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3.转变教学视角,通过角色互换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音乐课所带给学生不仅仅是知识收获,还应该有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主动性,并借助角色互换的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学生的自我锻炼与提升,同时也增强课堂学生参与度。例如,在进行《码头工人歌》歌曲学习时,不仅可以让音乐理解程度高、舞台表现力丰富的学生为大家做示范,还可以引导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小老师,由学生组织大家进行歌曲的学习,并拓展和增加与勤奋工作题材相关的音乐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小老师”不仅锻炼了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舞台表现力和控制力。这种形式可以进一步发展,由同学自告奋勇报名,之后制定小老师教学安排表,依次完成演唱课程或者演奏课程的教学。

教师还应该站在学生视角来进行课程设计,例如,教师应该密切关注所教学的年龄段学生日常接触和喜爱的音乐作品,及时了解流行音乐以及适龄儿童音乐的最新发展趋势。在教学中,不仅要完成课本中指定的教学内容,还应该密切联系时代发展,通过把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穿插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中会体会到教师和我们是一样的,也知道和了解哪些是流行的和我们大家都爱听的歌,同时借助这些小学生中的流行元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欣赏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可以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和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小学音乐为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音乐素养同样也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借助多元化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了课堂趣味性;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并充分引入和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认知;转换教学视角,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促进学生音乐思维的建立;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结合,并用新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角色的转化,培养学生表达和表演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展现自己。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实现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生音乐素质整体提升,对小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艳.增强音乐趣味,培养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究[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17):1.

[2]蒋媛媛.音乐教育中提高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2018(11):78.

[3]李斌.小学音乐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0(2):91.

猜你喜欢

趣味教学小学音乐核心素养
趣味拉丁之斗牛舞教学实践研究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