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替利嗪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的效果及对患儿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1-02-25尹增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4期
关键词:阿昔洛水痘疱疹

尹增亮

水痘主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可通过飞沫、肢体接触传播,具有极强传染性。水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高发群体为婴幼儿、学龄前儿童,临床症状主要为身体黏膜损伤、疱疹、发热及成片痘疹等。一般情况下,水痘发病10 d左右可自行痊愈,病后终身免疫不再复发[1]。但发病期间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状,对患儿的健康造成影响。目前,药物是治疗小儿水痘的主要方式,有研究表明,西替利嗪与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均有良好的效果,单一用药时疗效有限,无法促进患儿病情的快速恢复,而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令药效得以充分发挥,临床疗效更显著[2]。因此,本研究观察西替利嗪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的效果及对患儿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湖南省资兴市皮肤病防治所(医院)收治的水痘患儿9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儿男23例,女22例;年龄1~13(5.78±1.42)岁;入院时体温(39.52±0.57)℃;大疱性水痘27例,出血性水痘18例。对照组患儿男22例,女23例;年龄2~15(6.11±1.23)岁;入院时体温(39.54±0.55)℃;大疱性水痘26例,出血性水痘19例。2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取标准 (1)诊断标准:典型皮疹在几小时内即发展成为特别发痒的单腔泪珠状水疱,壁薄易破,内含清亮的液体,绕以红晕,而疱疹之间有正常皮肤,则可确诊为水痘。若为非典型症状,则取患儿新鲜疱疹内液体作电镜检查,可见到疱疹病毒颗粒;或在起病3 d内,取患儿疱疹内液体接种人胚羊膜组织,病毒分离呈阳性,均可确诊为水痘。(2)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符合诊断标准;发病前2~3周均有与水痘患儿接触史;存在全身典型水泡、丘疹及水疱疹等症状,同时伴高热症状;均于水痘、皮疹出现后2 d内入院接受治疗;入院前均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3)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合并疱疹疮或丘疹;合并免疫系统疾病、严重皮肤疾病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合并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合并心、肺及肝等功能不全;处于手术恢复期;中途退出研究。

1.3 治疗方法 2组患儿治疗期间均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高蛋白、生冷等食物,如出现疱疹等不适症状时,可在不适处涂抹炉甘石洗剂进行缓解。对照组患儿采用阿昔洛韦乳膏(湖南五洲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6173)外用治疗,每2~3小时1次,每天4~6次,连续治疗5 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西替利嗪(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155)10 ml口服,每天1次,连续治疗5 d。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儿皮疹结痂、疱疹消退、退热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清晨采集2组患儿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经抗凝处理后离心处理10 min,离心速度设置为3 000 r/min,血清分离后取上清液,置于零下80 ℃的环境中保存备用,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2 结 果

2.1 皮疹结痂、疱疹消退及退热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皮疹结痂、疱疹消退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患儿皮疹结痂、疱疹消退及退热时间比较

2.2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IL-2、IL-4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IL-2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IL-4、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3 讨 论

水痘的传染性极强,局部地区水痘感染爆发时有发生,临床一般表现为斑疹、丘疹及疱疹等各类皮疹症状,水痘发病后一定期间可自愈,且痊愈后不再复发,但如在发病期间不及时进行处理,或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病情加重,由此可能引发心肌炎、脑炎、肺炎及继发性带状疱疹等各种并发症,对患者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及时治疗、缩短病程及减轻症状对患者而言极为重要。

临床上治疗水痘常用的方法为药物治疗,西替利嗪和阿昔洛韦均为治疗水痘的常用药物。西替利嗪属H1受体阻滞剂,可抑制组胺激活阻碍其传递,直接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激活,临床使用时有较轻的中枢抑制作用;除抑制组胺,对血小板激活因子、前列腺素及白三烯也均有拮抗作用;该药还对活化、释放炎性细胞有阻碍作用,抑制皮肤黏膜渗出、水肿,加速患者患水痘期间的皮疹结痂,同时还具有止痒抗过敏的功效[3-4]。阿昔洛韦是一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无环鸟苷类制剂,对单纯性水痘、疱疹及带状疱疹有针对性治疗作用,可有效杀灭病毒、抑制病毒DNA,是一类广谱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主要为降低疱疹DNA合成,与增长的DNA链相结合,干扰疱疹病毒DNA多聚酶,使疱疹产生的DNA链延伸中断,达到抵抗病毒的效果[5-6]。西替利嗪与阿昔洛韦在水痘治疗中均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药物治疗起效较慢,需更长时间缓解临床症状,治疗的周期也相应延长。有研究表明,联合使用后治疗效果更佳,两种药物能相互作用可发挥协同作用,缩短治疗周期,提升药效[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皮疹结痂、疱疹消退及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与付飞秀[9]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联合用药在促进水痘患儿病情改善、缩短病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患者机体内的炎性因子可明显增加微静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研究表示,IL-2是由Th1细胞分泌的人体T细胞因子,有维持T淋巴细胞正常活性的作用,对机体正常免疫功能起重要作用,可通过对病毒细胞靶细胞产生破坏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因此当IL-2水平下降时,则表示机体出现病毒感染[10-11]。IL-4可由抗原刺激产生,主要通过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从而增加患者皮肤敏感性,导致炎性反应出现,可在适应性免疫和调节体液方面起作用。IL-6是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具有较强的促炎作用,当机体感染时,IL-6水平显著增高,具有在炎性反应时启动细胞表面信号复合体的作用[12]。因此,与健康人群相比,水痘患儿的IL-2水平较低,IL-4、IL-6水平较高,表明引起水痘发病的原因与炎性因子变化有关,炎性因子如未加以控制,会导致患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病毒到达细胞系统内增殖入血,从而引发器官病变,造成炎性反应。因此,治疗该疾病的关键是控制患儿炎性因子水平,以达到改善病情、促进患儿康复的目的。若仅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的疱疹、皮疹症状,但对炎性症状的改善作用较小,所以导致患儿恢复缓慢[13]。而西替利嗪除具有抗病毒作用外,还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进入机体后可与组胺产生对抗,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还有助于减轻皮肤炎性症状,减少患儿因瘙痒抓挠而增加病毒入侵血液的机会。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联合用药后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较明显,可见联合使用西替利嗪与阿昔洛韦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大药物对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西替利嗪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水痘患儿可有效缩短病程,改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阿昔洛水痘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水痘源流考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水痘”离您的孩子很近,您做好准备了吗?
水痘王国
某部2011—2015年水痘发病分析
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昔洛韦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阿昔洛韦注射液静脉滴注致急性肾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