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思维与方法研究

2021-02-24王晓我广州工商学院

艺术品鉴 2021年36期
关键词:演奏者钢琴演奏乐曲

王晓我(广州工商学院)

通过歌唱,人们可以充分地表达自身的情绪,在钢琴演奏中融入这种表达方式,能够更加充分地将作品的艺术气息表现出来。歌唱性思维是反映演奏者对于作品意义和内涵认知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当前钢琴弹奏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表演者必须要坚持将这种思维充分地融入进演奏过程中,从而深层次的提高演奏内涵,使得整个作品的意境表达更加丰富。

一、歌唱性思维之于钢琴弹奏表演的重要性分析

在歌唱表演的过程当中,人们可以应用气息或者发声方式的调整进一步帮助歌曲表现的意境进行延伸,从而引发听众心中的共鸣。而钢琴演奏过程中,应用歌唱性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能够烘托、营造出适宜于作品表达的氛围,演奏的水平和层次性也能够得以提升。对于钢琴的演奏来说,歌唱性思维的融入具有多个层面的必要性。首先,歌唱性思维有助于提升演奏者的音乐想象,能够进一步帮助他们在歌曲表演过程中进行更强烈的情绪渲染和情感释放,从而将作品的艺术灵魂进行完整地呈现。其次,歌唱性的表达方式像是一种精彩的修辞手段,通过歌唱性演奏,乐曲的节奏和韵律能够更完整地展现给听众,利用更加细节化的打磨,钢琴演奏将更具备生命力和生动性。最后,对于钢琴这种乐器本身而言,它具有音色浓厚、演奏表达的层次性高的特点,因此,掌握一定的歌唱性思维,能够更好地将钢琴的音色优势凸显出来,从而帮助音乐的表达塑造出更优美的情景空间,给听众营造出不一样的听觉体验。

二、当前钢琴演奏过程中缺乏歌唱性思维的体现

歌唱性思维的融入对于钢琴的演奏来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早在19 世纪时就有人提出了关于培养这种思维的陈述,很多有名的钢琴家都对这种综合性的表达方式进行了实践和应用。例如,肖邦、德彪西等,他们不仅注重钢琴演奏过程中的方法应用,也非常重视每一个音符之间的联系和表达。但是,当前很多演奏者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对歌唱性思维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首先,很多演奏者对于这种思维能力的掌握还不够深入。这些演奏者对于歌唱性思维的理解不够深刻,认知层面还存在着错误,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其之于演奏的真正意义,导致在实际的训练中忽视了相关技能和方法的培养,仅仅将钢琴乐曲当作是配合演唱过程的一种陪衬,在实际的伴奏过程中仅仅注重对于演唱者歌唱变化的跟随,不利于音乐美感的表达和层次性的丰富。其次,很多的演奏者在实际的伴奏过程中,并不懂得对于歌唱性思维进行运用,甚至有些人还觉得钢琴的演唱性是不必要的,因为,歌手已经在演唱,伴奏的歌唱性的表达会造成一定的冗余,只要配合着歌手的演唱进行伴奏即可。但是,实际的伴奏织体的编排能够帮助歌手进一步表达出歌曲本身的气氛。例如,在黄丽玲的《给我一个理由忘记》的钢琴伴奏中,悠扬的歌声伴随着急促的琴键弹奏,帮助歌曲表达出了爱情的冲突感和情感的复杂性。因此,对于方法的应用也是培养歌唱性思维的另一个关键。最后,钢琴演奏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对于音乐作品有一定的艺术提升价值。因此在实际的伴奏过程中,演奏者不仅需要注意利用伴奏对于歌曲的表达进行配合和衬托,也需要利用歌唱性的钢琴表达对歌手的演唱进行引领,但是,目前很多的演奏者对于钢琴的这种能力并没有重视,导致歌手的演唱表达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三、钢琴演奏过程中培养歌唱性思维的路径探究

(一)提升演唱逻辑和技能

提升钢琴演奏的歌唱性思维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地掌握演唱方法,提升自己的声乐修养,只有进一步掌握了声乐方法以后,才能进一步提升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应变能力,进而建立更加科学的歌唱性思维,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首先,演奏者要注意对于作品实际内容的理解,每一首歌都是有生命的,如果在伴奏过程中不能深刻理解歌曲的意涵,则伴奏的切合度不能够有效地提升。要注意平时对于作品欣赏的锻炼,不仅要增大自己的音乐鉴赏范围,拓展自己的接触面,对于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类比和探究,还要注意对于一首曲目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进一步提升对于作品认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其次,建立正确的歌唱性思维要注意对于基本声乐理论的掌握,不能够忽视声乐基础的重要作用,机械的弹奏会造成实际的演奏过程缺少情感,不利于听众进行深入地体会。所以,演奏者应该加强实际的歌唱训练,切实体会演唱者在进行表达过程中的感受,进一步增强演奏和演唱之间的融合。最后,在接触了大量的声乐作品之后,演奏者需要注意对于不同的作品之间的规律和差异性进行总结,从而帮助自己在实际的伴奏表演时,能够更加准确的抓住乐曲特点。

(二)加强基础方法的应用

即使提高了对于演唱性思维的认识,钢琴的基础演奏方法上没有提高也会造成演奏的效果不佳的问题,扎实的演奏基础对于钢琴在歌曲中的伴奏配合来说是重中之重,因此,演奏者要注意提高对于基础钢琴演奏方法的应用。首先,要注意指法的锻炼和运用,指法的运用是钢琴练习中的关键,演奏者必须要注意处理好每一个和弦和音调的弹奏方法,进一步分析不同的幅度和力度对于音色的影响和关系,可以利用八度练习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手部技巧,在练习八度断奏的过程中,演奏者的手形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这样的演奏习惯有助于他们在后续的演奏过程中摆脱对于乐谱的依赖性,从而进行更加自由化的乐曲表达。其次,很多更具专业性和个性化的乐曲表达方式,能够进一步帮助演奏者进行歌曲的表达,所以,要注意对于专业性演奏方法定期进行训练,利用颤音(如图1)、断奏、连音、跳音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演奏的实际效果。最后,要注重对于不同乐段表达过程中的技巧的提升。例如,在每一个分句的表达中,演奏者可以应用演唱性思维通过呼吸表达的方式,加强整个段落的张弛性;在每一个句头和句尾的伴奏中,可以利用渐弱或渐强的方式来表达乐曲的收束感。演奏者只有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增强基础方法的训练力度,才能够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向听众呈现出精彩的乐曲。

图1 颤音练习注意事项

(三)注重作品情绪的把握

从歌曲的表达方向出发,提升钢琴歌唱性思维的同时要注意对于音乐情绪的贴合,如果伴奏和和声不能够贴合音乐表达的情感起伏,则会造成演奏的乐段和整体的音乐意境产生偏离感,不利于听众的感官体验,因此,弹奏者要注意在钢琴编入过程中对于音乐情绪的贴合。一方面,伴奏者需要对于创作背景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整体掌握作者对于情感的融合和乐段的刻画,从而对整个作品的意象表达进行更加全面的探究。

例如,在传统歌曲《乌兰巴托的夜》中,演奏者要注意对于其创作背景进行了解,选择合适的文本材料进行阅读,从而感受作者在故事的行进过程中获取到的情感因素,从而更深入的体会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更好地帮助演唱者进行情绪渲染。其次是二度创作,二度创作指的是依据对创作者情感投入的理解,在保留歌曲大致意象的同时,对于整个音乐的表达进行优化和整理,从而体现出个人层面对于乐曲的理解。因此,在二创过程中,钢琴弹奏者需要注意融入歌唱性思维,寻找到合适的情感切入点,进一步贴合歌曲整体的情绪表达,进行情感层次的递进,提升整个乐曲的表达厚度。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增强演奏力度,始终保证歌唱思维,对演奏作品的内涵并不需要机械性地去理解而是基于演奏时的强弱变化程度用内心去感知,根据乐句的不同表达出不同的演奏情感,与此同时,还要保持钢琴演奏的层次性,演奏者要将内心情感的强弱变化程度通过钢琴的旋律呈现出来。

(四)增加自身情感的融入

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音乐是对于心灵的慰藉,通过歌唱性思维的融入,演奏者需要清楚地了解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只有真挚、浓烈的情感发泄才能够收获观众的共鸣,进一步提升乐曲的艺术欣赏价值。演奏者想要将钢琴曲目演奏完美,就要加强钢琴演奏与乐曲旋律之间的关系,让二者之间始终保持同步一体化。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还要在演奏和旋律上找到相应的节奏节点,呈现出钢琴演奏过程中抑扬顿挫的情感,这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并不是杂乱无章不能突显出重点的状态,这是需要基于演奏者内心情感对钢琴演奏所传递出的感情色彩,突出演奏的重要价值。一方面,要注意情感的表达和自己的实际感受多做结合,进一步提升情绪渲染的真诚性,每一位乐手对于作品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只有深刻的融入个人的内心感受,才能够充分地表达出歌曲的艺术情景,从而传递出自己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注意演奏方法与情感表达之间的结合,进一步通过技巧和情感的相互匹配,赋予整个乐曲表达以形象性和生动性。

(五)培养演奏者的演奏歌唱性

在科学的钢琴演奏过程中,将活力注入音乐作品中,掌握其音乐节奏,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深处的快乐、悲伤、忧郁、沉重等不同的情感色彩。关于训练钢琴演奏歌唱性的种类方式较多,首先,要提高演奏者的发音基础练习,纠正其弹奏指法,同时,还要在各种演奏方法的基础上让演奏者的身体各部分与钢琴演奏的效果相互结合,达到统一旋律节奏的境界。其次,要加强踏板的练习,演奏者要从准备阶段到学习踏板的节奏、颤音以及切分的过程中展现出自身的风格,提高钢琴演奏的音乐价值。对所要演奏的钢琴音乐作品加强分析,基于作品的背景、情感、结构风格等角度表达出演奏者自身的真情实感,赋予演奏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最后,演奏者还要加强训练乐句的技巧,不仅要熟悉演奏的作品和乐曲旋律的风格,还要基于作品的背景、旋律和节奏等内容上对其进行划分,带给听众余音绕梁的听觉盛宴。

(六)结合实际曲风的解析

不同的歌曲类型不仅情感表达的方式有所差异,并且,它们所渲染出的气氛也是不一样的。钢琴演奏者要注意运用歌唱性思维对于不同的歌曲类型进行了解,从而区分不同种类的艺术表达。偏艺术类型的歌曲整体的结构更加细腻,作者更关注于歌曲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艺术价值,因此,钢琴演奏者在实际的伴奏过程中要对于其中的艺术内涵和文化背景进行解析,从而给观众带来音符之外的其他感受;流行音乐的表达更需要演奏者对于作者个性的了解,进一步在演奏过程中对于他的个性表达进行强化;对于中国传统的民歌来说,钢琴伴奏的融入能够提升歌曲的表达的活力,因此,在进行此类的中西方音乐融合时,要充分地注意不同民族音乐的特性,避免钢琴的伴奏与歌曲产生割裂感;在进行少儿歌曲的表达中,要充分地考虑的受众的特性,为了进一步帮助少儿提升音乐审美的能力,钢琴演奏者要注意提升歌唱性思维,利用更加活泼和生动的弹奏技巧,充分提升乐曲的趣味性和浪漫感。

(七)增强钢琴演奏的细节

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钢琴演奏并不同于普通的音乐演奏活动,在其演奏过程中具有与其他乐器演奏无法比拟的特殊价值。钢琴在演奏的过程中要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形式,其演奏的内容不仅要与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保持着关联还要基于思想整合的方面向观众表达出钢琴独特的魅力,这种特殊性对演奏者而言不但要牢记演奏的钢琴作品中的理论还要追求演奏过程中的细节,在细节中实现卓越的境界。除此之外,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还需要在进行钢琴表演时将钢琴的灵活性展现出来,提高演奏的感染力。从其他视角来看,钢琴在演奏时,演奏者不仅要始终保持演奏的活力性,还要对“呼吸结构”进行保持调解。比如:在演奏时,要对“呼吸”的方式以及时间基于演奏细节的角度不断磨炼和思考。钢琴在演奏过程中,其旋律更像是一首歌,直接反映出“呼吸”的重要性。呼吸是万物生存的基础,在演奏过程中适当的停顿呼吸,就能够帮助演奏旋律起承转合,让听众置身对演奏情感和内在的理解。乐句中适当的“呼吸”可以帮助乐句划分基础,表达正确的音乐情感,保证演奏中各线条之间的节点衔接,突出演奏的强弱起伏的同时增强演奏的歌唱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歌唱性思维在表演过程中的应用,钢琴演奏者必须要加以注意,要将这种关于作品的想象和情绪的表达充分地融入进乐曲的表演中,从而进一步将乐曲精巧的曲调和优美的韵味表现出来,提升其艺术感染力。在实际的歌唱性思维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提升演唱逻辑和技能、加强基础方法的应用、注重作品情绪的把握、增加自身情感的融入、结合实际曲风的解析,进而提升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

猜你喜欢

演奏者钢琴演奏乐曲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钢琴疗法
——钢琴演奏的魔力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父与子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