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朝钢琴作品《皮黄》的演奏诠释

2021-02-24周梦雅浙江师范大学

艺术品鉴 2021年36期
关键词:踏板弹奏力度

周梦雅(浙江师范大学)

钢琴作品《皮黄》以其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以及鲜明的京剧音乐特点成为众多钢琴作品中弘扬民族精髓的典范,是一部值得我们研究的优秀作品。这部钢琴作品不仅体现了超高的民族性,即将钢琴与中国京剧元素结合起来,用钢琴来表现京剧伴奏器乐的音色,也体现了极强的技术性,具有超高的演奏价值。本文首先对作品背景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同时结合自身的演奏体验诠释了《皮黄》的演奏特点,使大家对这首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更加充分的把握作品演奏的要领。

一、张朝钢琴作品《皮黄》的创作

钢琴作品《皮黄》是由著名作曲家张朝先生根据中国京剧音乐的特点,并结合了西方现代钢琴作曲技法,从而创作了这样一部具有深厚京剧文化内涵和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同时,在创作中张朝先生也结合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因此这也是一部自传式的钢琴作品。初稿在1995 年完成,经过了十年的反复修改,定稿于2005 年,在2007 年参加了中国第一届“帕拉天奴”杯中国音乐创作大赛钢琴作品大赛,并获得一等奖。之后,张朝先生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在细节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处理,最终于2009 年定稿。

张朝先生在创作中不断地在民族音乐风格的道路上探索,希望能够通过真诚的音乐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感动人的心灵,所以在他的作品中通常都包含着民族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创作思想,并且有着本真自然又独特成熟的音乐风格。张朝先生出生并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聚集的云南红河地区,所以他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少数民族地区质朴的生活以及特有的民族文化的影响,把创作深深地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蕴含着鲜明的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总是充满着无限魅力。就像在他的经典之作《滇南山谣三首》中,就运用了充满民族风味的旋律和色彩,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无限热爱。又因张朝先生系统地学习过作曲技术理论,掌握了丰富的作曲技术,所以在创作中他可以很好地将中西方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汲取西方的文化精髓,一方面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创作出很多展现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钢琴作品。从他的钢琴作品《皮黄》就可以明显看到西方的现代作曲技术与中国的传统京剧元素的结合。张朝先生的音乐创作大致有五个方向,分别为《土风集》——表现少数民族质朴的生活和淳朴的故事;《古风集》——展现中国的古文化;《日记集》——用音乐记下每天的感受;《自然集》——表现大自然的美好;《改编集》——对经典的民族歌曲进行改编。钢琴作品《皮黄》就属于《古风集》,是张朝先生对中国京剧进行的提炼和重新创作,使该作品既有民族文化的体现又有西方作曲技巧的演绎。张朝先生的作品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在演奏技术方面有着极大的挑战性,但其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情感以及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力又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二、张朝钢琴作品《皮黄》的演奏分析

钢琴作品《皮黄》的曲式结构打破了传统的曲式风格,运用了京剧板式结构,类似于西方的变奏曲,形成了一个以京剧板式结构为主体的变奏曲式。同时,在板式变奏中又结合了许多西方音乐的结构思维,例如西方奏鸣曲常见的“慢引子”和三个乐章的“快-慢-快”的速度布局,“导板”是“慢引子”、“原板”是主题原型、“二六”、“流水”、“快三眼”类似于第一乐章,“慢板”类似第二乐章,“快板”、“摇板”、“垛板”类似于第三乐章。所以该曲可以分为三个大部分,十个小段落。

自从聆听了李云迪演奏的《皮黄》,我就被这首曲子的京剧韵味深深地感染。从练习开始的时候被熟悉的旋律吸引到被高难度的技巧牵绊,再到最终的完整呈现,这整个过程是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这部钢琴作品采用了京剧音乐的特点,在演奏的时候,首先就得有京剧的感觉,那么如何在演奏中把握这种中国韵味呢?

(一)速度与力度的选择

1.速度的把握

本首钢琴曲的速度有很多次变换,不仅每个段落不同,段落内的句子也有许多速度的变化处理。首先,引子部分也就是导板是散板进入,速度自由,到主题部分也就是原板是广板的速度,接着二六、流水、快三眼三个段落速度逐渐加快,从小快板、快板到快速,慢板部分是慢板到广板的速度,后三个段落速度也逐渐加快,从快板到快速再到急板,尾声部分从行板到最急板再到快板。

导板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是散板,节奏比较自由,但是也不能太过拖沓,要展现行云流水的演奏,停留要适当。演奏原板时不用太快,相对比较平稳,同时要注意乐句之间的语气,进一步诉说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二六和流水部分要适当加快,表现流水般的和微风吹拂般的感觉,最后的双音下行要开始加速,最终落在快三眼的第一个音上。

快三眼部分的双手十六分音符的结合弹奏速度要比前面几个段落都要快,在演奏时,也要注意节奏的把控,弹得紧密之后很容易能使整首曲子的节奏都紧密起来,相反的,如果这一类音符弹奏地很松散,就会失去时值本该有的节奏,也会失去乐曲的连贯性。

垛板部分一开始的两个和弦力度要很强,演奏时要运用大臂的力量,旋律第一次出现时的速度要平稳稍慢,在标记“Piu mosso"处再加快速度,在第三次出现旋律的时候继续加快,左手的跳音伴奏要非常轻快,对手指灵活度要求很高,可以运用小臂的力量,这样会使节奏更加均匀。

尾声部分最后要以较快的速度上行,在辉煌中完满结束。在演奏时要注意手位交换的速度,使之更加流畅。

2.力度的变化

整体分析这部钢琴作品,我发现作曲家使用了许多力度标记且跨度非常大,将力度这一音乐要素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整体来看,慢板是全曲力度最弱的部分,尾声是力度最强的部分,两个部分对比非常明显。快三眼和快板是整首乐曲的高潮部分,为了彰显精神饱满、果断的情绪,要用强力度演奏。小范围的看,每个段落每个乐句作曲家都做了细微的力度变化。

导板开头的三个颤音有三种力度变化,mf-p-f,为了展现这三种不同的力度和表情,在演奏时要注意不同的触键方式。第一个颤音可以稍微长一点,第二个要贴键弹奏,可以加弱音踏板,第三个力度可以加大,把声音亮出来,从而使之产生对比。

二六段的流水部分可以通过左手的琶音上行慢慢加强力度,为下一段落做铺垫。

慢板的模仿钟声部分从98小节开始力度发生了变化,需要特别注意,左手突强之后,马上又回到弱,然后一连串的琶音上行,力度渐强,之后又渐弱又渐强。

尾声是全曲力量最大的部分,以柱式和弦为主,表现了光辉、宽广、宏伟的气势。在演奏这段是依旧要使用大臂的力量,使之产生共鸣感,注意音色的统一。

(二)踏板的运用

钢琴曲《皮黄》主要运用到了弱音踏板以及延音踏板。由于中国钢琴作品和西方有着不同的写作方式,所以踏板的运用也与西方钢琴曲有所不同。在弹奏本曲时,弱音踏板以及延音踏板的使用基本迎合着旋律的发展、节奏的变化、力度的变化、和声织体的变化。

1.要分清楚每一句的起落都在哪里。在导板部分,我一开始是一组换一次踏板,但总觉得弹不出李云迪那种衔接自然的感觉,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后来我才知道不能把旋律的感觉断开来,如果一组一换就容易出现断断续续的感觉,没有了叙事性。同样的,在原板部分我也遇到了断句的问题,本来我觉得应该在休止处后一个音开始的时候一起踩踏板,但是就不会很干净利落。其实应该随着重拍的那个音落下而换踏板,这样就有了乐句的完整性。

2.配合板鼓音色的使用。在模仿板鼓音色的部分适当合理地加入延音踏板可以使其具有回音的效果,可以踩一半踏板使声音不会那么干。

3.要注意弱音踏板的使用。在原板段中,弱音踏板的使用非常重要,用来描绘远处传来的声音,演奏时手要贴键,有控制地弹奏,如果太过用力就会破坏这种缥缈的意境。在导板部分中,上波音的演奏也可以适当的使用弱音踏板,形成力度的对比。

(三)节奏与时值

自由多变的节奏是中国钢琴作品的一大特色。这部作品在节奏节拍上有非常多的变化,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每一段落的节拍设置,合理控制演奏的速度。该曲的节拍变化如表1。

表1 《皮黄》各段落节拍变化

其中有几处的弹奏要格外注意:

第一处见第38-43 小节。这句的演奏要注意右手的附点节奏与左手平稳的八分音符的配合,左手为模仿板鼓节奏的伴奏,要突出右手旋律。

第二处见第68-71 小节。该句要注意左右手十六分音符的配合,左手同样是模仿板鼓的音色,主题旋律在右手,所以这一句应该突出右手的主题旋律。

第三处见第72-76 和第177-179 小节。这几句都应该注意把握切分节奏,要把握重音以及双手的配合,建议在演奏时慢弹,心里要有节奏感。

(四)技术难点与音色处理

这部钢琴作品有一定的炫技性,对演奏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有一些技术难点与音色处理需要更好的把握。

1.连续琶音的弹奏。为了寻求美好的意境,张朝在整首曲子当中写了许多连续的琶音进行,尤其在每一个板式连接的地方,像一个连接过渡。这一部分的弹奏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使琶音听起来连贯、流畅,需要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在练习时,手腕千万不能僵硬,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手腕的帮忙带动,同时音的位置也要落得非常准确,双手衔接的地方要非常迅速、自然,这样才能让音符流动起来。

2.颤音。在这首乐曲中如何演奏出快速又均匀、清晰又明亮的颤音也是一个要攻克的难题,可以做一些三个音一组的高抬指慢练的练习,触键要干净、利落,然后再慢慢加快。例如导板开头的三个颤音,要非常的干净、明亮,连接的时候要有呼吸,使每一个音都有讲话的语气。同时,三种力度的变化也应该有不同的处理,要注意不同的触键方式。

3.刮奏。刮奏部分虽然只有一点点,但是确实是高潮到来之前的烘托、铺垫,比较难控制。可以用指甲的部位弹奏,手指要伸直,不能软,但是也要注意力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刮奏时除了小臂其他部位都要放松,要注意音色的自然、流畅。

4.复杂节奏的弹奏。如“快三眼”段左右手的切分节奏的配合,在练习时首先要自己打拍子,熟悉节奏,然后再慢弹,把握重音,前后要连贯,衔接流畅,心里也要有拍子。

5.托卡塔式的弹奏。摇板段采用了托卡塔的演奏方式,层次感和立体感更加明显。上声部为人声拖腔,演奏时要注意突出旋律,触键要快,左手要贴键演奏,烘托紧张的气氛。

6.丰富的织体。就整体而言,张朝充分运用了钢琴的音域,在节拍、调式调性、旋律等部分进行变奏,将许多中国传统乐器如板、鼓、京胡、锣或其他打击乐、弹拨类乐器的音色用钢琴的方式演奏出来,丰富的织体也最大程度地展示了民族化的特点。如26 小节模仿板鼓的音乐织体,连续的跳音展现了板鼓敲击的音色,同时,在这一部分右手也有模仿京剧音乐中使用的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这一部分,张朝的新意可以说是完美地呈现了。68 小节起则模仿了京剧中的打击乐,有强烈的节奏感,速度加快,更加活跃,使之成为全曲的第一个高潮。左右手都是十分紧密的十六分音符,音与音之间不容有过多的间隙,这就是张朝将乐曲民族化的高明之处。从93 小节开始,出现了模仿钟声的乐段。音乐从很弱的琶音进入,并且伴随着音量的增强,这是张朝为了做出由远到近的效果,这一部分也是一个连接,使乐曲进入快板部分。

在演奏过程中,除了要仔细分析谱面上的速度、力度、情绪等标注之外,还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之加以细节的处理,但是前提还是要把握曲子的京剧风格和板式特点。

三、结语

《皮黄》作为一部最能反映中国民族韵味的优秀钢琴作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张朝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以及音乐创作思想,这些丰富的音乐知识内涵也会增进我们对中国钢琴作品的理解,同时把这种理解融入到钢琴作品的演奏中,对我们展现作品的内涵以及风格将有很大的帮助。从熟悉它的音响到能顺利地弹奏出美妙的音响,我付出了许多努力。在每一个部分中我都融入自己的理解,为这首曲子增添了我自己的感受。虽然在许多技术方面依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但在练习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中国钢琴作品中丰富的音乐精神内涵和浓厚的民族精神。

猜你喜欢

踏板弹奏力度
加大电商帮扶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动人心弦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交响曲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我国将加大食品药品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小星星
钢琴弹奏中三度音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