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挥家与交响乐团的博弈

2021-02-24王璐甘肃省歌剧院

艺术品鉴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丁克指挥家交响乐团

王璐(甘肃省歌剧院)

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在音乐馆里体验过乐鸣环奏的激情,但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在新闻媒介上看到或听到过关于交响乐团演奏的信息,其中,最为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站在舞台最中心的音乐指挥家,他们往往身着黑色燕尾服,优雅挺拔,眼神坚毅,在台上忘我的操控着指挥棒,与乐声融为一体。相信很多人也被这个疑问困扰了多年,那就是,音乐指挥家到底是做什么的?他在乐团表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他的指挥棒并没用通电也没有魔力,曲谱也是演奏者们早已烂熟于心练习多遍的,那么,指挥家有站在台上指挥的必要吗?

笔者通过多年学习和从业经验,深入分析指挥家在台上的作用以及对于交响乐团的意义,以及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家,并通过多位音乐史上举世闻名的指挥家,直观通透的解析关于舞台上,指挥家和交响乐团博弈的那些事。

一、指挥家和乐团的关系

(一)指挥家是乐团的核心

从大家熟悉的流行乐说起,一首歌曲,因为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而广受大众喜爱,当我们听到不同的人去演唱这同一首的时候,感受到歌声和氛围都是截然不同的,这源于歌者间的声色差异和对歌曲的理解及表达方式不同,但若是将歌者变成了编曲家,在原有曲谱上改变曲调,升调或者降调,部分小节节奏加快或者变慢,改变音源素材,将原本的大提琴换成了钢琴或扬琴,这样出来的作品又会变成另外一番滋味。在听众听来,旋律是熟悉的,但却感受到了另外一种全新的听觉体验,在交响乐团的表演中,指挥家起到的就是编曲家的效果,可以理解为一道菜,一道同样食材的菜色,不同的餐馆不同的厨师最后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各有风味的。在交响乐队的演奏中,不同的指挥家所演奏出的激情和乐感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常说的去听音乐剧,不是听曲谱本身,那是电子音乐就能做到的事,我们去听的,是指挥家。不同的指挥家根据其对音乐的理解,指导演奏出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乐曲,带给听众们更加激昂投入的听觉盛宴。

指挥家代表着整个乐团的核心,他是整个乐团演奏效果的指挥者,也是整个乐团的灵魂,更是演奏能否成功的决胜者,是整个乐队演奏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乐团失去了指挥,乐团也就失去了秩序和活力,变得索然无味。

(二)指挥家在乐团演奏中的工作重心

交响乐团的演奏乐器,通常分为三个区域:弦乐、管乐、打击乐三大声部组成,而其中弦乐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管乐包括:1.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中音双簧管)、大管(巴松管)等。2.铜管乐器:小号、短号、长号、圆号(法国号)、大号等。打击乐包括:定音鼓、大鼓、小鼓、锣、镲、铃鼓、三角铁等。

交响乐队演奏一首曲子通常在二十到四十分钟之内,一场演奏会通常在两到三个小时内不等,其中,每一首曲子乐器的交替融合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步骤,这些是不会写在原有曲子的五线谱上的,如何让这二十几种乐器合理地安排时间段落和节奏,让演奏效果达到完美,就需要指挥家凭借其强大的乐理知识进行的统一安排和管理,他会在舞台上不断地使用指挥棒,给出指示,沉浸在音乐中的同时,大脑转速也要达到巅峰,才能合理安排每一个步骤和音乐,从而呈现给听众一场完美的听觉体验。

这样说可能无法直观地让大家地感受到指挥家工作的重要和繁杂,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学校上学多年,是否有参与或观看过学校的大合唱节目,大合唱最主要的是什么,就是齐,一旦有人乱音,慢音或者快音,就会影响整体的演唱效果,所以,在大合唱的时候,前排会有一位引唱指挥,演唱者会根据指挥的动作开始演唱,这其中,指挥还会适当的提醒个别演唱者调整节奏或音量,从而保证演出效果。而音乐指挥家在交响乐的指挥中,不光要引领节奏的快慢,乐器的起伏交替,还要控制奏声的平衡,选择恰当的音调,听出演奏中的错误并进行及时的引导,最主要的是,还要同时保证演奏的质量,给观众最好的体验,这,就是指挥家的强大之处。

(三)音乐指挥家和交响乐团的关系

如果将指挥家和乐团的关系看成是命令和服从,那就大错特错了,恰恰相反,他们是博弈的关系,乐器在演奏者手中,发出乐声的是乐手,而控制音乐和舞台的则是指挥家。这就需要指挥家处理好和演奏者的协调性,一位优秀的指挥家,不光能恰如其分的耳孔控制和倾听音乐,更要能激发出演奏者的天赋和活力,他们需要感知演奏者所存在的音乐成分,然后再给予合理的安排与协调。

虽然指挥家在乐队演奏中处于主导位置,但并不代表演奏者就处于下位,因为,一场音乐会的指挥家,是由乐手投票选出的,只有真正地能够温和大方,能够诠释音乐,理解演奏者,赋予演奏会灵魂让其升华的指挥家,才能成为演奏者们心目中的首选,从而在舞台上大展风采。总体来说,指挥家和奏乐者永远不是竞争或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平等互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将演奏会推向巅峰和高潮的协作者,他们是一体的,不可分开的,荣辱与共,共享音乐和繁华,为音乐事业的进步携手前行。

二、如何成为一名指挥家

如果以为指挥家只是漫无目的挥舞指挥棒就大错特错了,若说指挥家的动作必须像跳水运动员一样一板一眼也不正确,准确地来说,指挥家的指挥动作有一个标准化的内核,但不同的指挥家会将这些动作个性化,用带有自己独特性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一方式,是旨在不用规矩和准则束缚指挥家的乐感发挥,从而影响演出效果,但这就十分需要指挥家和演奏者之间的熟悉性以及协调性,所以一台完美杰出的演出,是指挥家和演奏者在台下经过不断的试练调整,反复的琢磨研究,长达数月或者数年的经验积累,而后呈现在观众面前一场别开生面摄人心魄的表演。

其次,指挥家并不是仅仅只会挥舞指挥棒,指挥棒只是他们丰富音乐知识中的象征,当然,也是音乐演出最重要的一环,指挥家不光要熟悉乐谱乐理,还要对所有乐器了若指掌,虽然技艺未必要比演奏者更加优秀,但也要了解透彻,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乐器给出准确的演奏曲谱,并能协调这些乐器,以及能准确地听出演奏者的不足和优秀之处,更好地加以改进和融合进奏乐中。而光是熟悉这些乐器一项,就需要指挥家拥有过人的天赋和不断的努力与付出,要不断融汇学习乐理乐器知识,加强音乐造诣,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最后,也是所有艺术家们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梦想和热爱,因为用生命在热爱这项艺术,才会发自内心的享受,去激发自己,不断地精进技艺,深入了解乐理,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这也是每一个艺术家生命至诚至真的地方。

三、历史上久负盛名的音乐指挥家实例

(一)卡拉扬

如果要细数名垂青史的音乐指挥家们,卡拉扬必然要放在首位,他是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指挥家之一,也是最广为人知的音乐指挥家,甚至被人称为‘指挥帝王’,他的音乐作品源远流长,即便现在看来,也让人感到激动和兴奋,甚至每一个细胞,都在感受音乐的跳动,他是音乐指挥家,也是音乐本身。

卡拉扬,出生于1908 年的奥地利,除了指挥家的身份,他还是杰出的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他身上充满了音乐浪漫和优雅,在舞台上活跃六十多年,几乎带领过全部世界级的知名乐团,他的代表作《贝多芬九大交响曲》时至今日还广为人听阅,即便有如此辉煌的指挥履历,但一开始,卡拉扬并不是以指挥家为目的学习音乐的,他四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便已经小有名气,举行了公开演奏会,他的指挥生涯也来得稍晚些,直到20 岁,这个在学习其他乐器已经算很晚的年纪,才第一次在学校的演奏会中接触了指挥,但也恰恰是这一次经历,为他杰出的人生奠定了发展基础。

卡拉扬的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出生于小地方,并没有过多可以利用的音乐资源和音乐环境,大学毕业后,他投身了一个只有十几个乐手的小剧场并苦心经营,但五年后,当乐团被他经营的小有名气的时候,他却被意外开除了,此时的卡拉扬因为将全部心血都投入到音乐事业中,因此,穷困潦倒,被解雇后,甚至成为了流浪汉,但困难并没有打到他,反而更加激励了他的斗志,最终,他签约了亚琛歌剧院,从此开启了辉煌的人生。

卡拉扬并不是单纯的忠于原谱指挥派,也不是即兴发挥指挥派,他更致力于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加以自己的风格融会贯通,在指挥台上,他几乎都是闭着眼睛的,这样能帮助他更好的进入音乐世界,他无需观看,因为他早就对这个舞台了如指掌了,每个人坐在哪里,谁的乐器发出什么声音,他胸有成竹,卡拉扬一生涉猎颇广,除了他最熟悉的德奥音乐,还有意大利歌剧,民族乐派和俄罗斯乐派,为世界音乐艺术的发展奉献了一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海丁克

如果要评价荷兰这个小国为何在世界音乐历史上能留下身影,那必然无法越过海丁克,如果要说谁是荷兰音乐指挥史上的帝王,那桂冠非海丁克莫属,他是荷兰成就最高的指挥家,在世界范围内,他也是具有广泛权威性的指挥家之一。

可以说,海丁克的成长和发展,完全可以视为荷兰音乐史在国际上的发展。海丁克在少年时学习小提琴,后如愿进入音乐学院,专修小提琴,但深爱音乐的海丁克并没有把目光只拘泥于小提琴,而是深入学习了其他乐器,德高望重的指挥家都有超常的音乐天赋,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努力,海丁克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他的努力,甚至超过了很多普通人数倍,在他的人生经历中,似乎没有休息,永远在不断地获取新的音乐知识。

海丁克是一位十分谦逊的音乐家,不同于天才们浑然天成的自傲,他非常明确自己处在的弱处且从不避讳,对于自己身上的弱处,他会选择更积极主动地去克服,保持自己的不断进步,也正是这种崇高的艺术精神,使得他在艺术领域不断的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攀上巅峰。例如,在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中,经常使用多个速度标记,他的《第三交响曲》的第三篇,就是这种高强度监督的典型代表,即便是成熟的指挥家也很难做到完美,但海丁克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征服了这个困难,将乐谱准确有力地表达出来,他就像是自带一个音乐磁场,让演奏者不自觉的融入到了他创造音乐范围中,从而完成了一场完美的演奏。

(三)西本智实

交响乐发源于维也纳古典音乐繁盛时期,也是西方音乐的代表,因此,在亚洲传播时间较晚,推广度和普及度也很低,所以,历史上久负盛名的音乐家也都以西方人为主,但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亚洲人接触到交响乐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西本智实,她不光是一位杰出的亚洲指挥家,同时,她也是一位鲜少出现在指挥界的女指挥家。

女性在重要场合通常穿的光鲜亮丽,但这一准则不出现在指挥家身上,无论何时,西本智实都是一身飒爽的半长发和燕尾服,这是因为指挥家要背对着观众站在高处,贴合曲线的衣服会分散关注的注意力,而指挥家,只想让观众的焦点在音乐上。

西本智实从幼年时开始就刻苦学习乐理知识,大学毕业后只身赴海外求学,在传统文化不兼容的情况下,她并没有受到优待,反而困难加倍,她常常是借到一本厚厚的总谱,几天就要排练出来,只好不眠不休的赶进度,因为水土不服,严冬的寒冷总是让西本生病,但她都咬咬牙坚持下来了,时至今日,她已经是日本顶级的交响乐指挥家,让日本这个交响乐弱国,站在了世界舞台上。

(四)张弦

大家对张弦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似乎更加熟悉她的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女士,但实时上,她是一个真正的世界级的指挥家,指挥过BBC PROMS,她是纽约爱乐乐团指挥史上的首位女性指挥家,事实上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位国内指挥家做到这一点。

张弦出生于1973 年的辽宁丹东,于1998 年独自赴美闯荡,世人普遍认为指挥家行业被男性所垄断,但张弦却不以为然,她从业多年,从未因为女性身份被特殊对待,而她也是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从不会在意自己女性的身份,张弦认为,音乐就是音乐,与性别年龄国际都没有任何关系,而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自己高标准的鞭策,也让张弦名扬四海,成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家。

虽然离开祖国多年,但张弦并没有忘记对祖国的挂念,每当和中国人合作音乐的时候,她浓浓的思乡之情就会被唤醒,张弦经常在美国演奏中国人的作品,也一直希望通过她的努力,在欧美更多的推广中国的音乐作品。

四、结语

本文从多角度剖析了音乐指挥家和交响乐团之间的关系,也深刻的阐述了指挥家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也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对交响乐团有深入的了解,也希望更多热爱音乐的人未来能走上辉煌,完成梦想,抒发自己的音乐情感,共同推进世界音乐事业的进步。

猜你喜欢

丁克指挥家交响乐团
有趣的“影子戏”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卡内基特别支持,为青少年音乐家搭建平台
乐师
超级指挥家
舞动旋律
我们所期待的生活
世界十大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