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于阅读,逸于写作
——随文练笔的随与不随

2021-02-23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洋里中心小学吴艳珍

天津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随文写作能力素养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洋里中心小学 吴艳珍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写作能力要求逐渐提升,同样地,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重要性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然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仅依靠简单地写作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阅读教学出发,以随文练笔为手段,一方面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通过“工于阅读、逸于写作”的丰富知识储备、建构知识体系,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随文练笔的“随”

随文练笔价值的发挥与教师是否合理利用文本资源有关,包括是否基于语言文字、是否基于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等,换言之,随文练笔的“随”并不是随意,而是有其立足点的。

(一)练笔内容的随意化

观察一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随文练笔的应用,不难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都十分重视“写”,而且是经常挖空心思地让学生“练笔”。如布置课内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某内容发表看法等,种种举措,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写是与阅读、听说相辅相成的,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果教师在随文练笔教学中,只重视和突出“写”,而忽视“听、说、读”的部分,也许短期内学生的写作能力、考试分数会得到一定提升,但是这种仅是为了写而写的“写”,并没有体现出练笔的价值引领和意义共享功能,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升,随文练笔的意义也大大降低。事实上,对随文练笔,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类要求:此时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话想对某人说?这样的要求为学生指明了“写”的方向,却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一来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价值不大,二来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语文乃至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厌写、畏写、不愿意写。

(二)练笔形式的随意化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随文练笔教学,不仅对内容的随意性有要求,也对练笔形式的随意性有着较高要求。然而,在实际中,很多教师对此抱着不理解、不重视和不认真的态度,不敢不愿不会使用“随”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教学模式的僵硬化、教条化,而学生经历过这种单一、单调的教学方法,就会认为语文课堂是枯燥乏味的、随文练笔是枯燥乏味的,进而不再期待日后的语文课堂及随文练笔。

二、“随”的两个维度

随文练笔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上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当下,随文练笔这一重要语文教学方法并未得到高效运用,为此,必须明确随文练笔的“随”与“不随”的区别,使之成为与小学生读写教学相伴始终的途径,从而发挥随文练笔的积极作用。

(一)“随”是因时而动、因势而行、因人而异

写作是一门需要积累的能力,对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大量的知识储备、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强大的逻辑思考能力,他们在写作时就只能写出很少的文字、逻辑性一般的文章,更别提文章的思想性和价值性了。因此,所谓随文练笔的“随”,更多的是一种因时而动、因势而行、因人而异,孔子在《论语》里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正是如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就必须考虑到他们对随文练笔的接受程度,低年级的小学生缺乏一定的积累与经验,因此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灵活、易懂的练笔资源,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积累与经验,就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快速进步。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就必须考虑到他们对语文的热爱程度,有的学生可能天生喜欢与文字打交道,有的学生提笔就不知道写什么,必须因人而异,面对那些提笔忘字的学生,哪怕他们多写了一两句话,只要真的动了笔、破除了恐惧,就应受到教师的奖励和鼓励,以激励他们积少成多、克服畏难情绪。

(二)“随”也可能是逆水行舟、逆向思维

写作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思维与想象,只有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随文练笔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随文练笔教学中,必须考虑教学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有时顺水推舟也并非“顺理成章”,甚至会导致不进则退,而逆向思维,看似是“逆水行舟”,却可能带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三、随文练笔对“不随”的追求

随文练笔对灵活性、多元性、创新性的要求,并未改变随文练笔的立足点,即以学生学习习惯、基本情况和教学环境为准,不任性、不随意、不盲从,从而固定随文练笔的锚,继而提升随文练笔的功能性与价值性。

(一)基于语文教学的规律性,不任性

实际上,无论是《课标》还是社会环境,对语文教学都有着明确要求,即在尊重语文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尽管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随文练笔教学有着极大的灵活性、多元性,但也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形式,否则只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无序与低效的后果。

(二)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不随意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随文练笔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因为学生的成长环境、个人际遇、写作禀赋是不同的,甚至有的学生擅长写一类内容而不擅长写另一类内容。在致力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随文练笔的教学活动,用引导、鼓励和激励代替“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做到关心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的爱和关怀,自然就会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到随文练笔之中。其次要转变教学内容,既然不同学生有着不同感情,那么在随文练笔时最好以大家都接触的教材课文为基础或者延伸内容,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在写作时有迹可循。

(三)基于教学的具体环节,不盲从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随文练笔教学不需要追求“热闹”的课堂,很多课堂上,教师都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进行发言,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却很低效。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随文练笔教学应该以能否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为目的,进行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的评价,这样才能知晓具体的随文练笔教学中,具体哪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不费力、不耗时,又能对学生随文练笔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起到真正的指导与监督作用。

猜你喜欢

随文写作能力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