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进馆档案潜在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防控

2021-02-23孙允明窦梅

山东档案 2021年6期
关键词:进馆杀虫库房

文·孙允明 窦梅

在影响实体档案安全的风险因素中,档案保管环节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接收进馆档案是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的主要来源,但由于新进馆档案受进馆单位档案馆库建设、档案装具、库房环境条件及有害微生物防治等方面的影响,给档案安全带来潜在安全风险。根据《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要求,“接收档案用房可由接收室、除尘室、消毒室等组成。”《档案虫霉防治一般规则》(DA/T 35-2017)要求,“新接收进馆档案,在档案入库前应进行消毒。”“要建立健全新进馆档案消毒制度。新进馆档案经仔细检查后,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物理或化学杀虫、灭菌的方法进行消毒。”因此,对新进馆档案采取科学有效阻断式的除尘、消毒灭菌、杀虫技术处理,把影响馆藏档案安全的潜在风险因素阻断在档案入库之前,对确保馆藏档案安全保管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山东省档案馆进馆档案消毒灭菌技术应用实践为例,通过对新进馆档案有害微生物检测和进馆单位档案保管环境现状调研分析,提出了新进馆档案潜在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为确保馆藏档案安全保管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新进馆档案有害微生物检测

山东省档案馆2016年至2020年共接收进馆120多个单位近60万余卷(件)档案。为防止有害微生物随新进馆档案进入库房,山东省档案馆对新进馆档案开展有害微生物检测实验,利用恒温恒湿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子显微镜、冰箱及有害微生物检测仪器等设施设备,对进馆档案的卷盒、卷皮、文件表面进行取样,恒温恒湿培养箱培养,观察档案是否携带有害微生物,了解进馆单位档案保存现状。同时,通过对比进馆档案灭菌前后霉菌菌落的数量,判定灭菌效果,以便制定科学治理方案,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扩大与蔓延。

本研究抽样选取某全宗文书档案的卷盒表面、卷皮表面和文件页面部位,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SDA)直接接触法,分别于臭氧消毒灭菌前后取样培养,观察灭菌效果,分析真菌种类。

检测发现:在臭氧消毒灭菌前,有7个样品发现真菌菌落(表1)。A1、B1、C1卷盒表面分别有28、22、10个,A2、B2、C2位卷皮表面分别有24、5、2个,A3为文件页面仅有1个,真菌主要为根霉和毛霉。根霉在37℃~40℃生长很快,毛霉在高温、高湿度以及通风不良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进一步研究发现,卷盒和卷皮真菌数量较多,是因为进馆单位档案保管环境条件差,导致卷盒和卷皮长期裸露而积累了大量尘垢引起的。

表1 新进馆档案臭氧消毒灭菌前后检测情况一览表

二、新进馆档案潜在安全风险调研分析

为了尽可能真实地了解进馆单位档案保护状况,课题组就影响新进馆档案安全的潜在风险因素设计了调查问卷,借助对省直进馆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培训之际,以现场填写方式收集了100家进馆单位的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档案库房建设情况

各进馆单位档案库房均为钢混或砖混结构。其中有1家单位库房为办公室改建,有3家单位没有设立专门档案库房。在防光措施方面,有7家单位有遮阳板,85家单位安装了窗帘,其他单位没有防光设施。

(二)档案装具类型

从档案装具选择看,有47家单位安装了密集架,36家单位配备了双门橱,8家单位配置了五节柜,2家单位在建。

(三)库房温湿度调控及空气过滤系统配置

在温湿度调控方面,有32家单位库房未满足标准规定的室内温湿度要求,占比32%。在空气过滤系统配置方面,仅有25家单位配备了空气净化设施,占比25%。

(四)杀虫灭菌技术应用

在防霉方面,1家单位采用了真空充氮技术,31家单位采用了臭氧灭菌技术,43家单位采用了放置防霉剂的方法;在防虫方面,有1家单位采用了真空充氮技术,69家单位采用了放置驱虫剂的方法。调研中还发现,有1家单位保存档案有霉菌发生,1家单位有虫害发生。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课题组认为新进馆档案潜在安全风险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进馆单位档案库房保管环境差,没有定期进行档案除尘清洁处理,库房空气过滤系统安装不到位;库房未满足标准规定的室内温湿度要求,为虫霉发生提供了生存条件;个别进馆单位档案有虫霉发生,没有采取科学有效技术方法进行处置,为接收单位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把好新进馆档案入口关,控制传染源,做好新进馆档案消毒灭菌工作非常重要。

三、新进馆档案潜在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为了解进馆档案消毒灭菌技术应用情况,课题组对部分省级和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进行了电话调研。结果发现,省级档案部门对进馆档案大都采用低温冷冻、真空充氮等技术方法,而市级档案部门采用臭氧空气灭菌技术较为广泛。但这些消毒灭菌设备容量普遍较小,每批次仅能消毒几十或上百卷档案,无法满足省馆每年将近10万卷件档案的消毒灭菌任务。因此,经过反复论证与实践,并结合进馆档案有害微生物检测情况,省档案馆选择了臭氧消毒灭菌和低温冷冻技术方法。

(一)臭氧灭菌技术的应用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很强的灭菌消毒、除味、去色、降解有机物的特性。一是臭氧能氧化分解细菌内部葡萄糖所需的酶,使细菌灭活死亡。二是透过细胞膜组织,侵入细胞内,作用于外膜的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使细菌发生通透性畸变而溶解死亡。三是直接与细菌、病毒作用,破坏它们的细胞器和DNA、RNA,使细菌的新陈代谢受到破坏,导致细菌死亡。根据臭氧灭菌技术特点,省馆设计建造了臭氧灭菌消毒室,配置了臭氧气体灭菌设备和档案消毒车,每次消毒档案可达3000卷(件)以上,实现了臭氧气体灭菌浓度可自动控制调节,通过对比进馆档案卷盒、卷皮及文件内页等臭氧灭菌前后的检测数据,灭菌效果十分明显(表1)。

(二)低温冷冻杀虫技术的应用

低温冷冻杀虫法的杀虫机理,就是将已发生虫害的档案放置于温度低于害虫致死温区的环境中,并维持一段时间,使害虫体细胞内的游离水结冰,生理机能遭到破坏,最终停止新陈代谢而导致死亡。由于不同虫种对低温的耐受力不同及档案材料本身的吸附性、档案的摆放形式和档案数量的影响,省馆对低温冷冻温度设置在-31℃~-35℃左右,杀虫时间设置在48小时~72小时之间,冷冻杀虫时采取逐渐冷冻方式,可达到较好的杀灭效果。

(三)臭氧灭菌技术和低温冷冻技术应用工作模式的选择

臭氧灭菌技术和低温冷冻技术,是目前档案消毒灭菌杀虫比较成熟的技术。将臭氧灭菌技术和低温冷冻技术共同应用于档案消毒灭菌和杀虫,既遵循各自技术特点,又满足消毒灭菌工作的需要,并根据档案形成时间和保管状况进行科学选择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安全操作流程,科学调控温湿度,严格控制臭氧浓度和低温冷冻温度,是确保进馆档案有害生物防治效果,确保档案安全的重要保证。

(四)新进馆档案消毒灭菌工作流程

一是用吸尘器对新进馆档案进行除尘处理,主要是除去档案装具表面的尘垢;二是对档案卷盒、卷皮、文件表面有害微生物进行取样培养,观察档案是否携带霉菌,掌握霉菌种类和数量情况,为档案消毒灭菌提供相关数据;三是采用震落法,抖动档案使害虫落地,观察档案中是否有害虫,这种方法不受仪器设备限制,方便易行;四是采用低温冷冻和臭氧消毒灭菌方法对进馆档案进行消杀处理;五是对消杀后档案进行虫霉取样检测(见工作流程图)。

新进馆档案消毒灭菌工作流程图

四、新进馆档案潜在安全风险点及防控

(一)新进馆档案潜在安全风险点

通过对新进馆档案有害微生物检测和进馆单位档案保管环境调研分析,基本了解了进馆档案保存现状,并根据档案消毒灭菌技术的具体实践,找出了新进馆档案保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点(表2)。

表2 新进馆档案潜在安全风险点

(二)新进馆档案潜在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1.对新进馆档案安全风险控制关口前移

在接收进馆档案前,应对移交单位档案保存现状进行摸底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档案库房的建筑情况、档案装具情况、库房温湿度达标情况,是否采取了防光、防污染、防有害气体及防有害微生物等保护措施。通过新进馆档案有害生物检测和安全风险点检查关口前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严守档案安全关,才能确保进馆档案和馆藏档案安全保管。

2.做好新进馆档案消毒灭菌安全防护

当环境中臭氧浓度偏高时,臭氧对人体细胞也构成伤害,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通风,避免臭氧浓度过高引起的毒性效应。操作人员应穿工作服、工作鞋、戴手套、口罩等安全保护措施;应确保档案除尘室和消毒室卫生清洁,操作人员一旦受到伤害,应立即转移至宽敞通风处,严重者应及时就医救护。

3.做好低温冷冻档案安全风险控制

低温冷冻杀虫结束后,档案不要立即出舱,低温冷冻设备应有一个自然回复到室温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室内的热空气在档案实体表面形成凝结水,避免损坏档案风险。档案应进行解析1~2天后,再出舱入库上架保管。

猜你喜欢

进馆杀虫库房
关于开展铁路建设项目档案进馆工作的思考
农用杀虫灯在我国的研发及应用分析
红河州对脱贫攻坚档案接收工作提出工作要求
虫咬瘙痒,涂苦参百部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论航空产品档案进馆实施策略
“杀虫专列”
军工产品档案进馆研究
小学生发明杀虫剂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