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会跨文化医疗工作的回顾与建议

2021-02-21张贺ZHANGHe薛观达XUEGuanda齐佳茵QIJiayin李鲤LILi王天兵WANGTianbin

医院管理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平昌体育赛事医务人员

□ 张贺 ZHANG He 薛观达 XUE Guan-da 齐佳茵 QI Jia-yin 李鲤 LI Li 王天兵 WANG Tian-bin

医疗保障工作对国际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将给医疗机构和国家形象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发生的诺如病毒感染事件就是负面事例的代表。虽然中国通过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其他国际体育赛事,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但冬奥会,由于冰雪运动项目和冬季疾病的特殊性,使医疗工作的难点更多、挑战更大。此外,国际体育赛事的参加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医务人员的跨文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了解往届冬奥会医疗工作情况以及跨文化医疗缘起的美国在跨文化医疗实践中的做法,将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其他活动跨文化医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冬奥会医疗工作的特殊性

体育赛事医疗工作主要涉及赛事场馆急救、伤员转运、定点医院收治等内容。与夏季奥运会和其他体育赛事的医疗工作相比,冬奥会医疗工作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冰雪运动项目的特殊性和冬季疾病的特殊性上。

冰雪运动项目因冰面天然的小摩擦力使其在速度上远超夏季运动项目,在带来精彩刺激的同时,也伴随着极大的危险性。运动员常常因为极速前进带来的巨大离心力,导致身体失衡,面临受伤风险。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冬季两项、跳台滑雪等项目因在高速度下,运动员还需要做出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出现事故的几率较高,往往受伤较重,需要紧急救治。在诸多冰雪项目中,受伤最多的项目是单板滑雪障碍追逐。单板滑雪由于双脚被固定,对身体控制和力量的要求极高,在达到速度要求的同时,还要在空中完成翻腾、转体等高难度动作。一旦身体失控,则面临跌倒、撞击、摔落的危险,常常造成脊柱损伤、脚踝损伤和膝关节十字韧带断裂等各种韧带及软骨的损伤。根据国际奥委会的统计,冰雪项目运动员的受伤概率基本上在10%至14%。其中60%在训练中受伤,40%在受伤后无法继续参赛。按照国际雪联的要求,医务人员应在运动员受伤后4分钟之内到达现场并进行处置,给医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近三届冬奥会运动员的患病率基本在7%~9%之间[2]。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季节。由于气候寒冷干燥,冰雪项目运动员在长时间激烈运动后,大多数会使用嘴进行辅助呼吸以便获得更多的氧气,最终冷空气在未经过鼻腔加热而变得湿润的情况下,直接通过口腔进入肺里,导致运动员易患上哮喘病。根据美国肯特大学的统计数据,从事越野滑雪项目的运动员有近一半的人患有哮喘症状[3]。此外,冬季也是病毒性胃肠炎、水痘、流感等传染病高发季节,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出了更严的要求,使冬奥医疗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医疗工作情况

国际奥委会作为奥林匹克运动和整个体育界的领导者,致力于保护运动员的健康。自2009年以来,国际奥委会伤害和疾病预防研究中心一直支持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中心合作,通过预防伤病研究、共享研究成果、推动成果转化来促进运动员的健康[4]。每届奥运会结束后,关于运动损伤和疾病情况的研究均会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上。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近三届冬奥会运动员的受伤率在10%~14%之间,患病率在7%~9%之间,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冬奥会运动员伤病情况

以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为例,共有来自92个国家和地区的2914名运动员参赛,其中男性1704人,女性1210人,是冬奥会历史上参赛国别和人数最多的一届。其中67名运动员为双项选手,即参加两类不同项目/亚项的运动员,最终运动员受伤或患病频数约2981人次。根据各国奥委会(NOC)医疗队、奥运村两所综合诊疗中心和各医疗点医务人员报告的数据,共有376例因伤和279例因疾病就诊的病例,受伤率和患病率分别为12.6%和9.4%。相当于在17天内,每100名运动员中有12.6例受伤和9.4例患病。在所有的比赛项目中,双板滑雪U型槽(Ski Halfpipe)、单板滑雪越野(Snowboard Cross)、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Snowboard Slopestyle)、自由滑雪空中技巧(Aerials)等项目的运动员受伤发生率最高,而北欧两项(Nordic Combined)、冬季两项(Biathlon)、滑雪板回转(Snowboard Slalom)、雪上特技(Moguls)和越野滑雪(Cross-country Skiing)的受伤发生率最低。在运动员所患疾病中,70%的疾病影响到了呼吸系统。从性别上看,女性运动员患病人数比男性运动员多61%[8]。统计数据显示,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损伤和患病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2018年平昌冬奥会还在平昌奥运村和江陵奥运村分别设立了综合诊疗中心,均由急诊和门诊两部分组成。冬奥会期间两所综合诊疗中心共接诊5405人次,其中接诊运动员1639人次;平昌奥运村综合诊疗中心接诊运动员1020人次,江陵奥运村综合诊疗中心接诊619人次;运动员因伤就诊237人次,因病就诊1402人次。在冬奥会前期,骨科和急诊科的接诊率最高,在冬奥会后期,内科、康复医学科、理疗科的接诊率最高。在比赛的第8天至第14天,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因为大部分空中和高速运动项目,如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滑雪板、冬季两项和跳台滑雪锦标赛和决赛在此期间举行。在受伤病例中,膝关节是最常见的受伤部位;在其他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最多。冬奥会期间,综合诊疗中心共进行影像学检查223例,MRI检查44例。2018年冬奥会平昌奥运村和江陵奥运村综合诊疗中心接诊的具体伤病情况见表2,其疾病类别和工作量等将有助于定点医院和医务人员提前做好疾病诊疗和物资的准备。

表2 2018年冬奥会平昌奥运村和江陵奥运村综合诊疗中心接诊情况[8]

美国在跨文化医疗实践中的做法

跨文化医疗缘起于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可谓是多民族文化的 “大熔炉”。相关研究显示,医患之间的社会文化和语言差异等文化因素是影响医患沟通和临床决策的重要因素[9],甚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10]。为了避免因文化和语言差异导致的医患沟通障碍,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医疗需求,美国在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中均强调对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并将跨文化医疗所需要的知识、态度和技能作为培训考核的标准。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在跨文化医学教学和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加强对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跨文化医疗态度、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培训,要求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中充分考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文化因素[11]。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所倡导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跨文化医疗教学和培训理念也成为美国大多数医疗机构推崇的服务理念。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是美国为数不多的为各个年龄段的国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中心之一。在2020—2021年度《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美国最佳医院评比中排名第四,其15个成人和10个儿科专业位列全国第一。通过浏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国际医疗中心”)的网站,了解到其跨文化医疗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将文化因素纳入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中。

为满足患者不同语种的需求,国际医疗中心网站设置了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和中文四种语言,以方便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进行预约和了解医院及学科情况。通过预约信息,医院可提前掌握患者的性别、年龄、语言能力、经济能力、疾病等情况,以便安排了解患者文化的专人对接。为满足患者的个性化语言需求,国际医疗中心提供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中文、日语、韩语、越南语近30种语言的服务,甚至还提供美式手语服务。国际医疗中心的医疗团队由来自30个国家的100多名医疗专家组成,提供从造访前、就医期间、治疗之后的全流程服务,涉及预约、住宿、交通、语言翻译、餐饮、医疗流程管理、处方药物协助等内容,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并根据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在国际医学中心的宣传视频短片中,医务人员突出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提出“我们治疗的是患者,而不是疾病”,并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12]。

讨论与建议

2018年平昌冬奥会医疗工作情况和美国在跨文化医疗实践中的做法,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今后其他活动跨文化医疗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对此,我们从中获得启示,并结合国内医疗实际情况,提出做好冬奥会跨文化医疗工作的几点建议。

1.结合冬奥会冰雪项目特点和往届冬奥会医疗工作情况,提前做好院内医疗团队搭建和综合保障服务体系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比赛项目比往届有所增加,共有7个大项、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13]。因此,医疗任务相对较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给冬奥会医疗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应根据冬奥会冰雪项目的特点,结合比赛日程、体育项目、气候、运动员伤病特点等情况,提前为医疗团队搭建和诊疗工作做好人员、心理和物资等各方面准备工作。此外,冰雪项目的危险性、紧急性以及运动员往往存在旧伤,特别是创伤类疾病的情况,需要定点医疗机构加强骨科和急诊科专业人员的配备。同时结合冰雪项目的损伤程度,在易导致损伤的冰雪项目举办期间,加强人员、设备、物资等储备,以便及时应对赛事场馆紧急救治和转诊到定点医院后的多学科团队救治。

2.加强培训,着力提升医务人员的跨文化医疗能力。虽然北京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2008年奥运会和诸多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中积累了相对丰富的跨文化医疗经验,但鉴于冰雪运动的特殊性和冬季疾病的特殊性,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应该重点加强对冬奥知识、疫情防控知识、运动损伤和急救等方面知识的积累,将专业知识的培训与跨文化医疗知识的培训相融合。在教程选择上,可使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同编写的《2022冬奥会雪上运动医护人员英语教程》。该教程对冬奥会各个医疗环节设计了场景对话,内容以冰雪运动常见的损伤和疾病为基础,以冬奥知识为补充,力求语言符合英语国家的表达习惯和文化风俗,通过系统学习,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掌握接诊患者、询问病史、查体、告知检查和诊断结果、沟通治疗方案等用语。在培训方式上,除了常规的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全英文小班授课等之外,还可以选择典型的创伤、急诊、内科、外科的病例,进行全流程模拟演练,将医务人员在跨文化医疗过程中所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交际能力,病历书写能力,医学英语知识,涉外医疗工作流程、预案、多学科团队配合等进行全方位评估考核,并组织专家点评,找出不足,确保培训取得成效。

3.构建医院国际化环境,提升跨文化医疗管理水平。国内大型三甲医院往往是承担国际体育赛事和其他涉外活动医疗工作的主力军。但很多医院并没有设立国际医疗部,在医院的国际化环境建设、人员储备和跨文化医疗服务及管理经验方面相对不足。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国际医疗中心的运行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在建设医院的国际化环境方面,应通过英文网站建设、英文宣传片和外宣材料的制作帮助外籍患者全面了解医院及学科的情况,增强他们对医院医疗实力的信心,打消他们的顾虑。当前,国内很多医院由于建造时间久远,在硬件环境方面相对落后,因此有必要通过软环境的建设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如通过翻译准确清晰的英文标识,在英文网站和外宣材料中纳入预约、交通、餐饮、住宿、保险结算、探视等信息,帮助引导患者就医;同时结合跨文化医疗工作的特点,完善各项服务流程和预案,做好标准制定和质量管理工作,与国际化医疗服务标准对接,确保跨文化医疗服务质量。此外,通过开辟独立的国际医疗空间或预留临时的诊疗空间,作为外籍患者就诊的专门区域,采取“专人对接、专区管理、全程服务”的模式,满足患者的个性化文化需求。在人员储备方面,特别是针对没有设立国际医疗部的医疗机构,可以选派了解和熟悉跨文化医疗的医务人员作为各学科跨文化医疗工作的对接人,并组织开展定期培训和考核,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专业化跨文化医疗队伍。

小结

国际体育赛事既是竞技场,也是外交舞台。做好医疗工作对国际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和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在即,了解并熟悉往届冬奥会医疗工作情况和美国在跨文化医疗实践中的做法有利于我们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我们医务人员应本着“外事无小事”的原则,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努力实现跨文化医疗中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和得体性。

猜你喜欢

平昌体育赛事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从索契、平昌冬奥会展望北京冬奥会中国冰上项目表现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2018年第23届韩国平昌冬奥会比赛主要场馆
再见平昌,相约北京
走进平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