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和谐文化的创建

2021-02-18曲琳琳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和谐文化马克思主义

曲琳琳

摘要: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本文在分析创建和谐文化现实意义基础上,又从促进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多样化的和谐统一、推动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创新、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加强共同理想教育等方面,探索了和谐文化创建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和谐文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理想

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我们所要创建的和谐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谐发展要求并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服务的思想文化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和谐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建和谐文化的现实意义浅析

1.创建和谐文化是推动经济政治和谐发展的智力支持

文化是社会有机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创建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能够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和谐文化是激发社会全体成员创造力的精神源泉和思想基础。创建和谐文化,使和谐理念与和谐发展思路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能够调动人民的社会主人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创建和谐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都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但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付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代价,甚至还会造成分配不合理、社会道德风貌下降等社会问题。创建和谐文化,有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的高效益增长。

创建和谐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和谐发展。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精神,坚持依法治国,主张用法律和制度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各项民主权利,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和谐发展。创建和谐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之间的和谐互动。和谐文化坚持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既注重经济的增长,又注重政治的进步。既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民主政治的进步,也不片面强调政治的进步而牺牲经济的发展,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

2.创建和谐文化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质量

人民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也应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受益者。所以,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创建和谐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提高人民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生活质量,是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方式。

二、创建和谐文化的措施探究

1.促进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多样化的和谐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统一的,也是多样的。创建和谐文化不能坚持一样化,以统一抹杀个性;也不能主张多元化,以个性破坏统一;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多样化的和谐统一。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共同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要发挥多样文化的功能,满足人民多层面的精神生活需要。

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创建和谐文化“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國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4〕始终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主流思想文化。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理论和现实问题,回答人民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遇到的困惑,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观念,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同时,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能抹杀多样文化,而是要充分展现多样文化的个性和价值。和谐文化是以承认文化的多样化为前提的,如果只有一种文化,也就不存在和谐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加上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多种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并存,文化的多样化显得更加复杂。多样文化存在是客观事实,创建和谐文化,就是要承认多样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保留各种文化的个性差异,对各种有利于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文化采取宽容支持的态度。“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的方针,”〔5〕积极促进多样文化的发展。

总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多样的思想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不断用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2.推动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创新

创建和谐文化,必须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根据辩证否定的观点,全盘否定或无批判地接受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是错误的做法。正确的态度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国的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重视休养生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和为贵,重视团结和睦等。这些可贵的和谐理念至今仍然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为创建和谐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只有深刻认识祖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才能在历史提供的更高起点上创造出更高层面的和谐文化。所以,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现代文化。继承当然不是墨守成规,更不是复古拾旧。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要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其合理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指导,“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6〕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更好的继承是创新,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相协调,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总之,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国文化精华,坚持不懈推动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6〕〔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708,706.

〔2〕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N〕.人民日报,2005-02-20(一).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1.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6.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3.

〔8〕〔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144.

猜你喜欢

和谐文化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
浅谈蒙古族那达慕的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视阈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创新探讨
节约型社会背景下传统造物设计思想的价值再现与发展
明清小说的本质特征与和谐文化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