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木瓜壶”的造型与装饰之美

2021-02-16毛旭娅

江苏陶瓷 2021年6期
关键词:石花玉泉花器

毛旭娅

(宜兴 21422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度,饮茶文化由来已久,随着饮茶的器物和习惯的不同,逐渐地演变成了泡茶的形式,人们用紫砂壶泡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日常。中国还是陶瓷艺术的国度,紫砂壶在陶瓷艺术之林当中是非常独特的。紫砂壶源于北宋,从明代紫砂滥觞以来,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在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努力之下形成了现在的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一种紫砂壶的诸多品类,给人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审美选择和丰富的使用感受。紫砂文化和茶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或者还可以这样说,它们都属于中华文化的一个支流,它们的源头甚至它们最终汇集在一起的都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整体呈现。在紫砂壶的很多器型品类当中,花器也是深受喜爱的,花器的惟妙惟肖是对于自然界的仿生临摹,在线条的表达和形物的准确性上来讲,制作也是非常有难度的。现就以“木瓜壶”(见图1)为例来谈谈对于紫砂壶审美意趣以及装饰的理解。

图1 木瓜壶

这把“木瓜壶”不像现在的花器壶型显得那么秀美和精细、精致,这把壶看似不经意为之,但是又感觉很有木瓜那种自然生长的精气神韵。我想这也是古人的高明之处,都说“遗貌取神”,“越像越不像,越不像越像”这两句话当中,前面的“像”应该是指它的形或者貌的像,也就意味着如一味地追求这种外形的像,结果就失掉了神韵,就显得不像了;而后面的“像”是越放弃了外形的像,不拘泥于外形的像,对于这个外形的“像”不再执着,也可能就达到了遗貌取神,也就更像了,因为这个神韵的像似乎是更高超的一种像,这似乎是一种审美的悖论,用在这把壶上个人觉得是再恰切不过了。随着陶瓷工艺的不断发展,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也是越来越精细入微,更多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精微处理和把握。但是和清末民国的紫砂壶来比则各有擅长,清末民国的紫砂壶在有些细节的精细化处理上,可以说和现在的紫砂壶是无法比拟的,而那个时代的紫砂壶从大的架子上和壶的气度上来讲,确是现代人需要非常用心学习研究的。

木瓜是紫砂花器当中常见的题材。木瓜,历史文人都有提及,有诗句为“木瓜诚有报,玉楮论无实”。《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非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中《木瓜》一篇表现情人男女之间相互赠答、传送情意,后以此典形容相互赠答馈送。玉楮:玉雕的楮叶。楮是楮树,皮可制桑皮纸。见《列子·说符》:“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后用以比喻精巧而无实用价值之物。“木瓜诚有报,玉楮论无实。”意思就是真挚的友谊是相互回报的,不在乎那些精巧而无实用价值之物。数千年历史文明的发展,国人的审美观念以及艺术发展都在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产生了很多的变化。紫砂壶是连接文化艺术和当下生活的一种纽带,因为紫砂壶本身就是一把实用器,也可以承载更多文化艺术的一些元素和理念;紫砂壶在用来泡茶的当下,又是最现实的生活,这样来讲的话,它就无疑成为了一种艺术和生活的纽带,虽然审美意趣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可以说很多经典的作品,它能够产生一种在共性的基础上独特个性的彰显,它们的审美共性无疑是相通的。

“玉泉仙掌,蒙顶石花。时在己巳夏月,跂陶刻”,这把壶上面刻的内容充满了非常有趣的人文意境。内容是写茶的,紫砂壶是用来泡茶的,这上面刻的字的内容可以说是和紫砂壶的功用是非常贴合的。“玉泉仙掌”是指玉泉仙人掌茶,产于湖北的当阳市,它是集绿茶蒸青、炒青、烘青三大加工工艺于一身,形成了独特的品质特征,外形扁平、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冲泡后芽叶舒展、汤色嫩绿,品质鲜嫩爽口,清香淡雅持久,是茶中名品。“蒙顶石花”也是指茶,这种茶造型自然美观,外形像石头上的苔藓,冲泡后整芽形似花,因为这种茶产于蒙山,顾名“蒙顶石花”。蒙顶在四川雅安市名山县,从唐玄宗天宝元年到清末,1 000多年的时间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贡茶。“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还有很多分类,如蒙顶黄芽、蒙顶甘露、蒙顶石花、蒙顶毛峰等等,有诗句赞曰: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可见“玉泉仙掌”和“蒙顶石花”的名贵,用好壶泡好茶简直是最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石花玉泉花器
“知心姐姐”卢勤到玉泉开展“幸福教育”
喜报!玉泉桥牌选手获奖啦
红船“开进”了玉泉小学
石花
石花
生石花,有生命的“石头花”
玉泉学子收获音乐梦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