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瓦壶”铭及其文化内涵

2021-02-16吴定国

江苏陶瓷 2021年6期
关键词:瓦当功用铜镜

吴定国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作为中国陶瓷领域当中的一朵奇葩闻名海内外,深受广大紫砂爱好者以及品茶者的喜爱。紫砂壶又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载体,它具有实用的功用,能够让人来品茶疗渴、润心修身,又能够把中国古代的很多文化元素有机地结合蕴含其中,让人们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能得到一种愉悦的心情和华美的享受。说起紫砂壶,肯定绕不过陈曼生,光绪《宜兴县志》记载:陈曼生宰溧阳,闻其名,致之,曼生出新意造仿古式,镌书画其上,号“曼生壶”,皆彭年作也。这是文人雅士和紫砂艺人合作取得卓越成就和高度的一个例证。

“镜瓦壶”(见图1)是以汉瓦和铜镜素材为元素,然后设计制成的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镜瓦壶”有两则壶铭,其中有一则是:“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意思就是以鉴取水可以起到鉴戒的作用,为自己的容貌修身定一个准则。以瓦承泽就是可以得到惠融的状态,泉水是源源不断的,也比喻作诗写文章,文思如泉涌,润养生活生机的源泉永远不竭不息。另外一则壶铭是:“日之光,泉之香,仙之人,乐未央。”“日之光”是在古代的铜镜铭文上化用而来的;“泉之香”其实泉水是清冽的,用泉水来泡茶都有茶的香味呈现出来;“仙之人”就是说喝茶的人像神仙一样的心境和状态;“乐未央”也是中国古代的吉语。“乐未央”其实就是长乐未央的省略语,意思就是永远欢乐、欢乐不尽,是汉代经常用的吉祥语。

图1 镜瓦壶

铜镜文化是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渊源的,在古代文人照鉴修身,美女鉴容悦人。在铜镜产生之前,人们常常是把水放在这个“鉴”或者瓦缶之类的器具里面,用来照面容照影子,到了战国以后有了大量的铜镜出现,所以说铜镜也称之为“鉴”。铜镜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日用器具,传世出土量极大,也是规模庞大,而且分布广泛的一个收藏门类。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铜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几乎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铜镜不但在这个日常生活当中有非常重要的一种功用,而且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铸造工艺、审美意趣、民俗信仰甚至文化交流互鉴,都有很大的意义价值。铜镜铭文当中有很多对于追求光明的图像刻画以及铭文,比如“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见日之光,天下大阳”、“见日之光,美人在旁”、“见日之光,君来何伤”、“见日之光,长乐未央”、“见日之光,长毋相忘”等。这把“镜瓦壶”上所刻的壶铭“日之光”、“乐未央”也是从铜镜铭文当中化孕而出的。

铜镜的铭文大多也是寄托了人们的一些精神追求,像在铜镜铭文当中“辟不祥”的字样是非常多的,比如说“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鸟玄武调阴阳”,这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努力向上的追求和趋向神灵护佑的一种心态的体现。同时还有对现实生活幻想式的超越,比如:“上大山,见神人;食玉英,饮浓泉。”其实在这个角度来讲,铜镜的铭文和壶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实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它的文化内涵,有一种提升和超越,不单单是实用器,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承载着文化美感和文化享受的一种艺术品。铜镜铭文和瓦当有一种“以物载道”的作用在里面,紫砂壶也是有这种功用的。紫砂壶是用来盛水盛茶的,它作为最好的茶道器具,受到了普遍的喜爱。自古以来就有“禅茶一味”之说,尤其禅宗文化是讲究以茶来悟禅,以禅来品茶,这其实也就是一个“以物载道”的过程。

汉代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瓦当的做工非常的精致,而且还有一些篆体、隶书的文字瓦当,布局讲究,呈现出了一种非常质朴、浑厚的面貌和高超的艺术风格,瓦当的文辞多是一些祈福的吉语,它的观赏性和精致可以与铜镜相媲美。铜镜的铭文和瓦当的文辞都是中国书法艺术当中非常有意义的一种存在,也是华夏文明宝库当中一颗璀璨明珠。

我们可以从这把“镜瓦壶”的制作以及铭文的撰写书刻当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我们不妨把紫砂壶看作非常好的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载体,能够把更多文化、艺术的元素揉杂到紫砂壶的创作当中,使它既有使用的功用和目的,还有一些文化以及艺术的高度,使大众不仅仅以商品或工艺品的角度出发,还要引领人们更好地去探究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书画艺术和传统的工艺美术,使得整个紫砂行业得到健康、持续有序的发展,作为紫砂人我们都是任重道远的。

猜你喜欢

瓦当功用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瓦当响当当
朱克敏重装《秦汉瓦当文字》考略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虎鹤门身法八势
铜镜
花朵的作用
古代的铜镜
钢笔和墨水的争吵
功用遮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