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的多点融合

2021-02-14黄艳雁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学前教育融合

【摘 要】本文论述在学前教育教学专业中渗透现代教育技术内容的途径及方法,提出教师要在内容整合、情境设计、活动组织、训练推演等环节展开研究和应用,做好多点对接,确保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的顺利融合,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专业技能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 现代教育 学前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8-0150-03

现代教育技术有丰富的助学功能,教师要科学整合这些教学资源,为学前教育教学提供更多技术支持,满足专业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让学生在多点对接融合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要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的多点融合,教师要在融合原则、融合作用、融合方法、融合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有效提升其融合品质,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为学生专业能力的顺利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中运用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对接融合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提升专业教学品质,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成长。现代教育技术追求辅助性、适切性、灵活性、渗透性,这也是现代教育技术渗透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做好整合处理,确保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的自然对接。

一是辅助性原则。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对接时,需要遵循辅助性原则。学前教育教学需要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但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取代学前教育教学,只能发挥辅助作用,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现代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广泛,教学信息搜集、教学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展示、教学训练设计、教学活动组织等环节,都需要现代技术的支持,唯有摆正現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助学作用。

二是适切性原则。所谓适切性,就是要做好教学规划,对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手段适当应用,而不能完全依赖。学前教育教学专业教学对技术辅助手段的需要呈现个性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要做到适度适量,让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学专业形成无缝对接。

三是灵活性原则。专业教学有不同技术需求,现代教育技术包含内容丰富,在进行具体融合对接时,要体现灵活性原则。信息搜集、内容整合、教程安排、活动组织、情境展示、互动交流等教学环节,都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从何处展开介入、何时介入、介入深度几何,需要教师进行设计和选择。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融合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展开对接后,能够提升学前教育教学效率,教师要进行清晰梳理和组织,让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前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现代教育技术有诸多助学优势,在促进学前教育内容整合、辅学设计、活动组织、训练推演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进行理性处理和设计。

(一)促进学前教育内容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以多种形式呈现,其应用也体现在不同方面,教师在执行具体教学计划时,要关注技术应用的辅助作用。学前教育教学专业有比较固定的教材,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专业内容进行搜集整合,势必能为专业教学提供更多素材支持。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手段,借助网络展开教学资源搜集,不仅能够为专业学习提供更多素材支持,还能够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借助网络展开信息交流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共享,也能够为专业教学带来更多帮助。

(二)优化学前教育辅学设计

在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的对接设计环节,教师适时推出一些辅助手段,能够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带来冲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多媒体、电子白板、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等,都属于现代教育技术辅学工具,教师借助这些工具进行教学设计,能使学生的接受更为自然,其调度效果也更为明显。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也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早已成为生活常态,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课外借助手机开展翻转课堂学习,搜集相关信息素材,展开网络互动,都能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

(三)丰富学前教育活动形式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进行活动对接时,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更多技术支持,确保活动的顺利展开。借助远程教育手段展开观摩学习、利用网络搜集相关实践信息、聆听一线教师的授课音频、观看教学现场视频、展开网络交互活动等,都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支持。现代技术无处不在,学生应用现代技术早已成为习惯,在专业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技术,这是自然而然的选择。教师发动学生借助现代技术参与专业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延伸学前教育训练视野

在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融合专业训练设计时,教师借助现代技术做具体辅助,能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素材搜集、实习体验、生活观察、社会调查、教学观摩、课题研究等,都属于学前教育教学专业训练范畴,教师要做好匹配设计,为学生顺利进入学科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教师科学理性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这些辅助手段发挥最佳助学作用,能有效延伸学前教育训练视野。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融合途径

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与诸多学科都有关联和融合,体现学科的包容性,在与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对接时,要注意从语言教育、健康教育、社会教育、艺术教育、科学教育角度展开技术支持,让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形成多点融合,为学生专业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一)创设融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始后,教师借助现代技术进行情境设计,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导学阶段,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渗透语言教育,势必对学生专业能力成长起到重要辅助作用。图片、视频、动漫、音频等信息投放,远程教学、云平台互动、网络素材整合等,都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教师对这些教学辅助资源进行整合处理,能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

如教学中职现代教育技术《认识教学媒体》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阅读相关内容,对媒体、教学媒体等概念展开解析,并利用多媒体对现代教学媒体选择进行梳理:观察这张图片,了解现代教学媒体的主要辅助作用。学生开始观察图片内容,很快就做出回答: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都涉及教学媒体应用,唯有根据媒体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对接,才能形成教学媒体应用体系。教师借助媒体引导学生,对教学媒体概念和应用范围进行介绍,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学习的机会。学生有学习认知积累,自然能够做出反馈。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造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这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契机。

(二)整合融合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进行对接时,教师不仅要搜集教学内容素材,还要对学科融合信息进行处理,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准备合适的学习内容,体现教学融合对接特点。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时,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对教辅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切性。

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用,需要进行多点对接,特别要关注学生学习基础。如教学《采集与制作文本素材》时,教师对学生文本输入能力比较了解,先对几种文本输入技术进行归纳总结:文字输入有多种形式,光学字符识别、手写识别、语音识别等,都可以为文本制作带来便利,光学字符识别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文本输入训练,学生都能够顺利找到输入状态。在素材采集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程阅读、教辅材料梳理、网络信息搜集,让学生对需要的素材资源进行复制、粘贴处理,以便形成教学文本制作信息资源。教师对文字输入进行梳理,对信息采集进行整合设计,可为学生创设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从学生的学习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设计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中职学生大多对文字输入比较熟练,教师让学生进行文本制作不存在任何问题。

(三)运用融合教学媒体,启动学生学习思维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进行融合后,教师要对媒体应用做出理性设计,增加更多艺术色彩,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积极帮助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有专业特点,学前教育教学有实践要求,教师将这两个学科进行融合时,要对学科切合点展开研究,对学生学习诉求进行分析,唯有找到适合的对接点,才能确保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

如教学《认识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先利用电子课件展示来解读媒体课件:电子课件大多以PPT为形式进行展示,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对教材展开分析,将图片、文字等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形成幻灯片,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出来,为学科教学提供辅助支持。学生对课件比较熟悉,经过教师介绍后,自然有了更系统的认识。教师随即推出电子课件设计任务:选择一个熟悉的主题为教学内容,自行组建合作团队,制作一个电子课件,准备进行评选活动。学生对制作程序不是很熟悉,教师要进行具体引导,让学生自然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学生进入具体操作环节,教师不时做出指导,协助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经过一番探究,学生大多能够成功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在展示评选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评比活动,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学习气氛变得火爆起来。

(四)推出融合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推出一些教学活动任务,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历练的机会,对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成长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学前教育教学专业,对现代教育技术有更高的依赖性,教师要借助更多辅助手段推出融合教学活动,为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支持,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实践中建立综合能力。

学生对网络课程比较熟悉,专业教学常常要运用网络课程展开课外训练,教师借助网络课程展开具体设计和指导,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时,教师先对网络课程设计顺序进行梳理,让学生对课程制作程序进行具体设计。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计,针对网络教学环境,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其次是教学策略的设计,网络教学有特定教情,教师与学生互动要符合网络条件。再次是教学内容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推出合适的教学内容,以满足网络课程的教学需要。最后是教学信息传递方式的设计,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时,要与学生展开多重互动,应用多种方式提醒学生关注,促进学生记忆,对学生多种感官造成冲击,引发更多学习期待,不妨推出一些动态信息,让学生展开互动学习,这样可以提升教学品质。

(五)延伸融合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在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延伸意识,与其他学科进行对接,借助网络信息手段展开延伸训练,能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信息搜集、素材整合、网络互动、网络阅读、模拟实训、远程观摩等,都能够为学科教学提供信息支持,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让学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展开对应训练,以提升其专业技能。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信息资源整合,能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在教学《动画资源的获取、处理及应用》时,为让学生了解动画的形成过程,教师推出用Flash cs3.0软件制作教学动画学习任务。在动画资源获取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搜集,学生对此比较熟悉,都能顺利掌握要领。在进行Flash动画制作时,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逐渐梳理好操作步骤。第一步,前期策划,明确动画制作目的,以及动画使用范围,确定动画的基本风格,设计出完善的动画制作方案。第二步,搜集素材,根据策略方案展开信息搜集,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第三步,制作动画,对软件展开具体分析,掌握制作要领,将策划方案落实到制作之中,凸显教学实用性。第四步,后期调试和优化处理,动画播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让动画展示更为顺畅。第五步,发布动画,对动画进行最后的处理,包括画面处理和声音配置,根据动画用途进行对应发布,为教学提供直接服务。

当然,在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融合时,教师还要对相关制约因素做出理性判断,及时进行应对和处理,让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应有的助学作用,满足学前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一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要体现教学辅助性。中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对接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遵循辅助性原则,凸显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地位。专业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设计的主导是教师,教学学习的内容是教材,教师在应用辅助手段时,要做到适度使用,而不能完全依赖。二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要追求内容对接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如进行学前教育教学环节设计时,并非所有地方都要渗透现代技术,而是要在教学素材整合、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情境推出、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训练布置等环节做好筛选设计。三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要关注主体差异性。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要关注学生学习主体的需要,这是最为基本的原则。如学前教育教学专业学生学力基础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要给学生更多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建立专业素养。

中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的多点融合,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学作用、介入原则、应对措施、注意事项等展开深入研究,找到最佳融合点,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强大的助学作用。

【参考文献】

[1]汤杰,陈莹.现代教育技术对师范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9(15).

[2]蘇倩倩.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8(21).

[3]佘雅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与建设探究[J].广西教育,2013(47).

【作者简介】黄艳雁(1976— ),女,汉族,广西桂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现就职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研究。

(责编 刘颖恩)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学前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论泰国佛寺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国际化视野下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活语文课堂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