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读思达”模式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

2021-02-14王孝红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读思达深度学习模式

【摘 要】本文论述“读思达”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提出教师要做好优化设计,在学习情境、化学实验、课堂互动、训练延伸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顺利启动学生学科思维,在深入阅读、思考和表达中内化学科认知,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读思达”模式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8-0121-02

所谓“读思达”,即阅读、思考和表达。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入“读思达”学习模式,做好教学调研,从学习情境、学习效率、学习延伸等角度进行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与深度学习高度契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生有比较完善的阅读、思考和表达的认知基础,“读思达”学习模式的适配性较高,教师要做好匹配设计和组织,让学生自觉进入深度学习环节,在实践体验中提高核心能力。

一、引入“读思达”,创设深度学习环境

(一)增加阅读内容

认知输入是阅读的本质,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学科阅读学习时,要注意增加阅读内容,设定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化学教材及教辅材料都属于非常重要的阅读素材,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提示,设计好让学生重点阅读哪些内容、达成什么样的阅读目标、形成什么样的知识积累,为后面的学习和操作奠定基础。想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读思达”学习模式,教师要从诸多方向进行设计,增加阅读内容、启动深度反思、组织讨论交流,让学生在阅读、思考和表达中完成认知内化。如教学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时,教师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推出一个图示,对物质及其反应进行清晰分类,让学生结合这个图示展开深度阅读,对物质形成细化认知。为激发学生的分类意识,教师继续投放多种形式的分类图表,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示资源,对相关内容进行对应梳理,自然形成阅读认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展开延伸阅读。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展开具体学习,其阅读视野不断得以开阔。

(二)启动深度思维

学生在阅读、操作、讨论学习中,需要学科思维的支持。唯有不断开展学习反思,才能有效促进学习认知内化。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深度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结合学科学习经历,展开更广泛的学习反思。化学有许多知识需要记忆,也有许多实验需要操作,如何将知识内化成学科能力是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关注的事情。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对深度学习有一定热情,特别是探索性实验操作,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如教学《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时,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实验操作活动。学生阅读实验方案后,开始实验操作,教师跟进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在这些实验操作中,学生边操作边讨论,逐渐达成学习共识,实验学习达到预期效果。

(三)培养表达能力

“读思达”的“达”是指表达。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有很多表达机会,学科检测是书面表达,课堂发言是口头表达,如何将内心所想用语言展示出来,是学生需要直面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都能够带来表达机会,让学生在充分讨论和表达中完成学科认知的构建。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互动交流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如阅读信息归结、提炼、观察、整合等,都可以成为讨论的话题。教师适时投放这些话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启动表达交流程序,让学生在主动交流中锻炼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二、践行“读思达”,提高深度学习效度

(一)推动知识储备

化学学科教学程序启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如阅读教材内容、研究实验设计方案、讨论操作活动、规划化学应用等,而这些都需要“读思达”的支持,特别是学科知识储备。教师组织学生通过阅读完成知识系统构建,能够为化学实验和化学实践奠定基础。教师要在阅读素材整合方面积极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合适的阅读内容。学生对化学知识储备认知不是很清楚,教师有意识地推出知识储备活动,势必能对学生形成更多心理触动。如教学《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时,教师先组织学生阅读教学相关内容,然后将教辅材料作为重要借鉴内容,适时开展渗透阅读,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对应推介,给学生带来更多启示。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实际进行梳理归结,重点推出一些有价值的方法信息,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展开内化,使课堂教学进入良性互动环节,使学生在深度探究中建立学法认知基础。

(二)开展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包括观察实验、演示实验、探索实验、验证实验等多种形式,教师要做好筛选,给学生布置更多探索性实验任务,让学生主动展开实践操作。化学实验的操作有较高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实验研究和思考,推出更多替代性实验,对实验环节进行优化,以提升化学实验操作品质,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如《氯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包含一些实验内容,教师应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案,推出实验操作任务。首先是组建实验团队,要求学生自由结合;其次是研究实验方案,理顺实验步骤,师生互动交流后确认实验方案;再次是精心开展实验操作,教师跟进指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建立实验认知;最后是对实验过程及结论进行反思归结。学生按照教师的设计展开具体学习行动,课堂学习呈现和谐性。

(三)激发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执行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活动,这是最为常见的设计。化学实验、化学操作、化学信息搜集、化学生活对接等,都需要团队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深度学习和研究探索中成长学科核心素养。学生有主动合作的意愿,教师需要精心组织学科合作互动。“读思达”是一种学习模式,更是一種学习意识。教师在具体运用“读思达”机制时,要突出其践行意识,推动知识储备、实验操作、合作研究的学习进程,以期实现深度学习。学生进入合作学习环节后,需要进行充分的交流。为此,教师不妨给学生更多合作的自由,让学生自由选择交流对象,给出具体的讨论内容,推出更多研究的问题,组织一些互动性学习活动,以期激发学生合作的意愿,并在合作讨论中训练表达能力。

三、反思“读思达”,延伸深度学习维度

(一)延伸训练维度

设计课堂教学训练时,教师要有延伸拓展意识,要求学生借助教辅材料、网络平台展开延伸性学习。高中学生有自行整合学习素材的能力,也有网络信息搜集意识,教师做出必要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合适的训练任务,让学生在深入研究和广泛阅读中建立学科系統认知结构。在化学学科中渗透“读思达”模式,教师要有延伸拓展意识,在更大范围内推行深度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如教学《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应用》时,教师借助网络搜集一些相关素材信息,让学生展开拓宽阅读,并鼓励学生运用网络进行深入阅读和信息交换,利用交互平台展开互动学习。海洋化学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对一些典型案例素材比较感兴趣,教师适时进行推介,让学生展开延伸阅读,对这些案例进行详细阅读和分析,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对应思考,在广泛讨论中内化学习认知。

(二)学习归结反思

深度学习追求学习的深度和效率,教师要做好具体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反思,在延伸思考中建立学科新知。学生大多没有主动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对学生学情做出科学调研,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偏差进行提醒,要求学生检查并反思。如撰写学习日记、实验总结等,都属于学习反思的范畴。教师要进行对应设计,让学生学会反思。如教学《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时,考虑到学生对记忆元素周期表的方法比较欠缺,教师搜集信息,在网络上找到相关内容,并进行重点推介,让学生主动开展学习交流,归结出一些实用性记忆方法,并进行共享。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求学生记录学科学习日记,并定期开展一些互动交流,将学科反思纳入训练范畴,让学生主动展开自我检查,在不断矫正自我的基础上成长学科认知能力。

(三)学法交流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学法交流活动,这是最为典型的反思行动。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实践中自然积累了一些学法,教师不断传授一些方法,为学生的学法交流创造条件。学生进入学法交流环节后,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找到学法交流的机会,并在广泛互动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预习、阅读、实验、操作、思考、归结等环节都需要方法支持,为了提高学法应用效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规划和设计。学生对学法交流很积极,因为平时学习大多是“各自为政”,难有交流的机会,如果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开展学法交流活动,自然能够激发其参与热情。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确定具体讨论的主题,如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化学知识记忆技巧、生活化学资源整合、绿色化学概念解读等。学生大多会积极响应,教师及时参与其中,给予学生一些引导,要求学生展示个性学法和技巧。学生进入互动交流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归结学法,让零碎的信息变得系统化,这样可以带来丰富的学习激发动力。

化学学科中适时渗透“读思达”学习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体验。教师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调查,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科阅读,形成丰富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不断做出学习调整,让学生主动交流和讨论,提升其表达能力。“读思达”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学法,教师要适时推出阅读素材、组织反思活动、展开互动交流,从不同维度展开学科学习和探索,实现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薛盼,宁顺德,李思盛.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以“沉淀的溶解与转化”为例[J].中学化学,2021(8).

[2]陈金春.深度学习视野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1).

[3]赖礼云.深度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16).

【作者简介】王孝红(1979— ),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江苏省吴江盛泽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化学教学。

(责编 唐玉萍)

猜你喜欢

读思达深度学习模式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