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读 自赏 自度

2021-02-14周桅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略读课文实践探索高中语文

周桅

【摘 要】本文基于高中生的自读学习能力,论述高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提出教师要充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赏、自度,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并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利用多种鉴赏手段展开深度学习,以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 略读课文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8-0094-02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定比例的自主阅读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强调其自读属性。所谓自读,应该是独立阅读和思考,但自读不等于完全的自由阅读,教师的适度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在方法指导、活动组织、训练设计等多个角度进行积极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自读课文教学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方法指导,启动自读机制

学生的阅读水平具有差异性,学生进入自读课文环节,教师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不同的学法指导。自读是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学生的学法应用带有个性化特点,教師可适时推出学法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相互学习。

(一)整合方法资源

自读课文需要方法支持,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针对学生的学法掌握情况进行对应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从课文成文背景、作者介绍、主旨梳理、情感对接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顺利开展深入阅读学习,自然形成情感共鸣。

如高中语文必修四《热爱生命》的教学。这篇课文属于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在学生进行自读学习之前可设计阅读任务:自主阅读文本内容,将不明白的句子画出来,并对文本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说说每一个部分都写了什么事情?精选一些有哲理的语言,并进行深入鉴赏分析。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都能积极行动起来。但在经典语言鉴赏环节,有的学生遇到了一些方法应用问题。教师可借助具体案例进行鉴赏操作,给学生提供学习参照。如这样一句话:“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这种人生观属于典型的宿命论,因为其自身没有勇气直面生活和人生;这是直抒胸臆的写法,对一些糊涂人的生活态度做直接提醒,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学生从教师的分析中受到启发,开始深入鉴赏学习,其学习认知也逐渐变得更深刻。

(二)优化自读情境

学生进入自读环节后,不仅需要方法支持,对阅读学习情境设计也有所要求,教师要借助更多辅学手段制造阅读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够沉浸在阅读情境中。媒体展示、问题投放、故事讲述、生活观察、信息搜集、课外阅读等方式,都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根据自读课文内容进行对应设计。

在课堂导学阶段,教师可借助名言进行教学引导,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灵触动。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热爱生活是最正确的选择,你热爱自己的生命吗?你对这个问题有怎样的见解?学生被名言所震动,开始进行深入思考,随后给出具有个性的见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没有权利不珍惜;生命也是我们自己的,如果我们自己不爱护,更是不明智的。高中学生对生命有比较理性的认识,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学生不存在什么接受障碍,其助学效果也会更为显著。创设自主阅读情境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教师选择问题设计这一方法可获取比较突出的效果。其推动了教学进程,也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更能使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在广泛讨论中达成学习共识。

二、读写结合,丰富自赏认知

读写结合是最为常见的学习形式。在自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借助读写训练机会推出更多学习活动,能为学生展开阅读鉴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读写结合目标设定时,教师要做出明确规划,促使学生在自赏中建立读写认知基础,让自主学习顺利发生。

(一)组织输入输出

自读课文离不开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这也是读写操作的基础和前提。在读写结合教学环节,教师要在学生阅读时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及时投放一些阅读任务,提出一些阅读要求,为学生的“写”做好铺垫。读写结合中的“读”属于“输入”,而“写”则属于“输出”,要想将读写结合做到极致,教师的教学组织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篇自读课文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梳理性阅读,对课文阐释的道理进行思考:相对于整个宇宙,人的生命是极为渺小的,但人有思想,这种思想却有无限性,从这个角度展开思考,说说人的思想有什么样的特点?请以读后感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展开对应思考,很快就能提出有个性的观点。教师在学生进行读写操作的过程中,要对读后感的写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围绕核心观点进行论证。在读写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介绍其读写体验和经验,学生都能够围绕主旨进行思考和写作。有学生这样写道:“我在天地间只是一粒尘埃,但我的思想却超越了时空限制,这思想早已成为世界的精灵……”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对读后感写作技巧展开分析。

(二)强调涵泳体味

学生阅读课文时,要展开语言鉴赏学习。在鉴赏环节,教师要在鉴赏角度选择、鉴赏程序规划、鉴赏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和探索,给学生提供更多鉴赏体验的机会。学生的语言鉴赏常常带有局限性,不能进行深度发掘,教师应强调涵泳和体味,让学生借助更多鉴赏手段深入鉴赏。

读写结合有多种呈现形式,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设计,让读写结合顺利完成。《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篇小品文篇幅不长,却阐释了很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时,要在方法应用上进行对应设计。如设计演讲活动时,教师给出具体要求和方法:围绕“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个主题展开深入思考,撰写演讲稿,准备参加班级展示活动。演讲稿需要集中体现主题,需要更多生活案例的支持,学生要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展开论述,其表达语言要口语化、通俗化。在展示环节,教师对演讲注意事项进行强调,要求学生踊跃发言。在学生演讲过程中,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要求。这一演讲活动,给学生内化文本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对文本哲理进行主动思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出必要的引导并设定具体要求,其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三、思辨探究,强化自度体验

阅读思辨是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内化。在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思辨实践,其训练效果会更为显著。思辨性学习带有交互性,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需要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建立学科认知,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关注独立思考

自读课文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归结。对课文的丰富内涵进行发掘最能考验学生的思维韧劲,教师要及时进行辅导,给学生的深度思考提供线索和启示。

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时,需要深潜文本之中,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对其中蕴含的思想进行深度发掘,在阅读中感悟思想触动。教师要适时对其进行辅助指导,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信条》这篇课文时,教师组织学生先阅读文本内容,然后推出辩论活动任务:阅读这篇课文后,有人说,作者列举了幼儿园学习到的道理和生活习惯等内容,让成年读者感觉很幼稚,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大多数学生选择反方观点,支持作者。教师可加入辩论活动中,与学生一起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对思辨性活动有较高的参与兴趣,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设计,组织学生展开广泛讨论,其助学效果非常明显。一个简单的思辨活动设计,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启迪,不管辩论结果如何,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认知更为深刻。而教师的加入,则给辩论活动增加了更多启示。

(二)注重生活对接

高中课文的主题一般较为深刻,情感较为深厚,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内化时,需要做出对应设计和组织,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感知体验展开深度思考,促进阅读认知的顺利内化。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成文背景,作者情感阐释也有其独特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时,要充分对接学生的生活认知,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和效率。

课文《信条》中讲述的内容都是最真实的生活,学生对这些内容较为熟悉,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讲述关于“信条”的故事。教师可以率先讲述自己的故事,为学生提供学习榜样。因为有教师的示范,学生逐渐找到了故事讲述的方法,故事讲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展示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他人的故事并进行评价。有学生讲述生活教训方面的故事,自己因为不遵守安全规定,差点被淹死。也有学生讲述自己因为同伴的帮助,完成了发明制作的故事,对团队合作精神进行了讴歌。从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出,学生都有独立的思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对应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主动思考,对生活中的知识、哲理进行深入挖掘,加强学科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自读课文需要方法支持,教师应给学生传授一些阅读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思辨活动,通过自读、自赏、自度,层层深入,扩大其阅读视野,促进其高阶思维的成长。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展开阅读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知识内化,最終在深度阅读思考中形成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勇,陈欢.高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2020(8).

[2]赵序行.高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20(12).

【作者简介】周 桅(1982— ),女,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二级教师,现就职于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编 刘颖恩)

猜你喜欢

略读课文实践探索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过程研究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