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2021-02-14李云燕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散文阅读教学实践高中语文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的实践策略,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眼信息中探寻散文构思,从线索脉络中把握散文立意,从表现手法中体会散文内容,从联想思维中领悟散文神韵,从生活实际中挖掘散文义理等做法,以期打造高效的散文阅读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8-0092-02

散文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文体,根据其表达方式和内容可分为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记叙性散文。学生在阅读散文时需要方法与技巧指导,教师要做好散文阅读方法指导,为学生散文阅读提供多元化的解读方向,打造高效的散文阅读课堂。

一、把握文眼信息,探寻散文构思

文眼信息是探寻散文构思的直接途径。“文眼”是文章写作的专业术语,是最能展现文本写作意图的关键性词句,也是最能窥看散文主题思想的窗口。把握了散文的文眼信息,就能够探寻到散文的构思,理解散文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快速抵达散文文本的内容核心。文眼是散文文本的核心和灵魂,以文眼进行散文文本导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散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文眼是散文阅读的钥匙,找到了文眼信息,就意味着掌握了散文的内容核心要素。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构思、体会作者的文本创作情感,教师发动学生快速找寻文眼信息,了解作者创作文本的契机。《荷塘月色》的文眼信息并不难找,学生很快便找了出来:“文中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阐释了作者创作的缘由,也奠定了散文整体的感情基调。”教师顺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提问:“文眼对展现散文构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认为文眼与全文的联系是什么呢?”学生接收到教师的问题,快速进行思考与讨论:“作者首先写了曲折小路的安静,突出了他超脱自然的心情;然后写了安静的荷塘与朦胧的月光,烘托了作者独处孤寂的心境;最后,作者以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了荷塘的静,也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这些都与文眼中的‘不宁静’形成了鲜明反差。”

教师帮助学生认识文眼信息,在散文阅读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找寻散文中的文眼信息。学生找到文眼信息后,教师根据学生所给出的答案,继续引导学生探索文眼信息和散文构思之间的关系。学生根据教师的阅读提示,能够准确找到散文的文眼信息,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思绪,从而把握整篇散文的行文构思。

二、紧抓线索脉络,把握散文立意

线索是贯穿散文始终的脉络,能够侧面展现散文立意。线索的类型多样,人物、事件、物品、地点、时间、感情等都有可能是贯穿散文始终的线索。无论是哪一种线索类型,都对散文文本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寻找散文文本中的线索,可以从散文体裁特征出发、从散文标题出发、从散文文本中反复出现的事物出发。只有准确找到散文的行文线索,才能领悟散文的立意。

《囚绿记》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中的一篇散文。教师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常青藤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绿意蓬勃的常青藤。教师紧接着发动学生走进散文内容,通读全文之后思考一个问题:“散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接到文本初读任务,马上就投入阅读,很快便得到了答案:“《囚绿记》讲述了作者与常青藤‘交往’的一段经历,描绘了绿色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征,从而展现出了作者当时的生存状态,也从侧面暗示华北人民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悲惨生存状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向学生再次提出引导性问题:“《囚绿记》的行文线索是什么?线索作用在文本中是如何体现的?”有学生认为:“行文线索应该是从恋绿到囚绿,再到释绿。”也有学生认为:“释绿并不是终结,作者与常青藤的‘交往’过程是值得被纪念的,念绿才是行文线索的终结。绿色所代表的不仅是常青藤顽强的生命意志,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那段苦难而又光辉的历史岁月,同样值得纪念。”

《囚绿记》创作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全文围绕着作者与常青藤的“交往”而展开,具有强烈的生存代入意义。教师在教学《囚绿记》时,首先发动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散文所述内容,然后找寻散文的行文线索,并探究线索作用在散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学生在了解了散文内容之后,很快便找到了行文线索,深刻体会到了作者深沉而热烈的爱国情感。

三、依托表现手法,体会散文内容

联想、想象、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都是散文常見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散文表现手法,能够展现不同的表现效果。学生掌握散文表现手法的精髓,能够快速形成相应的散文审美,体会散文阅读与创作的精神魅力。

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工具,向学生展示绚烂的北方秋景图。学生被绚烂的北方秋景之美所震撼,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走进散文并思考:“散文中所描绘的故都之秋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在文本中搜寻,很快便找到了答案。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作者描绘了生动的故都之秋,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呢?这样的表现手法有何好处呢?学生马上对之前的答案进行回顾,再次走进文本内容:这篇散文用了很多对比手法,如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进行对比,先说南国之秋的“半开半醉”,再写北国秋意的浓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故都之秋的特点变得更加鲜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发动学生继续从文中找寻其他表现手法,进而体会更多故都之秋的特点。

不同的表现手法能够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很多学生在阅读散文的时候,常常会忽视散文表现手法的运用,殊不知表现手法也是散文创作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故都的秋》时,先让学生找到故都之秋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去探究其表现手法。学生从故都之秋的特点出发,深度挖掘其背后的表现手法,对故都之秋的浓烈、厚实、刚强与博大有了更深的体会。

四、发散联想思维,领悟散文神韵

发散联想思维是领悟散文神韵的最佳方式。联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也可以特指由眼下某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联想思维是散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与散文传统阅读思维方式不同,它更加强调学生散文阅读思考的开放性和主动性。散文体裁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要想顺利抵达散文的精神核心,领悟散文的神韵,学生必须积极发散联想思维。

如在教学《纪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高中生对鲁迅很熟悉,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刘和珍是谁,更不知道鲁迅为何要纪念她。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工具,向学生介绍刘和珍的相关信息,并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初读,了解文本所写内容并对其进行划分。很多学生认为,这篇散文共可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介绍了作者想为刘和珍写一些东西的缘由,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纪念”的主体部分,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讲述了这一次的请愿活动对未来的深远意义。可见,散文思路明确。教师向学生提问:刘和珍是值得人们敬佩的勇毅女子,大家还学过哪些这样的人物?学生马上展开联想,想到了一个个英雄人物,并从他们的英勇事迹中感受到了其身上共同的精神闪光点,深刻体会到了鲁迅纪念刘和珍的意义。

《纪念刘和珍君》是鲁迅所作的一篇散文,但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纪念。教师发动学生对文本展开初读和再读,让学生感知散文的整体脉络,并让学生以文本人物为起点,联想自己所了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感知英雄人物身上勇毅不屈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散联想思维,快速领悟到了鲁迅想要表达的精神意蕴和时代愿望。

五、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散文义理

联系生活实际是挖掘散文义理的必由之道,生活是散文创作的精神源泉。散文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也呈现出自然的生活底蕴。散文体裁需要足够丰富的情感支撑,不必字里行间刻意遵循客观原则,但一定要能体现创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散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是挖掘散文义理必要的一步;以文理指导生活,则是散文课堂小结部分不可缺少的中心环节。

例如,《我与地坛》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的一篇散文,出自著名作家史铁生之手。教师在教学《我与地坛》时,设置导读问题:“散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学生阅读散文之后认为:“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作者与古园间的缘分,作者在古园中获得了重要的人生启示,真正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表达了对母亲沉重的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進行点拨:“作者一开始并不能够接受残酷的命运,并不理解母亲的很多做法,而母亲用小心翼翼的爱呵护着儿子,希望能够重燃儿子的生命之火。母亲默默忍受着身体上的病痛与折磨,但是并没有等到儿子走出阴影的这一天。作者深爱地坛,更深爱着自己的母亲。”教师继续向学生抛出问题:“读完这篇课文,大家得到了怎样的生活启示呢?”有学生回答:“有一句话叫作‘子欲养而亲不待’,母爱是无私的,但我们不能对这种无私的爱视而不见。”也有学生说:“苦难并不是人生全部的意义,哪怕深陷苦难的漩涡,也要不屈不挠同命运进行抗争!”

《我与地坛》记叙了史铁生在绝望中寻求希望的过程,展现了他对生命和生活的双重思考。学生在初读散文之后,对其中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教师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挖掘散文中的义理,用散文学习中收获的义理指导生活。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散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做学生散文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的散文学习提供多元解读思路。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眼信息中探寻散文构思,从线索脉络中把握散文立意,从表现手法中体会散文内容,从联想思维中领悟散文神韵,从生活实际中挖掘散文义理,从而调动学生散文阅读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散文审美能力,打造更高效的散文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慧慧.以《故都的秋》为例谈高中散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2).

[2]茅宇.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21(12).

[3]韩卫红.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实践探微[J].中学课程资源,2021(1).

【作者简介】李云燕(1993— ),女,福建德化人,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现就职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二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研究。

(责编 唐玉萍)

猜你喜欢

散文阅读教学实践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以群文阅读助力中考复习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