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理论下中职英语教学创优设计

2021-02-14苏云容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设计

【摘 要】本文论述运用多模态理论指导中职英语教学的方法,提出在趣味聆听中启动学生感官,在情境体验中传递信息,在多元互动中彰显学生个性,在实操训练中提高学科素养等教学建议,以期为课堂教学注入崭新活力。

【关键词】中职英语 多模态理论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8-0076-02

多模态理论,是一个与交际和社会符号学相关的理论,是指表征信息的方式或者用于撰写文本的各种符号渠道,具体涵盖图像、书面及口头符号、手势、声音、气味、味道、接触等。多模态理论离不开人的感官,它是一种借助视觉、听觉、嗅觉等多重感觉,与特定符号系统进行交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抽象的、复杂的知识变得形象、简单起来,学生的接受度、感知度也更高。中职英语难度系数虽然不大,但对学生来说,还是需要进行系统的感知和挖掘才能进入知识的核心。多模态理论给中职英语学习提供了一条捷径,使学生思维高速运转,是高品質课堂的有效保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以多模态理论为主线,将其贯穿于中职英语教学活动的始终。

一、趣味聆听中启动感官

在多模态理论中,感官的作用被发挥到极致。听觉是感官中最有冲击力的部分,它是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的对声音特性的一种感觉。在听的过程中,人们的情感、思维、认知逐渐被激活,进而产生识记、分辨等欲望。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学科,英语学习不仅要激活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英语素养,更要从微观视域出发,激发学生的聆听欲望,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培养语感。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根基深厚的,才能为后续的深度学习探索铺垫基础。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已经成为阻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主要因素。学生不敢说、不会说,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语感。而听力训练是培养语感最主要的途径。教师要对听的价值有真切感知,在学习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引导学生主动聆听,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后续系统学习和梳理扫清障碍。

如在外研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 1 Nice people, Nice places教学伊始,教师发现学生似乎还没有进入上课状态,经常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利用课堂前几分钟的时间,给出听力训练:“Please do it quickly and keep quiet. We’ re going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学生的兴致被激活,立刻安静下来。“Dear students, our first stop today is Egyp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Egypt? Let’ s listen...”在声音的吸引下,加上具体问题的辅助,学生的专注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氛围异常浓郁。

听力的强化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引导。在聆听之前,教师要做出有效设计,给出具体的要求。明确听的目的、熟悉材料、大胆预测、处理关键词等都能为听力训练提供保障。在学生熟悉了听力流程、掌握了聆听方法以后,学习效果自然会凸显出来。

二、情境体验中传递信息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驱动课堂最主要的因子,而学习动机中,认知兴趣是启动器。倘若学生对知识学习兴趣盎然,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也会成功吸引他们的关注。要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知识学习中,兴趣激发是关键,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单纯就中职英语教学而言,要想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索知识的特点,抓住学习关键,必须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在情境的指引下帮助学生完成认知激活。情境创设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已经得到了实践的验证,但无论如何创设,都要参照学科属性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脱离文本的情境创设犹如无水之源,对学生、课堂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可谓微乎其微。因此,深度探索文本主题,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形象,是情境创设的前提和基础。

如教学外研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 2 What do you do?时,教师先进行了学情调研,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点形成精准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用趣味游戏的形式进行导学:“Please watch the pictures in the video and think about the answers in a quick way. If the answer is correct, you get a point. If the answer is wrong, you won’t lose a point. Finally, the top five students with the highest cumulative scores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honor list.”。在游戏的引导下,学生跃跃欲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展示的内容是不同职业的人群,学生在观看中一眼就能辨认出他们的职业,但想让学生精准表达出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的词汇积累有限。游戏的作用就是针对性地弥补学生的短板。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得到有效提高,课堂品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学生之所以对某一知识学习不感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没有交际的环境和氛围,英语学习的价值和魅力就无法得到体现,学生学习英语理论知识的意愿就会下降。学生一旦身处特定环境中,自然会受到感染,其情感被激活,主动表达也就会成为可能。所以,创设多重体验情境是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多元互动中彰显个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成为常态。学生看似在学习,但他们的思维处于低迷状态,只是死记硬背知识,没有从更深层面出发理解知识。而学习的本质是实践运用,如果连最基础的理解都没有,知识运用就是一句空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想课堂教学发挥实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动起来”。相对来说,中职学生基础薄弱,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拓展。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更深的体会和感受。集体交互不仅有利于启动学生思维,一些崭新思想和认知也会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展现出来,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最大限度彰显。

如教学外研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 4 School becomes interesting时,教师展示话题,引发学生大讨论:“What do you think of school life?Interesting, boring, painful or enjoyable?You can use specific examples to illustrate.”。学生被话题吸引,很快进入思索状态。学生不仅要思索,还要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表达,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富有挑战的事。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启迪和思考时间,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学习探讨:“Wh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school?Do you like these changes?Do you have any good suggestions for making the school more interesting?”?為了更好地解决多个问题,学生不仅积极主动阅读,遇到疑难他们还会主动沟通、交流。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规划、设计中走向交际。无论对学生还是课堂教学来说,这都是一种升级。

中职学生的思维处于初级阶段,要想将学生引入高阶思维状态,光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从不同层面着手,让全体学生互帮互助,在多元化的交际中,使学生的潜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挖掘,从而将课堂教学带入佳境。

四、实操训练中提高素养

知识学习的源头是文本,而文本内容毕竟有限。如果只是单纯学习文本内容,教学就会变得单一,这与新课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语言学习的天地是广泛的,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展开拓展延伸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知识拓展的重要性有精准把握,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适时进行实操训练,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英语训练形式多种多样,如趣味演绎、主题辩论、写作练习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能够从不同方面给学生以多元启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影响训练的多重因子进行考量,优化训练形式,将英语知识学习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如教学外研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 3 Sunny days, rainy days时,教师梳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一单元主要谈论天气,学生需要积累一些描述天气状况的词汇,同时要活学活用,进行广泛的交际。明确了目标任务后,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导入新课,阅读理解,厘清知识,实践训练,小结归纳。梳理完知识点后,学生的思维异常清晰,表达欲求也更加强烈。教师抓住学生心理,推出配音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夯实基础知识,达到学习的最高点。“Please watch this silent movie and dub it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cene and content.”学生非常愿意参与,一边梳理故事情节和内容,一边拟订草稿。趣味化的配音训练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在实践训练操控中,课堂教学活力因子被激活,学习活动也达到高潮。

英语课堂教学大多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创新、优化,对话已经成为英语课堂的重要诉求。既然是对话,就需要多人互动。教师抓住这一点,推出配音训练,由学生自己组织、设计操作流程。在活泼热闹的氛围中,训练活动迅速升级。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探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认知难免会遇到一定阻碍,这时他们的兴趣度也会有所降低。面对教学现状,融入多模态理论,为课堂教学注入崭新活力是有必要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趣味聆听中启动感官,在情境体验中传递信息,在多元互动中彰显个性,在实操训练中提高素养。教师要对多模态理论的价值有清晰认知,有意识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创新教法学法,让英语学习变得妙趣横生,吸引学生关注。只要学生能够沉浸在课堂中,课堂效果就会逐步显现。

【参考文献】

[1]王蕊.探讨多模态理论在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9(19).

[2]严小爱.多模态理论在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6).

[3]杨质斌.基于多模态理论的中职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分析[J].校园英语,2020(9).

【作者简介】苏云容(1984— ),女,汉族,福建惠安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现就职于福建省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英语教学与研究。

(责编 唐玉萍)

猜你喜欢

中职英语教学设计
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案例
渗透专业元素,提高职业能力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