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楼加装电梯工程防高处坠落安全措施分析及建议*

2021-02-12张志春陈清光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12期
关键词:旧楼住户住宅

张志春,袁 智,陈清光

(广东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20)

0 引言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测算,我国1980—2000年建成的老旧住宅约80亿m2,70%以上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无电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旧楼加装电梯尤为迫切。中央及各地政府相继就旧楼加装电梯出台多项支持政策,给旧楼加装电梯释放越来越明显且积极支持的信号。尤其近两年,在各有关方的大力支持和住户积极推动下,这些政策具体操作的程序日趋细化、内容更贴合住户的实际需求,给无电梯旧楼住户带来极大便利。

随着加装电梯数量增加,也带来大量安全隐患,如防高处坠落、防触电及雷击、防水淹、防误操作、防撞、消防等安全措施尚不完备。如果此类情况持续下去,在同一时间阶段、同类设计方案、同类施工项目,甚至同一局部区域可能会有不少高坠事件及其纠纷集中出现,影响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据统计,国内某大型城市的部分地区此类现象已经非常明显。本文以某小区为例对旧楼加装电梯工程的防高处坠落措施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引起存在同类问题的楼盘、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等单位、其他地区的业主、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消防部门等的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高坠事件发生。

1 旧楼加装电梯政策及近期对旧楼加装电梯工程防高处坠落措施的研究

国内旧楼加装电梯早在20世纪就已经提出并加以探讨,但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并未引起大众关注。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化推进加快、新型住宅建设数量激增、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等,无电梯旧楼的住户才逐步关注到自身居住环境的诸多弊端。其中如何提高住各种宅内尤其是5层以上楼层居民在楼内上下行走的便捷度,成为住房领域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2015年10月,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在老旧小区和电梯更新改造中支持作用的通知》,明确老旧电梯更新有利于方便居民出行。2015年—2017年,北京、广州等城市相继提出试点,2017年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政府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出台鼓励及指导意见,接下来该事项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明确表示“支持加装电梯”。到2020年10月,超过20个省市政府出台旧楼加装电梯政策。

邹正等[1]提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可持续性实施模式;杨涛[2]梳理和总结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邓代军[3-5]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使用管理中的难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介绍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监督检验时对安装资料审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的常见救援通道设置方式;罗文超[6]提出准平层入户旧楼加装电梯方案;黄小丽[7]总结得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困难所在,提出地级市加装电梯的对策;邓佳平等[8]通过工程实例介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结构设计要点;喻彪等[9]分析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刘玮[10]总结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类似案例结构设计时综合运用规范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金林哲等[11]分析了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现存问题,并对检测方法要点进行分析。

2 旧楼加装电梯的工程措施

某小区1995年之前建设完成,大部分楼高9层,部分楼高8层,框架结构,套型面积为50~100m2,一梯两户,外形呈“凹”字状,在缺口处设置有楼梯供居民上下行走,在1层人员出入口处上方设置有凸出且长度为2m的遮挡板。

现正在旧楼加装电梯,已完成加装电梯7部,正在施工7部,正在规划公示5部。前期已加装的电梯采用类似设计方案,井道在各层顶部通过连廊与建筑主体连接,电梯机房顶部也通过连廊与建筑主体连接,电梯现有防坠落措施如图1所示。

图1 加装楼梯走廊两边的防护设施

该小区所有已建、在建电梯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均有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合法资质。据统计,前期设计审核过程中,审核单位、审核人并未就防高处坠落方面的安全措施提出修改或增加具体意见,尤其是针对不同行走人员和不同物体的防高处坠落措施均未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后期建设施工和验收中也未提出。

由图1可看出,各层走廊防高处防坠落结构采用不锈钢管材、两侧从电梯井道到楼体外墙依次布置高1.2m的3个支柱(支柱间距约1.0m),从上到下依次布设3道管材,将围护空间分为若干空格,空格尺寸为100mm×550mm。此不锈钢防护结构以上空间全部悬空。此不锈钢防护结构下部是高为200mm的小矮砖墙。此不锈钢防护结构与外部空间之间的所有孔洞均未封闭,也未标注任何图案和文字对可能造成高处坠落的情况予以警示和说明。各层走廊中均未悬挂任何防止高处坠落的警示标语和图案。1层的入口处正上方全部空间均未设置可阻挡住高处坠落物体的设施。

3 旧楼加装电梯的业主方管理措施

据统计,前期设计审核、后期建设施工和验收过程中,无任何住户或居民就防高处坠落的安全措施提出建议或具体意见。电梯使用约2个月后有少数住户反映,担心小孩没人看护可能会爬上护栏摔下来,拿东西失误时可能会掉东西会砸中楼下人员,大人醉酒等失误时会从高空坠落,可概括为防高处坠落安全措施不齐全、不完备。但是由于没有正式的组织讨论,住户个体之间私下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无法出具正式的防护措施和其他的有关管理措施(如物业管理公司、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验收单位等提出的技术改造措施和宣传教育等管理措施)书面建议文件,加上部分住户现有提出的关于防高处坠落的有关意见和建议无法通过正式渠道汇总,也不知道向政府哪个部门反映情况才能够得到解决,此类问题一直未得到重视和真正解决。

4 加装电梯防高处坠落措施分析

该小区全部楼房均在1楼入口处设有进出的大门,每栋楼均只有1层的大门作为唯一出入口。126户中有100户以上有长期居家的老年人和上小学及幼儿园的孩子,20户有行动不便的人员,小孩大多在0~15岁,其中小学及以下的占大多数,老年人大多在60~78岁。结合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因素。其中管理要素在多个文献中均已有不少分析和研究。本文只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分析、研究。

4.1 人的不安全行为

从防护人从高处坠落分析,现有防护措施只能防护能够正常行走且身心均正常的大人和被完全有效监护的小孩,其他具有不安全行为的人行走均有可能从高处坠落。人员高处坠落防护分析如下。

1)行为安全 生理、心理状态正常;按规定在走廊围护范围内地面行走;不抓握护栏、倚靠、攀爬、破坏及翻越护栏。

2)行为不安全 身体状况不正常,无法控制本身的行为;不按规定在走廊围护范围内地面行走;抓握护栏探出身体导致重心失稳,倚靠、攀爬、翻越栏杆导致重心失稳,以及破坏栏杆失去防护。

4.2 物体的不安全状态

从防护物体从高处坠落分析,现有防护措施只能防护外形尺寸大于不锈钢防护结构的方框空格尺寸、被正确搬运且离走廊地面不超出1.2m空间内的物体。处于其他不安全状态、小于空格空间且未被有效夹持稳固、搬运时离走廊地面高出1.2m空间等处于不安全状态的物体均有可能出现高处坠落。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走廊的行走人员、搬运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均有可能出现高处坠落。

4.3 坠落物阻挡措施

该小区所有楼的1层及以上楼层面向新建电梯工程井道的一侧设置的是大阳台,住户均采用金属不锈钢做成框架围护在阳台玻璃窗户的外面,空格尺寸在(500×100~100×100)mm不等,如图2所示。

图2 电梯井道1层入口周边及上部空间的防护设施

井道的1楼入口处上方各层均未设置任何防护装置用以阻挡高处坠落的人员或物体。如果造成坠落,均有可能落在1楼入口处人行区域的上方空间,可以得知,加装电梯工程相当于人为改变了原来人员在1楼入口处的防护设施布置,而且大大增加了坠落后造成行走人员伤亡的概率。

5 改进措施

1)在现行出台的旧楼加装电梯政策中,建议增加关于“防高处坠落措施”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方面的具体内容,让有关责任方(包括旧楼内的住户、物业管理单位、住建部门、规划部门、消防部门等)各自担负分配给各自相应的法律责任,使加装电梯设置的防高处坠落措施在其全生命周期内成为住宅建筑必需的安全措施之一。

2)专门出台旧楼加装电梯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标准,将防高处坠落措施作为强制性条文推广施行,督促各有关方严格落实。

3)改进对旧楼加装电梯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住建部门牵头对住宅的防高处坠落措施在各建设阶段和投入运行后定期组织人员专门进行安全评价和隐患整改,并对以往建成投运的工程限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物业管理公司对住户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张贴宣传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语等,督促现有电梯使用人员增强意识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5)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加强对相应技术人员使用此类电梯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

6 结语

旧楼加装电梯虽然给住户带来出行方便,提高生活舒适度,但实际工程案例却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前期工作中(尤其是设计及其审查)缺少对此类隐患的分析及应有的重视,可能会给后期的使用带来较多麻烦。建议各级住建等有关主管部门、旧楼住户等采取适当措施提前消除此类隐患。

猜你喜欢

旧楼住户住宅
Jaffa住宅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顶层住户的无奈——渗漏篇
简单的高招
旧楼加装电梯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理性思辨,意蕴丰赡
——考场议论文“说理充分”例说
旧楼加装电梯的救援问题分析
物业小区旧楼加装电梯难点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