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被欺凌,父母巧应对

2021-02-11李佳凤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2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校园欺凌家庭教育

李佳凤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要培养孩子所必备的良好品格与关键能力,需要以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最强有力的支持,基于核心素养的指导理念,探讨父母智慧运用家庭教育技巧,提升孩子面对校园欺凌处理的能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校园欺凌;同伴交往;家庭教育

一、案例导入

12岁的男孩一个人来到了课室的一个窗口,从近20米高度跳下去。被救后的孩子回忆说,班里有孩子没事有事下课后就过来打他。虽然出手不是很重,但总是被欺负,好烦。”孩子认为,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所以被人欺负。但对于同学欺负自己的事情,他从未告诉过父母和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妈妈非常困惑,如果您是这位妈妈,您怎么办?

这孩子与同学交往在父母了解的范畴里还没有到被孤立的状态,而孩子遭遇校园暴力时居然没有向班主任和父母求助,却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来伤害自己,这让他的父母困惑不已。

二、现状分析

如案例中的孩子,他不会向父母求助,只是默默忍受,直至自己不堪重负为之,而父母并不具有帮助孩子处理校园欺凌的知识,才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孩子:一种是害羞、胆怯、孤僻、性情懦弱,称为“不合群”的孩子,这类孩子在被欺凌的时候,往往保持沉默,选择不告诉或老师,就像案例中提到的孩子那样,这种表现出来的弱势往往让欺凌者更加任意妄为;另一种是被欺凌后,用挑衅、争执等暴力手段来应对,这种方式也可能激化矛盾,导致事件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一般而言,高压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在学校被欺凌,而民主氛围长大的孩子,更少被欺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内心的强大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欺凌的程度和欺凌是否能彻底终止。

现代父母需要更全面了解孩子所面对的校园暴力的形式,这样,父母才能更有效帮助孩子应对这种情况;总体而言,孩子面对的校园暴力主要有以下这几种形式:一是暴力威胁;二是被索要财物,三是遭受冷暴力,被冷嘲热讽,长期被孤立;部分孩子因不堪长期受辱,以暴易暴,冲动报复。所以说,校园暴力给孩子所造成的危害,除了皮肉创伤,还有心理打击,长期以往,孩子难以健康成长。那么,父母该做哪方面的准备,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应对这种情况呢?

三、解决策略

孩子被欺凌,其实包含许多东西,为了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也为了家庭更加幸福快乐,当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时,父母还是要用智慧的方法来应对:

(一)父母发现孩子遭受欺凌后,要第一时间给予陪伴,倾听孩子的感受,告诉孩子,不论任何时候,父母老师都是他们最强的后盾,遇到暴力欺凌记得要求助,不要放在心底,这一点必须反复给孩子确认,变成他们坚定的信念,这样,孩子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护。父母应智慧地告诉孩子,我们遇到这类问题,不能以暴制暴,只要跟父母商量,我们肯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有些孩子可能会被威胁多了,就不敢告诉别人,久而久之,就不愿意与人交往,更不敢接触社会,越是这样越是陷入没有朋友支持,没有父母老师帮助的困境,长此以往,有些孩子会越来越闭塞,或者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父母通过言传身教以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和调适方法,培养与人交往的积极心态。在处理人际交往问题上,父母的待人处世态度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有重要影响。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父母对孩子关心、体贴,使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那么,就较易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交往意识,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或长处。相反,家庭氛围不好,父母之间经常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那孩子也会成长为对他人有敌意,不信任他人的人。所以,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时候,父母也要从自身角度来分析,审视自我,排除干扰因素,找寻正确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三)父母接纳孩子受欺凌现实的同时,还要了解受欺凌者的特点,以帮助孩子有目的地规避自身劣势,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经专家研究,受欺凌者自身往往存在一些弱势的特质“吸引”欺凌者实施攻击。关于受欺凌者特质的相关研究表明:欺凌现象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女性更容易受到语言欺凌和关系欺凌,而男性更多地受到身体欺凌和言语欺凌。欺凌行为还存在着力量的不均衡性,体质较差的学生更容易成为欺凌的对象,超重的、晚发育的、残疾的学生更容易被欺凌。高神经质的个体受欺凌的概率较高,越是害羞的个体越容易遭受欺凌。儿童在自我意识不成熟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盲目攀比的心理,从而导致家庭经济地位低的儿童更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单单遏制欺凌者的错误行为,是不能让欺凌消失的,父母只有了解这些情况,才能对被欺凌的孩子进行引导,让受欺凌的孩子感受的情感支持的同时,相信自己通过针对性训练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让受欺凌的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与自信心变强,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欺凌的行为,一个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问题的人,怎么能拿起保護自己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呢?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避免再次遭遇校园暴力。当然,假如孩子受到伤害较深,父母还要学会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走出阴影,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四)父母需要提升孩子提高应对问题尤其是人际关系问题的技巧,防范未然。提升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交往有利于孩子的智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指出,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指能够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 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一个人的成功,20%靠能力,80%依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非常重要。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人际交往不良常常导致出现心理疾病。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

【参考文献】

[1] Lapidot-Lefler N,Dolev-Cohen M.Comparing cyberbullying andschool bullying among school students:prevalence,gender,and gradelevel differences[J].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015,18(01):1-16.

[2][3] 谷传华,张文新.小学儿童欺负与人格倾向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3(01):103-107.

[4] Juvonen J,Graham S.Bullying in Schools:The Power of Bullies and the Plight of Victims [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14,65(01):159-185.

[5]韩磊,窦菲菲,朱帅帅,等.羞怯与攻击的关系:受欺负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01):81-83,115.

[6] Elgar F J,Pickett K E,Pickett W.School bullying,homicide and income inequality:a cross- national pooled time series analysi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3,58(02):237-245.

(责任编辑:刘屏婷)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校园欺凌家庭教育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