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在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1-02-10□赵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布线支架教学法

□赵 鑫

(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3)

网络综合布线作为高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专业课,是众多课程中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一门课程[1]。课程在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概念的讲授,同时要求融入对岗位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培养的相关任务。

学生在课程设计的典型项目案例学习中,学会综合布线各个系统理论知识、布线系统的构成和设计等,掌握工程项目从用户需求、需求分析、设计和施工、项目测试和验收到维护各阶段所需要的技能,从而满足综合布线项目工程师等相关工作岗位要求。

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实际布线问题引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对实际项目案例的分析当中。当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取得更好成效,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入支架式教学法,搭建项目框架,结合虚拟仿真线上教学手段,真正做到学生的课堂互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内容相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支架式教学法理论

支架式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以学生为课堂中心,为学生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框架辅助的教学法[2]。支架式教学这一概念源自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其借由建筑行业中“脚手架”来比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搭建的具有辅助、支持和引导作用的架构[3]。

目前,支架式教学法的实施主要包括搭建脚手架、进入项目情境、学生独立探索、团队协作学习和教学效果评价五个环节[4]。在搭建好支架的同时,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根据项目涉及工作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互动交流、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教师在搭建“脚手架”时,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把课程知识体系重新梳理,分解复杂的教学内容,在重要知识节点设置学习支架,让学生可以轻松掌握所学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支架”的搭建和撤出,让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翻转,教师从教学的中心主导角色转变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辅助力量。这一过程中,支架式教学法不单单可以帮助教师改良固有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而且可使学生在项目情境中更好掌握理论技术知识和操作技术,也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岗位工作的内容,达到教学和岗位的“零距离”感,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2 网络综合布线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师授课方式单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大发展,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发展与日俱新。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传统线下实训室环境已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一方面,传统布线实训室只在上课时间对学生开放,不能满足其课余时间的自主实践。同时,学生在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中进行部分有难度的高空操作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实训室在长时间教学使用过程中,设备仪器老化损耗严重,维护和更新费用较高,也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 学生实践时间有限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中涉及综合布线工程中可能出现和使用到的各环节的技术内容,理论知识范围广、内容多。课程教学安排仅有一个学期六十四个课时,课时紧任务重。面对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完成单个项目练习可能需要二到三周时间,教学进度缓慢,教学效果不理想。

2.3 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网络综合布线是要求学生掌握较强技术操作的一门课程,但在现有课程中仍主要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拟训练”的方式进行[5]。高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自学思考能力有限,教师在课堂指导过程中不能面面兼顾,难以保证全部学生课程学习质量。另外,学生在模拟练习的过程中虽然可以提高其自身的操作熟练度,但不能将教学各个模块子系统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完成相关方案的整体设计,造成课程教学实训和就业实际岗位需求的不匹配。

因此,如何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高质量完成教学实训内容,成了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3 支架式教学在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前,网络综合布线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仍存在较多问题,为改善现状,引入支架式教学法很有必要。在运用支架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给学生创建符合工作情境的知识框架,使复杂项目模块化。教师对模块内容讲解做示范,让学生可以在教中做、做中学、学中做。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适当使用仿真模拟平台作为“支架”,促进对课堂内容的深度理解,实现学习迁移。支架式教学法在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图1所示。

图1 支架式教学法在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 搭建综合布线教学中的“脚手架”

在网络综合布线教学中搭建支架主要是依据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围绕当前教学目标,结合“已有”知识体系概念,构建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将学生从目前已有知识框架引入到“新建”知识领域中。

开展支架式教学首先是希望高职院校学生在接触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初期就逐渐培养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其次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综合布线教学中需要掌握哪些技能,适应什么样的岗位。支架式教学法还搭建了从“教学支架”到“独立探究自主学习”的桥梁,更好地帮助所修课程学生逐渐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根据各个阶段的项目学习任务,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中大部分都是实践安排,其操作步骤、细节及注意事项对学生能力提出了考验。在备课阶段,根据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基础,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分析讨论后,总结出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建构不同知识点时,搭建各具特色的“脚手架”。

如在“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内容的教学讲解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入到“现代智慧楼宇建设”的教学情境中,搭建“任务脚手架”,引导学生从“智慧楼宇建设”中了解综合布线系统功能及特点,熟悉智能楼宇与综合布线的关系,掌握综合布线的组成,循序渐进掌握教学任务中的知识点。其中“任务脚手架”不单单为学生独自探索问题、处理问题提供了支点,也让学生在完成相应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信心及成就感,从而更加满怀激情和求知欲地进入到下一个任务中。

3.2 设置支架式教学项目情境

设置情境主要是为了将学生引入到特定项目情境中,它可以是其中某一个知识点,也可以是某个大楼真实的布线案例。创设和课程相匹配支架式教学项目情境能让学生更真实、更深度地理解网络综合布线内容,促使学生自主研究、协调合作共同完成要求的教学任务。教师使用预先准备好的知识点情境,借助虚拟仿真模拟平台,让学生随时可以模拟项目现场,缩短课堂练习和实际工作存在的差距。学生从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问题,对操作过程及细节的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因此,本课程设计四个项目学习情境,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网线类型及产品选型情境、实验室和教室布线系统情境、小区综合布线系统情境及家居、校园综合布线系统情境。情境之间相互补充、不断递进,课程的载体为四个综合布线项目,设计满足可迁移性、可替代和可操作性。通过四个学习情境的递进学习,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了学生岗位职业技能,为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帮助。

比如,在学习“光纤的熔接”知识点时,通过“如何能通过校园网的建设,将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合理利用起来,达到数字校园的效果?”这一问题导入,将学生带入熟悉的校园情境。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在校园内进行实地的考察,结合情境中所学“信息点的测算、局部综合布线设计要求”等知识点,主动分析思考校园环境中需要的网络条件及构建方式。这样,学习情境同知识体系紧密关联,让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感悟知识。从发现、理解、运用到升华的过程,知悉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促进理论到实际的转化。

3.3 适时撤走“支架”促进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

在高职网络综合布线授课过程中,应用支架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可以摆脱“支架”,让学生能够完成综合布线项目操作的自主学习和使用。如何在教学进度中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摆脱教师搭建的“支架”,什么时间撤走学生的“支架”,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实际情况等综合考量。

在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中,撤走“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协同学习始终存在。课前,教师下发教学项目工作,将项目分解成多个知识点方便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提出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项目情境中探索。

课中,教师又将学生分为多个项目团队,不同的学生在团队中负责不同的工作任务。团队中个人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均有所不同,对布置任务的完成情况也存在差异。以团队进行的探究式学习,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指导和帮助动手能力稍弱的成员理解知识,鼓励并支持学生们共同讨论、协作进步,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

课后,教师则根据课堂项目任务完成度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布置课后思考题,帮助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课程深度探索。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我们发现学生开始重拾课本,主动思考提问,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

3.4 及时有效评价

传统的网络综合布线教学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考核形式较单一,不满足对学生综合布线水平的全面评定的要求。而在采用支架式教学中,从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组内互评三方面多维度考核评定,给出一个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由学生日常课堂表现,如出勤率、小组项目的实施程度,操作的熟练度等方面构成。还可以借助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来评定,让学生更清楚目前能力处在哪个水平,确定日后能力提高的方面。学生自评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对课程内容回顾后进行自我评估,反思自己在独自探究和协作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不足,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更加快速适应布线项目工程师岗位的发展需要。

组内互评指各小组根据组员在共同协作完成项目时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对本组的贡献度,进行组员之间的互相评价。小组成员因平时在一起完成项目,对彼此平时的表现最为了解,所以让组内成员互评更为公平。

多维评价旨在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做出公平、公正的评判。教师在课后会将评价结果和综合成绩反馈至学生,引导学生将课堂45分钟的内容延伸至职业技能考试、职业技能竞赛乃至创新创业中去。

4 教学成效及反思

4.1 形成“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特色

在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中,教师使用真实项目案例创设的学习情境,借助网络教学视频、仿真模拟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巩固课程知识的渠道。同时新的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备课时不仅要熟悉本课程知识,更要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如数家珍,为学生搭建已有知识和本课程理论之间的桥梁。优化教学内容后,教学目标变得更清晰,教学内容更具逻辑性,为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实习与就业奠定基础。

4.2 营造“以学生为主体、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氛围

支架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均是围绕具体的项目情境开展的,课堂学习时间既是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也是对接岗位实际应用的过程。学生在项目情境学习中,通过独立研究探索和团队协同工作,逐渐积累自信心,转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态度有所转变,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习速度加快,教学效果大幅增强。

4.3 实现“掌握理论、锤炼技能、提升素养”的课程效果

本课程按照“提升能力为目的、培养职业实践为主线、项目情境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师将“理论学习、能力锤炼和素质培养”贯穿于课程全过程。在项目实践步骤中,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布线工具快速完成操作;并在实际实践操作过程中遵守操作规范,注重操作细节。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所学知识与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之旨趣。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中应用支架式教学,为传统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更有力地推动教育教学的更新换代。对教师来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学生而言,搭建符合不同知识层次学生学习的“脚手架”,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在“支架”辅助下深度学习,让每个学生均有所收获,极大提升对综合布线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合格高质量的岗位人才。在今后的教学研究当中,教师还需不断地增加和更新知识储备,改善、优化网络综合布线教学模式,推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布线支架教学法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摆脱繁琐布线,重定义家庭影院 Klipsch Reference Wireless 5.1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卫星固定站集成布线方案的优化设计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2012综合布线不给力的背后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