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

2021-02-09徐芳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徐芳芳

〔摘要〕 加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有助于加快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当前,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过程中,存在着观念落后、制度建设不规范、考核主体比较单一、结果运用不到位等问题。为此,要通过树立正确考核观、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考核体系、规范运行机制等途径加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以切实提高他们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十四五”时期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1)04-0096-0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基于新时代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这既是我们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顶层设计。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如对政府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目的是为了给公众提供满意的公共服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指出,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考准考实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以奖惩分明、奖优罚劣激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1〕。实践中,相关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的作用,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2〕。

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新特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3〕。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高级状态和最优状态〔4〕。在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政绩考核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民众满意度。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5〕。高质量发展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相关部门如通过民意调查、谈话、民主测评等手段设定公众满意度考核指标,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领导干部〔6〕。第二,制度建设规范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规范化的制度建设能够为科学考核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政绩考核工作有序开展。相关部门在加强政绩考核制度建设过程中,既要建立健全相關配套制度,又要注意制度间的协调性和规范化,以有效解决政绩考核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三,管理高质量。政绩考核不仅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在一定时期内履行职责、开展各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和效能的考核,也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相关部门不仅要注重不同类型、不同行业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个性指标的设定,同时还要注重共性指标的完成情况,更要避免出现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等同等问题,以减少人为因素对政绩考核结果的影响;要构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政绩考核体系,将质量提高、民生改善等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不仅要看到领导干部的显性政绩,还要看到其隐性政绩,以确保政绩考核考准考实。第四,强化结果运用。政绩考核的结果是领导干部办事效率和履职能力的直接体现,其运用程度直接关系着考核本身的价值。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打分排名,而是要将其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为此,相关部门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及时将政绩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与相关主体进行沟通,以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

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绩考核是引导领导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对于激发他们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GDP的增长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决定性指标,忽视对其综合能力的考核。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全方位提升,而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时,简单地以GDP的增长作为政绩考核的决定性指标,而没有根据他们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对其政绩进行考核,从而导致有些领导干部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弄虚作假,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忽略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绩考核的全面性、公平性和公正性。第二,制度建设不规范。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制度建设是有序开展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关键环节,但在实践中,有些地方和部门政绩考核制度不完善,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考核内容脱离基层工作实际,使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有时难以真正得到落实〔7〕。另外,监督制度、激励制度等与政绩考核相关的配套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绩考核的规范化。第三,政绩考核主体比较单一。目前,在对领导干部开展政绩考核时,主要是由各单位干部人事部门进行考核,有些单位还会根据实际需要成立政绩考核领导小组,其主要是由上级领导、部门领导、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领导等组成。这些政绩考核主体与考核对象大都是同一个单位的,彼此之间联系比较紧密,这其中虽然也有些单位会邀请其他单位人员参与到对本单位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过程中,但所占比重往往不高,因而有时很难客观公正地反映考核对象的真实状况。还有些地区和部门忽略了政绩考核主体与考核对象之间的关联性,忽略了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联系最为紧密的人民群众的有效参与,导致考核结果缺乏可信度。第四,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存在差距。有些部门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时,往往注重对各类台账进行检查,随后由考核人员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然而有些地方和部门在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汇总时,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分散繁杂的台账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绩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第五,考核结果运用不到位。当前,虽然有些地区和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但政绩考核结果仍然存在滥用、错用等问题,主要表现为政绩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两张皮”,未能充分发挥政绩考核在选人用人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领导干部开展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过度运用政绩考核结果,推行“一票否决”“末位淘汰”等办法,使得有些领导干部为了完成政绩考核目标弄虚作假,扭曲了政绩考核的初衷,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另外,部分地区和部门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完成后,未及时将考核情况向相关人员全面、如实地进行反馈,更没有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导致被考核对象无法全面掌握自己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难以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三、加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途径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相关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以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展现更强担当、更大作为。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既是新时代我们党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环境作出的科学判断。首先,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领导干部要加快转变唯上、唯GDP的政绩观,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政绩考核的关键指标。其次,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领导干部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不能只谋求短期经济利益,要真正理解可持续发展政绩观才是真正的政绩体现,即不仅要注重对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对效果的评价,因为效果才是政绩的真正体现。再次,领导干部要树立全面科学的政绩观,在工作中不仅要注重量的提升,更要注重质的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理念支撑。

(二)加强政绩考核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相关部门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加强政绩考核制度建设。首先,国家要从立法层面确立政绩考核的权威性,明确政绩考核的指导思想,规范政绩考核的程序、战略规则、指标体系、考核范围、方法等,以确保考核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考核结果真实有效。其次,要成立政绩考核制度建设领导小组。该机构主要承担政绩考核宏观管理、政策制定、监督检查等职能,协调相关主体间的关系,对于虚报、谎报政绩情况的相关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惩处,以确保政绩考核工作公开、透明、有序推进。再次,要加强政绩考核配套制度建设。在开展政绩考核前,要确保被考核对象了解考核程序、方式、内容等;在政绩考核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民主测评制度,实现上级、同级、下级多元主体的综合考核,力求考核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在政绩考核结束后,要按照政绩考核申诉制度、反馈制度的要求,及时公示考核结果,被考核对象如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可以依据相关法定程序进行反馈、申诉,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多元政绩考核主体建设

受我国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观念的影响,我国政绩考核主要以内部考核为主,有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往往承担着“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难以确保政绩考核的客观公正。为此,一是要推行内部考核和外部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如要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第三方机构往往具有专业性、独立性等特征,能够确保政绩考核客观公正;要组织行业内专家对领导干部工作情况进行针对性考核;要充分发挥公众参与政绩考核的重要作用,相关部门不仅可以通过建立健全评估公开制度、回应机制等,畅通公众参与的渠道,而且可以采用培训的方式提高公众参与的水平,使其由一般性参与向全过程参与转变。二是要加强政绩考核组织建设。有关部门要明确每一层级政绩考核的牵头單位,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也可以成立专门政绩考核部门,对高质量发展建设的重点领域展开全方位专业性评估,做好与第三方机构、公众的协同配合,以确保政绩考核工作有序推进。三是要加强考核队伍能力建设。政绩考核主体要加强对高质量发展主题的准确把握及重点考核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培训,准确理解为谁创造、如何创造政绩,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四)建立健全政绩考核体系

相关部门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目标,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匹配的考核体系〔8〕,以期为考准考实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建设。各级政府部门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融入新发展阶段主要问题,突出新发展理念,科学构建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各级政府部门在建立总体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健全各地区差异化的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年度政绩考核重点,分级分类进行政绩考核,并要确保考核的全面性,以充分调动各区域、各层级被考核对象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决定着政绩考核是否客观公正,因此,科学设置政绩考核评价标准至关重要。相关部门要突出高质量发展时期的重点工作,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并要尽最大可能将相关指标进行量化。三是要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成本效益考核法,也要结合现实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政绩考核方法。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其管理效果也理应由人民群众进行评判,为此,要加强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考核方法的有效应用。四是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具有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等特征,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政府管理的过程中。实践中,相关部门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情况进行分析、汇总,以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五)规范政绩考核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针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具体操作过程而言的,是微观层面的建设。运行机制建设是高质量政绩考核各环节相互关联、制约的运行方式总和。在开展政绩考核前,要加强责任机制建设,将保护激励、惩处约束等手段进行有机融合。领导干部要树立责任意识,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于相关主体的失职、渎职等行为要及时追究责任,以形成政绩考核的刚性约束。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勇于创新、认真负责,出现失误时要主动承担责任,并接受组织的调查处理。在政绩考核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机制建设。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公开评议、廉政专线、个别访谈等手段畅通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为人民群众和领导干部提供更多沟通对话的机会。在政绩考核结束后,要加强奖惩和容错纠错机制建设。相关部门要将政绩考核结果应用于政府管理问题的“诊断”上,并作为绩效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一方面,要完善奖惩机制。考核结果应用是政绩考核的落脚点,对于考核结果较好的领导干部要给予相应奖励,如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等,以提高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考核结果较差的领导干部,要通过问责、督促、谈话等形式,帮助他们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权责清单,支持和保护那些作风正派、敢做敢为、锐意进取的领导干部,但同时也要对其失误、错误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切实把容错与纠错有机统一起来,为他们充分施展才华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总之,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将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始终,不仅要切实增强政绩考核对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引领和保障支撑作用,而且要凸显政绩考核对于提升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重要作用,以期建立完善的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体系,进而在推动树立高质量政绩观、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激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EB/OL〕.(2020-11-05).http://www.gov.cn/xinwen/2020-11/05/content_5557591.htm.

〔2〕常 妍,李一丹.影响干部担当作为的关键因素——当前干部考核存在的问题及治理〔J〕.人民论坛,2021(09):14-18.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4〕李金昌,史龙梅,徐蔼婷.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统计研究,2019(01):4-14.

〔5〕本报评论员. 鲜明确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导向〔N〕. 人民日报,2020-11-06(04).

〔6〕石学峰.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主要问题·国外经验·修补路径〔J〕.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0(01):17-26.

〔7〕贠 杰.科学有效的考评指标体系是干部政绩考核的生命线〔J〕.国家治理,2020(44):8-11.

〔8〕任保平,文丰安.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J〕.改革,2018(04):5-16.

责任编辑 芳 晔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