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1-02-09陈勇,柴国娜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学习意义

陈勇,柴国娜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新形势下加强党史教育,应明确以下三点:一是加强党史教育的意义在于以史鉴今、以史资政、以史育人;二是评价党史的原则是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坚持实事求是、分清主流和支流;三是加强党史教育的重点在于做好党员干部及青年群体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分阶段系统性地学习党的历史、创新党史学习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党史教育;意义;评价;学习

〔中图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1)04-0041-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明确指出:“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1〕同时,向全党发出学习党的历史的号召。新形势下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从党史中看成败、知荣辱、观得失,就必须对为什么学习党的历史、如何評价党的历史、怎样学习党的历史等一系列问题作出科学回答。

一、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2〕3。在这一篇章中,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岁月和奋斗历程,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是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辉煌、赢得美好未来的科学密钥。因此,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史教育的意义所在。

(一)以史鉴今,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我们学习和研究党史的目的,是为了“以史为鉴、更好前进”〔3〕694。一方面,党的历史具有常规性、重复性,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4〕。因此,从党史中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5〕,是党锐意进取、奋勇向前的基本遵循。另一方面,就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来看,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将来的历史,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件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影子”。因此,自觉同历史对话,以史鉴今,是我们“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6〕的重要手段。党史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不是对党的历史的高谈阔论,学习党史应服务现实,为伟大事业提供历史佐证、经验和智慧。因此,重视对党史的研究、宣传工作,将党史中所蕴涵的智慧与经验充分挖掘出来,可以增强中国共产党人观察事物、把握形势、引领发展的能力,发挥党史的镜鉴作用。

(二)以史资政,党的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中记录着前人治国理政的智慧与思想,不仅能“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7〕266,而且也能为执政党更好地执政提供理论指南,即以史资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进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有机统一,其中既蕴含着成功的经验,也包含着失败的教训。正是这些经验和教训,能够不断地启迪与警示后人,使党在“营养剂”和“清醒剂”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前进。以史资政,就资政对象来讲,主要包括党、国家和社会三个主体目标。从党的角度而言,管党治党、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8〕因此,汲取历史上党管党治党的经验智慧以推进党的建设,对于帮助党跳出“历史周期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作用。从国家的角度而言,“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7〕105,因此,完善和发展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9〕129,需要从党执政70多年来治国理政的得失成败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党自成立伊始,就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任务,这种社会革命既体现在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流弊的革除上,也体现在对新中国成立后对国家体制机制的革新上,包括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发展和上层建筑的改革完善。对当下中国来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推动其不断完善和向前发展,就必须从历史视野出发,汲取经验和教训,以客观真实的历史事实驳斥“告别革命论”等错误思潮和言行。综上所述,党的历史能够为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治国理政提供历史借鉴,为中国共产党稳定、有效、长期执政提供理论资源。

(三)以史育人,党的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以史育人是以文化人在党史活动中的突出体现。一方面,学好用好党史有助于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以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助推事业成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艰辛奋斗的历程,同时也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精神印记。这些精神印记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阶级政党的鲜明标识,也是党能够在困境中涅槃重生、在苦难中创造辉煌、在奋进中不断创新的强大动力。党员干部多重温这些历史,多从这些历史中获得精神感悟,不仅能够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而且能够增进开拓进取的力量。另一方面,学好用好党史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增强中国共产党人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9〕182的初心使命自党成立伊始,就宛如一条红线,贯穿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是党的立身之本、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也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9〕531,越是接近成功,越不能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初心易得但难守,使命易识但难毕。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曾深刻指出:“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9〕538因此,要保持初心本色、践行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回到历史长河中,在历史的宏大叙事时空中找寻前行的动力,对“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作做出准确的回答。唯有不断回眸党的历史,时时从党的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才能告慰历史、赢得未来。

二、党史学习教育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正确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清主流和支流,这既是党学习教育应坚持的原则,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一)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

历史作为一个过程总是由过去向现在、未来发展的。毛泽东曾说过:“任何一个过程,都是由矛盾着的两个侧面互相联系又互相斗争而得到发展的。”〔10〕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和研究党史时,必须正确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内在矛盾,既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性、前后相继性,也要看到他们之间的对立性、斗争性。一方面,党的历史是过去的党的现实,党的现实是将来的党的历史,二者是一脉相通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5〕因此,以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视角贯通古今,将党的每一个历史阶段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用联系的观点考察分析各个階段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内在逻辑,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党史应坚持的基本原则。针对过去一个时期社会上一些人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错误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两个历史阶段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从本质上来说二者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接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厚的思想、物质与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探索则是对前一阶段的坚持、发展和完善,二者之间的顺延和承继关系不仅表现为时间上的接替性,更表现为社会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与奋斗目标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历史就是历史,在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切忌“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3〕693。对于身处过去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活动总会受到具体条件和社会背景的制约,会有一些在今人看来无法理解的行为。后人在评价和分析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时候,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往往会凭借着其“后见之明”的优势,依据个人主观偏好作出一些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的错误判断。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3〕693即在评判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不能以今释古,而是要回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客观、公正地作出评判。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用实事求是战胜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历史,所以,学习和研究党史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深入了解党史的本来面貌,凭借客观存在的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从详尽的历史材料中把握历史事实。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是历史结论的奠基石,对党史的研究离不开对历史材料的充分占有。历史上留下来的史料往往浩如烟海且杂乱无序,有些甚至有意歪曲、修改或掩盖历史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来整理、甄别和考证史料,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和来龙去脉,进而使党史的宣传和评论能够真正还原历史真相。其二,忠于历史事实,尊重历史史实。如同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一样,被书写的历史史实也能够反映并体现历史事实。对于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形成的真实历史史实,我们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历史史实,承认历史事实,对历史事实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切不可罔顾历史事实,颠倒黑白、信口开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11〕其三,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宣传、评价党史的最终目的就是探寻党的历史发展的规律,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从历史的逻辑中增进对当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与认同,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三)分清主流和支流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通常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主流决定的,因此,在认识研究事物的过程中必须分清事物的本质方面和非本质方面,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史的研究和评价,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明晰并抓住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党就要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视为己任,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围绕着这一主题和主线,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建设改革的不懈奋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不断完善和敢于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在了解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非主流和非本质方面的内容,党的历史的支流和局部、暂时性和局部性的失败和错误,也是我们需要承认、反思和加以研究的地方。但是,研究和评价党史,支流要服从主流。与党的历史成就和党的领导人的历史功绩相比,局部的、暂时的挫折和失误只是支流、部分,而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党的领导人对党的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才是主流和主体。那种专挑党史中细枝末节的小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如因党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所犯的错误便从整体上抹黑甚至否定党的历史,或放大毛泽东在晚年所犯的错误而丝毫不提其对中国革命、建设的伟大贡献,从根本上是错误的、片面的,是不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我们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三、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同样,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政党是没有出路的政党。高度重视党史学习,善于运用党史知识,自觉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了党史学习的意义和要求:“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2〕3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号召,并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这就为我们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下,要使党史学习教育能够真正富有成效,要使党员群众真正能够从党史中获得启迪,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做好党员干部及青年群体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以党史武装教育党员干部与青年群体,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和领导水平,提升青年群体的担当精神与爱国爱党情怀。一方面,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熟悉党史知识,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政之要,莫在于用人。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决定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此,党史学习首先要以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将党史教育作为干部培训学习的必修课,把了解熟知党的历史和正确看待评价党的历史作为领导干部最基本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加强对党的历史的学习与思考,牢固树立历史思维、历史眼光,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趋势,有效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地汲取和借鉴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才能使党始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保持领导核心地位。另一方面,要做好青年群体的党史学习和教育工作。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的生力军。用党的历史教育当代青年,是培育能够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要“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12〕,使青年了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来龙去脉,明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带给中国的历史巨变,进而增进对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提振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分阶段系统性地学习党的历史

一是要以党成立以来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四件大事即救国、兴国、富国、强国为纲目,教育广大党员群众,使他们了解和明白党在每个历史时期为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奋斗和牺牲,特别是对救国这段历史,更要浓墨重彩地讲解,从而使大家将“惊涛骇浪从容度”的革命精神与气节传承下去,为强国目标的实現提供精神支撑。二是要以党的三个时期和一个时代(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脉络,使人们从总体上了解党的历史的全部面貌,从而旗帜鲜明地宣传与阐释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中国走上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三是要以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即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和主流本质(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逻辑,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党的历史,这既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对人们思想侵蚀和干扰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任务和思想基础。

(三)创新党史学习的方式方法

党史学习宣传方式越合理科学有效,党的执政基础就越稳固、党的影响力就越大。结合现实生活的学习宣传实际,要想增强党史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就必须改进学习党史的方式方法。首先,要借助党史故事学习党史。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蕴藏着很多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感人故事。因此,在党史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党史故事的挖掘和讲解,不仅要讲清党史故事,更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13〕,讲清故事背后所体现的深刻道理、精神实质;不仅要用鲜活生动的话语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更要融入真情实感,以真心、真意引发大众的共鸣。其次,注重党史宣传的通俗化。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以“解密”“还原”“口述”为题的党史书籍、影视作品。这些书籍和作品多以猎奇为目的,且在内容上缺乏严谨性,有的甚至天马行空,严重违背历史事实,这不仅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还容易使人们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因此,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真正学习和了解到真实的党的历史,需要出版编辑一批通俗化、大众化的书籍,拍摄高质量的影视戏剧作品,使党史知识能够真正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再次,要重视发挥新兴媒体在党史学习宣传中的作用和优势。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最前沿,也是党史学习宣传的主平台、新渠道。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性、信息性与交互性等特征,采用图片、文字、微视频、动画、直播等形式,提高网络学习党史知识的到达率、阅读率、点赞率,使互联网这个党史学习宣传的“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并释放出“最大正能量”。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7.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4.

〔5〕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J〕.中共党史研究,2011(10):5-10.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1.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589.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0〕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8.

〔11〕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4.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4.

〔1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22.

责任编辑 王亚峰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学习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