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教育助力陕南茶产业发展可行性分析

2021-02-09马钊李雅乐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茶产业远程教育可行性

马钊 李雅乐

[摘 要]基于陕南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对远程教育助力陕南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并提出与国家开放大学体系“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相结合,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培养茶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对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远程教育;茶产业;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G7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1)04-0026-04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Distance Education for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Shaanxi

Ma Zhao,Li Yale

(The Open University of Shaanxi,Xi’an 710119)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ea industry in southern Shaanxi,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distance education for tea industry in southern Shaanxi,combining with the plan of "one student in one village" in the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system,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cultivating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s through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which will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Key words:Distance Education; Tea Industry; Feasibility

一、陜南茶产业的历史传承、现状及面临问题

1. 陕南茶产业的历史传承

陕西南部秦巴山区产茶历史悠久,陕西省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茶叶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秦巴山区是唐代八大茶区之一,“紫阳毛尖”曾为朝廷贡品,同时远销西域。宋明时期,陕南茶成为以茶易马、固边安军的重要战略物资,可见,陕南茶产业有历史传承且有一定知名度。

2. 陕南茶产业的现状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茶叶种植总规模稳步增长,在生产管理、产品品质和效益产出方面均有较大提升,根据2020年统计数据,陕西茶园总面积达到 19.53 万公顷,干毛茶产量 11.30 万吨、产值 184.84 亿元。陕南地区属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茶产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陕南三市汉中、安康、商洛均把茶产业确定为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茶产业是陕南农民脱贫致富和当地生态保护的主要产业之一。2020年春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安康市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进行考察时,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希望乡亲们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2015至2020年陕西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产值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3.陕南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陕西茶产区多在秦巴山地区域,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茶产业生产、研发、宣传、销售、物流交通都存在不同的短板。

(1)茶园建设、生产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茶叶种植缺少专业农业技术人员,作为江北产茶区,茶叶种植受干旱、低温影响严重,如种植管理不到位,导致茶叶种植效益降低、单位面积产值较低。

(2)茶产品研发力量薄弱,产品系列相对单一

受制于研发投入不足,陕南地区出产的茶产品相对单一。据2020年统计数据,陕西绿茶占总产量的85.67%,红茶和黑茶仅占产量的4.29%和 9.57%;绝大部分产量都为绿茶产品,品类相对单一,难以形成系列产品提升消费受众面,增强营销力。另外产品线上缺少茶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3)茶叶营销缺少专业人才

由于陕南茶产业分布较为分散,缺少行业龙头公司和品牌,所在区域在茶叶营销职业教育方面也缺少系统的规划,即使部分职业院校开设了部分相关专业,也多为茶艺、茶道等服务型方向,针对茶工艺、茶营销方面的专业非常少。营销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综上所述,陕南地区茶产业在茶园建设生产管理、茶产品研发、茶产品营销归根结底是专业化人才的短缺问题,是茶产业增加产品力,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加附加值全面产业升级的主要瓶颈,是缺乏专业技术、专业人才支撑的问题,是“青山绿水”到“金山银山”转变的问题。

二、远程教育助力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1.陕南三市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与茶产业发展适应性分析

陕南茶产业专业人才短缺,其原因首先是陕南三市的经济基础薄弱,高等教育资源本就不充足,能够专业对口且能留下来投身茶产业的大学生可谓凤毛麟角,至于吸引外地高校的相关专业人才,也因区域经济欠发达,吸引力不足而难以实现。

笔者在陕南地区三市主要高校的官方网站进行了招生专业查询,查询高校包括:陕西理工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商洛学院。这六所高校中仅安康学院本科专业设有茶学专业,2021年招生计划30人,没有设置茶叶营销、茶艺等专业。由此可见,当地人才培养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陕南茶产业的发展需求,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助力陕南茶产业发展非常必要且迫切。

2.陕南茶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对象特征分析

陕南茶产业发展急需专业化人才,除了来自于接受过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之外,更需要的是把现有的从业者培养成具有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这部分现有的从业者往往都是生于此,长于此的人民群众,与茶产业具有天然紧密的联系,并且热爱这片土地。这部分人群具有如下特征:

(1)在茶产业生产第一线,拥有一定经验,但知识结构不完备,需要系统的学习指导;

(2)因生活、生产需要,无法完全脱离当地的生产活动而全力投入学习。需要高度灵活的学习时间安排;

(3)不能承受很高的高等教育成本;

(4)急切渴望茶产业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但又无法离开本地。

综上所述,远程教育与上述潜在学习对象的特征高度契合,选择远程教育这一手段是必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能快速、有效助力本地茶产业发展的教育途径。

三、远程教育助力茶产业发展的可行性

1.远程教育能满足使教育资源突破时空局限的要求

远程教育是基于互联网、卫星技术支撑下的新型教育方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发展,共享优质师资力量,传递优质教育资源来实现的新型教育形式。目前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比较完善,并且已经研究开发了各类软件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了多种多样、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界面。智能手机的普及,进一步增强了远程教育的便利性与可达性。在互联网建设相对薄弱的边远地区,远程教育还可以利用卫星直播技术,减少地形和天气影响等不利因素,做到了地理区域的全面覆盖。

2.远程教育能高效率满足将分散教育资源整合后投放给分散用户的需求

从学习者一端来讲,学习主体往往因产业布局而分散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且不同学习主体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是差异化、个性化的。从学习资源一端来讲,不同的学科,甚至是一个学科的不同课程的教育资源都在不同的部门或单位。远程教育恰恰能满足高效率地将分散教育资源整合后投放给分散用户的需求。

3.远程教育能对教育资源获得的低成本需求

信息技术的普及,资源的共享决定了远程教育能满足教育资源获得的低成本需求。

4.已有的远程教育助力茶产业发展的实践案例

福建开放大学与国家开放大学采用“共建共享”的形式,设立“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从2013年开始筹建,当年启动招生,招生范圍面向全国。此专业专业师资配备到位,聘请了孙威江等知名专家、学者开展教学工作,作为品牌特色专业得到了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该校成立了茶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更加推进了与茶叶相关的学术研究。已建成国标茶艺室、审评室2处,利用开放大学教育体系分部广泛的优势,在福建省布局教学实践基地10余处,全力打造软硬件环境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具有全国范围招生并提供教学支持服务的能力。这种开放教育的模式既具备了普通高校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特点,又能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省级开放大学的系统办学优势,利用其体系内的省校、市级分校及县、乡镇的工作站、学习中心在福建省这一产茶大省构建了卓有成效的学习网络,凭借开放教育通过各种媒介及技术手段服务于广大基层学习者的特点,真正做到了助推产业发展,培养了众多茶叶营销及茶艺行业专业人员。这些学习者与茶产业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做到了最“短平快”的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陕南地区茶产业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种类多样,涵盖茶学、茶叶营销、茶艺、经济管理等多个专业,而单一专业需求总量并不大,且学习者地理位置分散,而茶学、茶叶营销、茶艺专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分散在全国各地,只是在华南茶产区和江南茶产区相对集中。这种多点多地收集教学资源,然后跨区域多点多地投放给广大学习者的培养需求特点,与远程教育的特点高度契合。陕西省和陕南地区的汉中、安康、商洛都在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内,省级的陕西开放大学以及地市级的汉中开放大学、安康开放大学、商洛开放大学都已经建立多年,体系运转成熟有序;实施远程教育助力发展陕南茶产业的网络框架基础已经具备,只需将专业设置,教育资源配置的具体细节做好部署,就可以开展实施。

四、进一步加强远程教育对茶产业发展助力的设想

将远程教育助力陕南茶产业发展的实施工作结合国家开放大学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同时借力于当地的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助力陕南茶产业发展,为扶贫工作作出创造性的贡献。

2021年4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国家开放大学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荣获 “教育信息化奖”。此奖项为联合国系统内教育信息化最高奖项。国家开放大学的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全世界近100个项目中胜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项目的评价是:中国国家开放大学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农村偏远地区提供优质学习机会。凭借现代远程教育形式和信息化手段,整合优质资源,建立了网络自主学习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乡土人才,助力脱贫减贫。

截至目前,“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的1513个学习中心,分布于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共开设29个本、专科专业(方向),毕业生培养总数超过53万人,为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本地化的应用型人才。如果将陕南茶产业所需的远程教育人才培养与国开开放大学系统开展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相结合,无疑将远程教育助力陕南茶产业发展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更大的平台;微观方面,也为陕南茶产业人才培养进一步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

五、结论

陕南茶产业人才需求因区位、行业现状等特征,与远程教育的特征优势高度契合,通过远程教育助力陕南茶产业发展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借助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助力茶产业发展的福建省案例已经实施并取得成效,并建立了有针对性的茶产业远程教育资源,进一步证明了其可行性,降低了实施难度,缩短了实施进程。如进一步与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相结合,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借助信息化手段,汇聚优质资源,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乡土人才,必将助力陕南茶产业发展作出创造性的贡献,对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越赟,等. 陕西茶产业“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J].中国茶叶,2021(6) : 66 - 69.

[2] 张曼茵,等.远程教育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9(10) : 1 - 8.

[3] 张小永,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远程教育深度发展初探——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例[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1) : 5 - 8.

[4] 李晓,等. 陕西省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产品加工,2018(1) : 64-68.

[责任编辑 李帆]

[收稿日期]2021-06-10

[作者简介]马钊(1979— ),山东省菏泽市人,陕西开放大学教务处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李雅乐 (1972-),陕西省乾县人,陕西开放大学教务处副教授,教育学硕士。

猜你喜欢

茶产业远程教育可行性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教育信息处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基于IPoverDVB—S单向传输模式的远程终端系统与数据维护技术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