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教学主线,提升阅读教学实效

2021-02-09李煌娟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李煌娟

【摘   要】教学主线设计能依据教学目标,将一系列教学活动串成一条完整、明晰的链条,进而由线延展出一个丰满的面。教学中,教师应深度解析文本,以主要话题、思维导图、情感主線为线索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渗透情感教育。这样的课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达成学习目标,提升思维能力,进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教学主线;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学习的基本路径之一。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侧重知识技能,而缺乏整体性思维和主线意识,那么课堂教学就会显得零碎,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英语课堂一般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教学主线能依据教学目标,将一系列教学活动串成一条完整、明晰的链条,进而由线延展出一个丰满的面。文本主线是教师“谋篇布局的思路,是文本的写作线索,体现文本的内在层次和逻辑关系”。[1]主线设计能为整堂课的教学活动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从而形成完整的语言结构,同时促进思维水平的提升。基于实践经验,本文就如何设计主线,提升阅读教学的时效性进行相关阐述。

一、以话题为主线,培养紧跟话题的学习思维

PEP小学英语教材以主题式的单元框架为基础,课时与课时之间围绕着某个主题形成密切的衔接关系,教学目标呈现出螺旋向上的结构。相对于单元主题,每一课时的主题线却并不明显。鉴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为每课时设计恰当的话题,使之与单元主题相辅相成,使“整一单元各节课的内在逻辑与学生潜在的思维连接起来,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2]

以五年级下册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为例,课前,教师就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研究:Lets learn学习的是一年12个月份和国内外节日的表达;Lets talk主要围绕学校有趣的活动开展教学;Lets spell学习的是关于ch和sh的发音;Read and write的教学内容为一份English Party的邀请函,学生要学习关于English Party中的有趣活动。可见,本单元主要谈论的是不同时间内校园里有趣的学习和生活。综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围绕单元主题,教师将单元话题和分课时话题进行了整理,如图1所示。

本节阅读课的内容是关于一个英语派对的邀请函,学生要了解邀请函的写法,学习英语派对中的各种游戏活动。教师设计了“Fun things at the parties”的话题主线,教学目标为:1.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邀请函,完成读后判断句子正误的练习。2.能参考例词,写出核心句型“We will...”3.能了解关于party的相关文化知识。4.能初步写简单的邀请函。

(一)阅读前引入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本单元学习的是月份知识,在课堂伊始,教师设计了一个九宫格游戏(如图2),九宫格由月份名称命名,学生可以随意挑选一个月份,点开格子,回答相关问题。完成九宫格后,PPT上呈现本课的话题:Party Time。游戏热身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随后自然引入话题。

(二)阅读中深入话题,促进主动思考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party的邀请函,大部分学生只参加过生日party,很少接触过其他的party活动。对此,教师制作了一个介绍各类party的视频。在阅读前用视频的方式向学生输出一些视像信息,帮助他们了解阅读材料的背景。在观看视频之后,教师设计开放性的问题:What do they do on the parties? 让学生回顾视频中描述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基于前期的铺垫和引导,学生对party的了解进一步深入。此时教师提问:Do you want to join the party? 并出示课本的邀请函,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课文中出现的RSVP是“收到请回复”的意思。为了能更好地表现这一含义,教师设计了一个关于RSVP的微课,直观形象地解释RSVP的来源、用法及如何答复等问题,以解决此难点。

(三)阅读后延伸话题,提升学习思维

该环节,教师用图片呈现了国内外的各种节日,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开展party活动的欲望。随后,教师给每位学生发放了一份空白的邀请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完成邀请函,并拿着邀请函邀请同学参加自己的party。在此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学习了party这一主题和邀请函这一重点。其语言运用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逻辑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话题式主线设计是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最常用的方式。教师首先要研读教材,把握课时目标,抓取课时重点,设计一条符合课时话题的主线。接着围绕主线,设计层层递进的活动,让整堂课零而不散,杂而不乱。

二、以思维导图为主线,提升分析归纳的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可以使用图文并重的方法,把主题的关系用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促进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整合。

以四年级上册Unit 4 My home B Read and write为例,本课描述的是客厅物品摆放的位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The_____is on/ in / under / near the_____.”来进行表达。该文本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层次感,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鉴于此,教师设计了Bubble map的思维导图,以此作为本课的主线,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学目标为:1.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短文,完成连线及描述钥匙位置的任务。2.能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将句子补充完整。3.能够综合运用核心词句,描述家中的物品摆放位置。4.感受家的温馨,从而激发爱家、爱家人的情感。

(一)阅读前引入思维导图,复习旧知

首先,教师设置了一个找Peppa的游戏,给出问题“Where is Peppa?”让学生发挥想象,用“Is she in / on / under...”這一句型进行猜测。在猜测过程中,教师以PPT呈现一个基础的Bubble map。学生从教室的一个角落猜到另一个角落,不仅复习了本单元的重要语言,还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提升了主动思考的能力。

(二)阅读中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

阅读中,教师先让学生读文本,梳理Bubble map的第一层次框架:table,fridge,sofa(如图3),并利用这一思维导图对物件所处的位置进行描述,如“The table is in the living room”。

接着教师让学生再读文本,读后展开Bubble map的第二层框架(如图4),如“The books are on the sofa”。这一做法既让学生练习了可数名词复数形式的使用,也让文章的层次和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清晰。

为了进一步挖掘文本深度,教师在课文的基础上,通过Bubble map来拓展内容,对Wu Yifan家的客厅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进行描述。

T: This is the part of the living room. And this is the whole living room.(PPT展示更大的客厅)

T: Whats in Wu Yifans living room? Can you use these sentences to tell us?

学生以同桌合作的方式描述Wu Yifan的客厅,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对黑板上的Bubble map进行拓展。这一做法也让学生清楚Bubble map的形成过程,为之后自己动手绘制Bubble map打下基础。

(三)阅读后制作思维导图,延伸、巩固知识

阅读后的活动是观看动画片《小猪佩奇》的片段“Daddy loses his glasses”,以此开展巩固练习,与本课 Wu Yifan寻找钥匙的情境相呼应。

T: Wu Yifan is very careless. He cant find his keys. Peppas daddy is careless too. He cant find his glasses. Can you help him to find them?

看完视频后,学生自己选择佩奇家的一个房间,观察房间的构图来制作Bubble map,并用Bubble map来描述物件的位置,完成小短文,如图5所示。

上述教学中,思维导图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听说到读写,从扶到放,可谓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学生不仅学会了用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点,而且还会运用思维导图来描述房间,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发展。课堂由此实现了“文—图—文”的转换,学生的知识趋于系统化,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

三、以情感为主线,渗透文本的人文内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3]情感态度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优秀品质。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须积极挖掘和提炼主旨感情,创设情感主线,善于使用具有丰富情感的词句组织教学,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新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再让情感促进学习。[4]

以六年级上册Unit 3 My weekend plan B Read and write为例,本文是一篇写中秋节计划的日记,日记中配有一首藏头诗,藏头诗以“family”的6个字母为首字母,体现了这一单词的情感意义。中秋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本课围绕中秋节展开,可谓情感基调深重,人文气息浓厚。因此,教师以“Family and Love”为主线开展教学,课堂呈现出温馨和谐的氛围。

教师先设置了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本课的小短文和小诗歌。2.能用将来时态口头描述自己家庭成员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活动。3.能初步了解日记和诗歌的格式。4.了解中西方传统的与家庭团聚相关的节日文化,体验家庭的温暖。

(一)阅读前引入情感,拉进师生距离

本次课是笔者参加省级培训时上的公开课。首先,笔者向学生介绍了自己的英语名字Killy,并在PPT上展示了一首藏头诗。

K is for kids,

I is for I,

l is for like,

Y is for you.

藏头诗连起来为:Kids, I like you! Do you like me? 这首藏头诗不仅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认识了陌生的授课老师,对老师产生了亲切感,而且与本课中的教学内容形成了前后呼应的关系,对课文内容的教学也进行了提前的预设。

(二)阅读中深化情感,串联教学任务

笔者通过PPT出示了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日活动,由此将课堂话题引申到family和love上。

T: On these Chinese traditional holidays, we can go back home and have a big dinner. So its a good time for family members to get together.

接着,教师将话题从“get together”引申到中秋节,让学生说一说与中秋节有关的活动。学生提到了吃团圆餐、做月饼、赏月、讲嫦娥的故事等活动,每个活动都带给学生温暖的回忆,学生情绪浓烈。到了藏头诗的教学时,课堂进入了一个小高潮,学生积蓄已久的情绪得以抒发。在温馨的配乐中,学生手画爱心,深情地读着这首温暖的诗。

在此基础上,笔者又以family为主题写了一首诗,学生的情绪进一步升华。

Family is about love!

We love father.

We love mother.

We love each other!

We love Mid-Autumn Festival.

We love Spring Festival.

We love the festivals that get the family members together!

(三)阅读后渗透情感,深化温暖体验

有了前面的铺垫和渗透,在本环节的设计中,笔者首先展示了一篇自己写的关于节日的日记,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节日,并完成一篇有关“Family and Love ”的日记。

由此可见,整堂课围绕着“Family and Love”这条主线,带领学生了解家庭团聚的节日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家庭的温暖与爱。由此,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得以激发,情感教育的目的真实落地。

总体而言,阅读教学主线的设计要建立在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取恰当的教学主线。实践证明,以话题、思维导图、情感等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与过程,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思考、探究,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5]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主线的设计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需要结合学情、教学内容等,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确定教学主线,设计课堂环节,提升課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艳荣.基于文本主线的初中英语读后拓展性活动设计[J].英语教师,2016(18).

[2]陶克亮.创设主线,提升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效率[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4).

[3]王春华.摭谈英语教学“主线”的构建[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5(1).

[4]冬加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主线问题的设计与反思[J].英语教师,2018(2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浙江省杭州市长寿桥小学   310003)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