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英汉语篇分析的前沿探索

2021-02-08杨璐

关键词:语篇分析新时代

杨璐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凝聚学术共同体、聚焦前沿问题的学科发展趋势给语篇分析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为进一步把握语篇分析理论前沿与确定语篇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探索方向,“第17届英汉语篇分析研讨会”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英汉语篇分析”的主题,从语篇分析理论与其他前沿学科和领域的结合角度展开主旨发言,充分彰显了多元视角的学术思想和最新成果。研讨会特设的“青年学者分组报告”环节也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交融学术思想、拓宽研究视野的机会。本次研讨会注重融合、追求创新、聚焦发展,为英汉语篇分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成果的下一步推广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语篇分析; 新时代; 功能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21)01-0017-07

语篇分析体现了语言研究从内部到外部、从理论到实践和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不仅拓宽了语言研究的领域和视角,也增强了语言在其他领域的解释力和适用性。近年来,语篇分析理论开始注重与语言学其他分支和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从多角度揭示语言在真实和动态语境下的表达特征和使用规律,也对其他科学领域形成了反哺态势,日益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在此背景下,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協办的“第17届英汉语篇分析研讨会”于2020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会议采用线上直播方式,参会人数达2万多人。研讨会邀请到国内15位知名学者,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语篇分析”主题,从语篇分析理论与语言学其他分支的结合、语篇分析理论与其他领域学科的结合以及功能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三个角度展开主旨报告,主题新颖,内容前沿。本届论坛还特设“青年学者分组报告”环节,来自全国各知名高校的107位青年学者以多种视角为切入点进行语篇话语分析,围绕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篇分析、基于语料库视角的语篇分析以及积极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生态话语分析等主题展开报告,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证研究。本文立足专家的主旨发言和青年学者的分组报告内容,从语篇分析在新时代的新特征与新发展、新思考与新探索等方面对语篇分析的前沿探索和未来走向进行剖析与述评。

一、 语篇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特征与新发展

系统功能语言学受普罗泰戈拉和柏拉图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继承经验主义思想,接受以人类学为本的语言学传统[1],强调语言学与人类学、社会学之间的沟通,注重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而语篇分析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注重揭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真实的语言、社会文化背景与话语构建的关系以及话语大单位所解释的语言现象和特征[2]。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学科交叉为趋势、以理论融合为导向的研究特征和研究思维深刻影响了语篇分析理论的新发展。通过将语篇分析理论和语言学其他分支及其他领域学科相结合,可以考察人们是如何运用语言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识解经验和表达意义,进而促进语言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完善和发展,也能通过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更好地实现语言学的社会责任。本文主要从语篇分析理论与语言学其他分支、其他领域学科和汉语研究的交叉融合三个角度为切入点,呈现主旨报告所体现的语篇分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成果、新时代背景下英汉语篇分析的新发展以及语篇分析理论所实现的社会责任。

(一) 语篇分析理论与语言学其他分支的结合

功能语篇分析注重从语言学其他分支中汲取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如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生态语言学、教学法等,使得语篇分析的研究范围更广、理论层次更深、适用性更强。

同济大学张德禄教授的报告“现代汉语主位的多层次性特点研究”,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并根据汉语的特点探讨了现代汉语主位的多层次性特点及多层次主位结构的谋篇功能。报告首先论述了主位的意义,认为在汉语和英语等分析性语言中,语序起着重要的信息组织作用,更适合用主位和已知信息分离派的理论进行分析。报告将汉语出现在小句首位的成分概括为三类:时间成分、空间成分和主语。这三类成分又呈现等次性,一是在三者都作主位时,其典型排列顺序是:时间成分>空间成分>主语;二是表示三者作主位的可能性排序。张德禄教授还讨论了汉语主位的多层次性,并介绍了三种多层次主位的检测方法:一种是用问句检测;二是可以在各层次主位之间插入其他成分来检测;还可以在各层次主位之间形成不同层次的对比。报告最后基于汉语主位的多层次性总结了汉语思维模式、组织方式和语篇组织层次性的特点。报告对汉语主位特点的考察既揭示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模式,也为汉语研究提供了新视点。

近年来学科的交叉融合继续推进,新学科也不断涌现,Hyland认为每个学科都有各自不同的规范、术语、知识和研究范式[3],因此对学科语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学科组织语篇和建构知识的特点,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厦门大学杨信彰教授的报告“教育语篇中的及物性系统分析”通过分析两部不同学科的教科书在及物性系统方面的使用情况,旨在呈现各个学科在语言包装和知识呈现方式上的差异。报告首先介绍了教育语篇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对“知识”“学科”等的认识。报告认为不同学科涉及不同的语场,不同学科的教材会使用能体现其学科特征的词汇语法手段。基于此,报告选择以初中入门级的两部英语科学教材为语料建立小型语料库,分析二者中动词的词频、过程类型、参加者等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教育语篇在呈现不同学科知识时所使用的过程类型和参与者存在着差异,并进一步说明每个学科的教材都有自己的知识领域和及物性结构。因此,对学科教材的语篇研究对构建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有重要意义。报告最后还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即增加对环境成分的考察,并扩大到对同一学科但不同层次教材的语篇考察。通过对教育语篇的知识建构和语篇组织进行考察,可以促进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对课堂教学和教材编纂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杨信彰教授从宏观层面探讨了不同教育语篇中的及物性系统的区别,而华中师范大学王勇教授的报告“关于因果关系的语法——物理教材语篇分析”则是从具体的学科语篇语料入手,探讨科学语篇在因果关系表达上的形式和手段,进而探讨及物模式和作格模式的并協与互补。报告首先指出及物模式和作格模式是表征经验意义的两种模式[4-6]。日常语篇多以人为出发点表征世界和构建语篇,但物理等科学语篇重在阐释科学现象的因果关系。报告以此为出发点,从三重视角展开讨论:从自上而下的视角来看,以人类为中心建构的科学语篇多表征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自下而上的视角来看,物理教材语篇表征因果关系时多使用“产生”“改变”“形成”等作格词汇来表示致使关系,同时也可以采用致使结构、语法隐喻、动补结构、连谓式、因果复句等语法手段;从同一层面角度出发,因果关系不仅是一种经验意义,也是一种篇章手段,其表达所呈现出的特点和汉语的类型特征是一脉相承的。报告更加细化了教育语篇的分析模式,增强了语篇分析的实用性,也为其他学科的语篇分析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王振华教授的报告“元话语的人际意义是如何生成的”结合评价系统理论讨论元话语的人际意义是怎么生成的。报告首先确定了考察意义的方式方法,即同时关注篇内(线性)和篇外(非线性)语言现象。报告基于Hyland[7]和王振华、吴启竞[8]将元话语分为两大类型:通过连接事件事态引导读者获取语篇信息的事件事态交互型和通过表达态度将读者牵涉到语篇中的事件事态态度型,并进一步将这两种类型分为十小类。报告最后以律师调解的司法话语为例考察元话语人际意义的生成,可以发现,事件事态的组织者以时空、序列、因果、条件等话语控制受众来实现意义,而对事件事态的态度持有者则是以或然性、经常性、义务性、倾向性修饰事件或事态来左右受众的态度,实现人际意义。

中山大学常晨光教授的报告“语块研究的功能路径”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内,借助元功能的思想解释语块的意义和功能,希望可以为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报告首先对语块进行界定,如词汇框架、词汇串、标语、习语、谚语等,并认为这类语块通常作为一个整体储存在语言使用者的记忆里,具有压缩处理时间和维持社会交际和互动的功能[9]。语块在语言使用中大量存在,因此在语言的理解和产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报告还讨论了语料库语言学对语块研究的推动作用,如语料库能够识别非习语性和语法结构不完整的介于词汇与语法连续统的中间语块,实现词汇和语法之间的联系。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块在词汇-语法连续统中属于中度密度的选择,同时具有词汇和语法的特征,可以用元功能理论来阐释语块的概念、人际和语篇意义。从功能路径对语块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识别和选择语块,还可以正确和恰当地使用语块,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苗兴伟教授的报告“生态原则视角下语言的生态化”基于生态原则,探讨了生态话语中语言的生态化现象。苗兴伟教授首先区分了生态观和生态原则的概念,他认为生态观是因人而异的,而生态原则是具有普遍性、构成性和调节性的。报告在Steffensen[10]、黄国文[11]和何伟、魏榕[12]的基础上将生态原则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原则,包括良知原则、亲近原则和制约原则;一种是“以生态为本”的生态原则,包括和平共生、相互依赖和小就是美。“以人为本”的原则和“以生态为本”的原则是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都体现了生态关怀。报告认为在生态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改变语言表达方式或在意义潜势中重新选择,进而使得语言表达符合生态原则。如可以提倡有益性话语、替换破坏性话语、改进模糊性话语、避免物种主义的话语、生态命名以及淡化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尺度等,从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并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类对其他物种的态度。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篇分析从语言学视角审视生态问题,能为当前存在的生态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从思维观念和环保意识层面推进生态保护的进程。

北京师范大学于晖教授的报告“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课堂师生会话结构分析”从功能语言学视角,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视为一个语域,建立课堂话语的分析框架,旨在通过对课堂话语的研究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并为课堂话语的改进提供理论基础。报告认为整个教学活动可以看作语场,功能教育视角下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由五个阶段构成,即准备、聚焦、任务、评价和拓展[13],其中任务、聚焦和评价是过程中的核心阶段,一般由教师发起任务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报告还以一个课堂会话为例说明整个教学活动。教学关系可视为课堂教学的语旨,体现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知识的交换和行为的交换。教学模态可看作语式,包括空间、手势、表格、动画等[14]。报告最后在建构课堂师生互动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真实的师生互动文本对课堂话语进行标注、量化统计和分析,从多维度分析课堂话语的知识建构。报告通过理论论证和实例分析,为更好地传递课堂知识、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可操作的思路。

复旦大学杨雪燕教授的报告“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性研究——以人际投射为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和量化手段,以教师如何通过调节自己的话语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问题为导向,旨在为教师改进课堂互动的效果和教学过程提供一定的启示。报告认为以往的二语习得研究主要关注课堂互动对学生语言习得的影响,而运用功能语言学理论可以探究教师课堂话语对课堂互动的影响。杨雪燕教授针对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提高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思路:一是采用有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二是提升课堂教学实践,需要将有效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在研究方法上,报告通过问答实验法和教师访谈法,将人际投射加入教师提问,通过学生回答的长度和信息复杂度来衡量学生参与互动的程度,并用SPSS的方法来验证人际投射是否对学生的互动参与度有影响,以此来揭示人际投射的互动性特点。报告通过验证人际投射与课堂互动效果之间的联系,从语法、语义和语境三个层面对教师课堂话语的组织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指导,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做出了新的尝试。

(三) 功能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的结合

功能语言学研究的本土化和创新性以及汉语研究的理论化和体系化是目前国内语言学者探索的大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产生之初深受中国传统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在与汉语研究结合时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性。而汉语研究重视对语言事实进行描写和解释,这种研究传统也较为契合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框架。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研究、汉外对比研究以及系统功能类型学都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杨炳钧教授的报告“汉语连动式的功能视角”对目前汉语连动式的分类进行述评,并兼顾口语和书面语、普通话和方言,依据功能语言学理论从小句的过程类型来观察,将汉语的连动式分为两大类:并列型和依赖型。并列型中的动词可以调换顺序且不影响小句的整体意义,如“天天写信会客”和“天天会客写信”。而依赖类中的动词顺序则不能调换,否则句子会不成立或意义发生改变。依赖类中又可以分为隐性类和显性类,其中显性类带有连接词,如“来”“去”等,而隐性类不带连接词。报告通过对语料的观察将汉语连动式概括为一个系统,为汉语连动式的分类提供了新的视角。

华东师范大学杨延宁教授的报告“汉英被动构式演变的异与同”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建立了有关被动式研究的全新分析模式,并对汉英被动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进行解释,进而揭示汉英被动式演变的异同点及语言演变的内在规律。报告借助古汉语和古英语的语料,分别考察两种语言中被动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仅在句法和语义层面难以揭示其演变路径,但借助系统功能理论的句法级阶理论可以发现古汉语被动式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级阶调整和成分转移[19],而古英语的语料中则观察不到明显的级阶提升。在语义层面,古汉语和古英语被动式中的核心成分“被”“BE”和“V”都发生了语义凝聚,但古汉语被动式的语义汇合程度较低,而古英语“BE+V”在演变过程中的汇合程度相对较高。同时,英汉语被动式的演变也具有共性,都遵循系统性和能产性的语义演变规律。报告在最后总结到,构式的演变具有跨语言的共性,通过探究多语言构式的演变可以了解语言演变的整体概貌。

研讨会主旨报告注重从语言学其他分支和其他学科中吸取相关理论,通过学科交叉充实和完善现有的语篇分析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促进语篇分析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同时报告关注当前社会和其他学科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也考虑到语篇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政治导向等,拓宽了语篇分析的研究视野,增强了理论的适用性。此外,主旨报告还从汉语实际出发,借助语料库和文本数据处理,对汉语现象进行系统观察,既揭示了汉语语言内部的语义特征,也通过汉语跟其他语言的对比研究概括语言之间的差异和跨语言共性。

二、 语篇分析的新思考与新探索

本次研讨会还设有“青年学者分组报告”,为英、汉语学界的青年学者搭建了深化研究和加强共识的平台,是青年学者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青年学者们继承和发扬语篇分析的传统,又在前辈学者的引领下,结合语篇分析在新时期展现出的趋势和走向,思考新的研究方法,探索新的研究领域。

分组报告主题集中,研究视角丰富。就分析种类而言,报告围绕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篇分析、认知语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篇分析、基于语料库视角的语篇分析以及积极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生态话语分析等主题和视角展开报告,从多种角度说明了功能语言学在语篇话语分析研究中的适用性。如中国矿业大学贾培培基于系统功能语法对新闻语篇中的投射源进行系统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闻语篇中投射源的系统网络。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文玮林运用评价理论和视觉语法理论,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警方发布的抗议视频进行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探讨动态视频中的叙事特征、互动意义和积极意识。云南大学刘衍以“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为指导,以自建的《中国日报》气候变化新闻话语语料库为例展开论证,探索环境话语生态性的建构问题。

就分析方法而言,更多的是采用定性分析,也有部分定量分析。郑州轻工业大学赵永刚基于机器学习的主题建模技术,探测话语研究中“主题建模+文本聚类”和“主题建模+词向量”两种组合在话语研究中的应用。西安外国语大学张玉姣从语域变异视角,依据多维度多特征研究框架,并借助MAT标注与统计工具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考察学习者在议论文写作发展中的差异。

从应用領域来看,涉及文学领域的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商务领域的合同签订和商业广告、司法领域的法庭辩护、教育领域的课堂话语、政治领域的国际会议话语、医学领域的医患话语等。如山东师范大学宋来全从系统功能视角出发,基于小型语料库,探讨商务英语合同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天津外国语大学张蕾和刘芳以张扣扣案的一审辩护词为例,揭示构建被告人三重身份过程中的评价策略。北京科技大学王冰通过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参与的重要能源会议中所发表的公报声明等进行分析,揭示了这一变化过程中结构性权力的调整并提出政策建议。东南大学汤斌对教育部《高等教育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行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考察了思政教育的知识结构特征和话语体现形式。

本次“青年学者分组报告”紧扣会议主题,呈现了多元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为发展和创新语篇分析理论以及解决现实问题做出多种尝试。青年学者们一方面对语篇分析的理论发展进行思考,另一方面也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与融合,体现了当前社会的新热点,也涌现出不少新观点,反映了青年学者把握学术动态、紧跟研究趋势的治学精神。

三、 结 语

近年来,功能语言学界一直致力于推动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创新与发展[20-21],当前语言学的发展也正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国外理论和汉语研究优势互补,学科之间协同发展的态势。本届英汉语篇分析研讨会顺应目前的研究趋势,围绕三个主题展开讨论,展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及语篇分析理论与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及其他领域学科结合的最新成果。这种交叉融合不仅说明语篇分析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也说明其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本次研讨会的报告将语言置于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通过描写和阐释揭示语言的本质,并将语言当作一种干预方式,对人类和社会活动进行指导,高度契合了Halliday所强调的语言学的社会责任。报告所展示的研究成果也具有融合性、创新性、实用性等特点,既体现了国内语篇分析的前沿成果,也预示了未来的发展走向。

〔參考文献〕

[1]黄国文. 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J]. 中国外语, 2007(5): 1419.

[2]范宏雅. 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6): 97100.

[3]HYLAND K.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 Essex: Pearson Education, 2000.

[4]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Arnold, 1985.

[5]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M]. London: Arnold, 1994.

[6]HALLIDAY M A K & MATTHIESSEN C M I M.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M]. London: Arnold, 2000.

[7]HYLAND K. Metadiscourse[M]. London: Continuum, 2005.

[8]王振华, 吴启竞. 元话语和评价系统在人际意义研究上的互补[J]. 当代修辞学, 2020(3): 5160.

[9]常晨光. 公式性语言的功能[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2): 710.

[10]STEFFENSEN S V. Language, ecology and society: an 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al linguistics[C]BANG J C & DR J. Language, Ecology and Society: A Dialectical Approach. London: Continuum, 2007: 331.

[11]黄国文. 论生态话语和行为分析的假定和原则[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7, 49(6): 880889.

[12]何伟, 魏榕. 多元和谐, 交互共生——国际生态话语分析之生态哲学观建构[J]. 外语学刊, 2018(6): 2835.

[13]于晖.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语课堂话语知识建构分析[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1): 1322.

[14]张德禄, 李玉香. 多模态课堂话语的模态配合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1): 3943.

[15]黄国文. 中国的语篇分析研究——写在中国英汉语篇分析研究会成立之际[J]. 外语教学, 2007(5): 69.

[16]HALLIDAY M A K. A note o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the study of language disorders[J]. Clinical Linguistics & Phonetics, 2005, 19(3): 133135.

[17]ARMSTRONG E, CICCONE N, GODECKE E, & KOK B. Monologues and dialogues in aphasia: some initial comparison[J]. Aphasioloy, 2011, 25(11): 13471371.

[18]杨敏, 王敏. Ruth Wodak话语——历史分析法中的哲学社会学思想探索[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 51(3): 347356.

[19]杨延宁. 汉英被动式演变中的异和同[J]. 现代外语, 2020, 43(3): 306317.

[20]耿芳, 何伟. 功能语言学的融合、创新与发展——“首届功能语言学融合与发展高端论坛暨韩礼德先生纪念研讨会”综述[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4(4): 18.

[21]王连柱. 语言研究多元融合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功能)语言学融合与发展高端论坛”综述(Ⅰ)[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5(3): 3035.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ourse Analysis in the New Era:

A Review on the 17th Symposium on EnglishChinese Discourse Analysis

YANG Lu

(National Research Centre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Abstract: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1, 2020, the 17th Symposium on EnglishChinese Discourse Analysis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he 15 keynote speakers discussed issues about “EnglishChinese Discourse Analysis in the New Era”, which fully demonstrated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trends of domestic discourse analysis research in the new era. The young scholars forum also provided opportunities for young scholars to blend academic ideas and broaden their research horizons. This symposium focuses on integrati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which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he further promotion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Key words: discourse analysis; the new era; Functional Linguistics

猜你喜欢

语篇分析新时代
基于语篇分析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论广告语篇的体裁互文性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分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