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年中国味

2021-02-08董潇张晓蒙赵悦郭嘉

时尚北京 2021年2期
关键词:正月十五立春

董潇 张晓蒙 赵悦 郭嘉

立春万物之始

中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三候所对应的花信“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还未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

吴英男

Rfactory品牌创始人兼设计师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过去,民间讲究吃萝卜,叫做咬春。“咬春萝卜同梨脆,处处辛盘食韭菜”。立春吃生萝卜咬春的习俗由来已久。《明宫史·饮食好尚》中载:“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叶国观有《咬春诗》:“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佐酒暗香生匕梜,加餐清响动牙唇;帝城节物乡园味,取次关心白发新。”可见,当时不论皇族、贵胄还是平民百姓,咬春吃萝卜是非常盛行的。而古人大多在立春日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贴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家家户户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对立春最深的印象,吴英男回忆道:“我是北方人,在北方感觉冬季会比较漫长。立春的时候外面的景色依然会是冰天雪地。但立春给我的感觉却是万物在悄悄复苏,代表着新一年的开始。我们家里的习惯是在这一天全家人聚在一起,一起包饺子,一起吃一顿饺子,团团圆圆,无比热闹。长大后离开家,虽然这个习惯没有延续下去,但是我依然非常喜欢立春这天带给我的感觉。我本身就是个精力极度旺盛的人,就像我很希望自己身上能一直保持一种少年气。今年我的设计也增加了非常多的绿色元素,包括一些亮绿和绿格子元素的运用。因为我想把春的感觉留下来,传递给我们的粉丝和用户,包袋就是表达我的思想最好的容器和载体。”

在立春这一天有很多传统风俗依然被保留着。吴英男说:“我女儿是个混血儿,所以我会非常在乎她对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气的了解和感知,这也是我们家一种特殊仪式感的培养。我会带着她在这一天种一颗种子,每年都不一样。她不常在国内,但是每次回来看到种子发芽、开花,会非常有成就感。今年虽然有疫情,但我的工作反而更忙碌了,团队和品牌都在不断体系化。今年这一天,我希望依然延续这一传统。”

小年记忆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这首耳熟能详的歌谣记录着过年之前人们的每一天所忙碌的事。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小年这天,人们不仅要吃糖瓜,还有一些其他的关于北方人的风俗习惯。

黃小群

北京市三八红旗手

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

北京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传统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北方地区的百姓随之效仿,就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了。

在很多老一辈人心里早已时过境迁、今非昔比。但让他们欣慰的是每家每户过年之前依然要忙着准备年货、扫尘、贴窗花……小年并没有变成老一辈人的传统风俗,而是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下来。我们虽然再也见不到冻在窗上的晶莹剔透的冰花,也不用再忙着采购限购的年货。但我们还可以看到那些始终如一的匆匆的脚步,那是每一个期待着团圆的人的脚步,那是印在父母心中的盼望的脚步。尽管匆匆,但只要团圆就满足了所有人对于新年的期盼。

对于黄小群来说,属于她的最深刻的小年记忆已经是七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她回忆道:“每逢小年天气很冷,早晨常常看到窗户已结满冰花。院子里通常铺满厚厚的冰雪。那时的我们心里并不十分清楚小年的到来,只知道快过年了,父母要忙里偷闲的打扫卫生,把玻璃擦得透亮,还要在孩子们的簇拥下忙着贴窗花……我最期盼的就是母亲让我去营业点买限购的花生、瓜子和各种糖果。母亲会拿出来一些装在两个盒子里分给我和姐姐,我们都会藏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馋的时候拿出来一点点地品尝。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时的糖真甜,花生、瓜子真香,家里也充满了爱。”在黄小群的记忆中,母亲也不是很懂这些民俗文化,但是看到街坊四邻大多这样,她也就入乡随俗了。她说:“每每看到大家在传统节日中忙碌的身影我都会不禁感叹民俗文化的生命力,这些民俗文化大多源于生活,因此可以被广大民众接纳,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如今黄小群对于小年的感受不仅仅只有儿时的记忆,而是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她说:“长大后才渐渐知道小年吃糖瓜是希望在祈求灶王爷嘴甜些,期待来年好兆头。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节美食开启辞旧迎新

春节最期盼的年味,莫过于大年三十年夜饭。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每逢佳节胖三斤”,足以说明过节时“吃”对大家的重要性。年夜饭不仅象征着阖家团圆,更是传递一种辞旧迎新的使命感。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新春时节团圆饭,便是一整年中最值得期待也最为重要的一餐,年夜饭上的每一道菜都传递着幸福与温馨。

冯耀生

北京富力万丽酒店雅苑中餐厅行政主厨

冯师傅出生于广东顺德,18岁入行至今已逾20年。老火煲汤、清蒸笋壳鱼、石斛炖水鸭、鲜花椒牛肉粒、拍姜炒芥蓝、生炒菜心等都是冯师傅的拿手菜。冯师傅因其独创的小炒技法颠覆了传统的粤菜烹炒手法,于是以“小炒皇子”的名号驰名广粤。

他说:“在他小时候在家过年的时候,年夜饭上会出现海鲜、鸡、鸭等美食,最特别的是每逢过年都会包汤圆吃,素有着团团圆圆的意义。”冯师傅身为一名出身顺德的大厨,对家乡的美味感情极深。而顺德菜的清新,也造就了冯师傅温润的气质,深情和温润,尽相融入他的菜品之中,无论是考验火候的广粤小炒,还是身价昂贵的燕胶参鮑,都是他丝丝扣扣望乡的情味。

作为一名在北京打拼多年的主厨,冯师傅的性格中又有着京城兼收并蓄的一面。他烹调料理的手法既喜新、也恋旧,从各地菜肴汲取灵感,利用巧思为传统菜赋予新味道与新形色。他说,“北方人的口味会偏重一点,平时招待客人时,会结合北方这边的口味做粤菜,但依然会保证粤菜的清新”。他选材思路既精贵、也宽简,擅长运用本地特有的食材,为食客带来赏心悦目的用餐体验。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厨艺高明的冯师傅则更讲究“清中求鲜、淡中求美”。

烹调之道,高手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触类旁通。小菜为筵席之母,厨师功夫精不精,看小菜比大菜更准。冯师傅的小菜,就绝不含糊。一柄平底小锅、一支精薄小铲,在冯师傅手中如燕翻飞,支撑广粤小炒风骨的那口镬气,便愈加翻腾浓烈,“小炒皇子”绝非虚名。

跨越东南西北,纵有千百种年味,不能少了家的这一味。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让爱团圆。

破五开门纳福晨曦照

中国传统年俗,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旧时,正月初五虽是一个具有多重习俗含义的重要日子,但其宗旨均意在“破除”。其一,此日为“送穷土”日,人们要将“穷娘娘”扫地出门。其二,为禁忌解除日,因传统概念的过年是单指正月初一至初五,故之前一些过年的禁忌至此可以消除或有所放松,如不能做新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妇女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其三,俗称“泼污”,即从大年除夕夜开始存留的污水、垃圾可以全部倒掉清除。破五这天还是接财神的日子,黎明即起,家家户户放鞭炮、打扫卫生。按照习俗破五当天要吃“水饺子”,北方叫“香饽饽”。也是在这一天大家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孙何方

HEFANG Jewelry品牌创始人及设计师

在孙何方的印象中,破五这个日子是值得期待的、欢庆的。她说:“在破五之前,有着许多传承下来的旧习俗需要牢记遵守,寓意摆脱霉运,迎来财神好运气。我在年幼懵懂时候,父母的种种禁忌念叨是我对年最深刻的记忆。在正月初一,母亲在我们一起床就会反复督促不能扫地、不能洗头等等。记得有一年我不小心在这一天打碎了水杯,母亲赶紧双手合十呢喃着说,‘岁(碎)岁平安、花开富贵。每年到了破五也即正月初五当天,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开集市、迎财神,这一天的集市也是最热闹、最喜庆的。现在我们家依然保留着年初一不洗头、不扫地,年初四不出远门,年初五放鞭炮的风俗,对饮食方面的要求则淡化了许多。中国年俗由来已久,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不同省份地方更是有着不同的风俗文化,总的来说都是为祈盼来年的好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年文化更是影响着无数的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人,春节的记忆一直根治在我心中,每年我都会设计延续品牌趣味时髦性的生肖系列,以此庆祝红火的中国年。今年农历牛年将至,我将传统民俗寓意与艺术性的极简线条融入设计,推出2021新年特别系列「Adorable OX Collection萌趣小牛系列」。不仅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里的牛典故,更有不少蕴含着美好寓意的元素,集齐牛年贺岁祝福,祝愿新的一年牛运亨通。用会讲故事的珠宝,诠释不一样的时髦中国年。”

元宵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观灯的盛况,在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里,留下了众多令人神往的记载。它以热烈喜庆的民俗意蕴和团圆浪漫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岁时文化中大放异彩,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姝瑶

中国内地女演员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对于元宵节的记忆,高姝瑶说:“我记得小时候老家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会有灯会,而且在街上还有大型民俗表演活動,比如踩高跷、舞狮子,还有戴着各种大头娃娃装饰的秧歌表演。”高姝瑶觉得那一天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时候,她会央求爸爸妈妈带着她去街上看看。“因为舞狮表演的人看到有小朋友,还会故意过去逗逗他们。我记得那时候自己是既兴奋又害怕,会偷偷躲在长辈们的身后看。”

高姝瑶的家乡是辽宁丹东,在她的记忆里东北只要有节日都会吃饺子,但是正月十五这天会吃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而关于北方的元宵和南方的汤圆的话题,高姝瑶笑着说:“我们北方当然是吃元宵而不是汤圆,具体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和区别,其实我也不是很懂,依稀记得元宵是在一个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出来的,元宵在我们家基本是以甜品的形式在饭后吃,而真正正月十五的时候还是会包饺子、吃饺子。”

高姝瑶说过年在她的概念里就是一家团圆,虽说正月十五是“年”里面的最后一个节日,但在她的心里它并不是作为年的结束。“我觉得‘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所以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不管是春节,还是元宵节,或是其他节日,高姝瑶觉得自己还是非常喜欢中国传统节日。“尤其是春节,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个节日。现代社会交通便利很多人都不在家人身边工作生活,很多时候只有在几个重要的节日里年轻人才能有时间回到父母身边,尤其是春节的时候一家人才能真真正正团聚在一起。一家人也会为了准备年夜饭而忙碌,那种喜悦和温暖在我看来才是最幸福、最温馨的时刻。”

猜你喜欢

正月十五立春
农事 立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
农事 立春
正月十五夜
立春摆饰
找不同
诗词话立春
立春
party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