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掘源头之活水 引来汩汩之清渠

2021-02-07周宏标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刊物稿件期刊

周宏标

作为期刊编辑,必须充分认识作者队伍的重要性,多措并举打造优质、高效、稳定的作者队伍,从多方面为期刊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编辑工作中,作者、编辑、读者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中,作者是作品的直接提供者,編辑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根据读者的需求将作者的作品打造成精神文化产品,以此服务读者。从一定意义上说,作者队伍对期刊的影响是立体和多维的,编辑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期刊编辑来说,如果把刊物内容比作渠,那么作者队伍就如源头之水。只有从源头开掘出活水,才能使期刊如汩汩之清渠,不断浇灌读者之心田。

从更高的层面看待作者队伍的重要性

能为期刊提供优质稿件,进而提升刊物内容质量

处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断融合的阶段,对于媒体特别是期刊来说,“内容为王”永远不会过时,内容永远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为广大受众提供优质的内容?除了编辑的创意和策划外,优秀的作者不可或缺。他们能够根据编辑的策划思路和要求创作优质的稿件,而这就是期刊不断发展和开辟新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没有优秀的作者队伍,即使编辑的创意再新颖、策划再精彩,最终也不能在杂志上呈现出来。

有利于扩大刊物影响和提升刊物发行量

对于期刊来说,打造名刊,形成品牌,才能在如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如何打造品牌?行之有效的方法非常多,其中之一便是以作者的影响力提升刊物影响力。简单说来,就是借助名家作者打造品牌栏目,以品牌栏目支撑品牌期刊。如果一本期刊拥有众多知名作者,那他们就是该期刊的活广告和最强代言人。特别是一些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教育教学专家,他们本身在各自的领域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拥有一大批粉丝。如果编辑能够请他们撰稿,一方面稿件质量会非常高,另一方面也会吸引众多读者关注刊物。如果刊物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行公司发行起刊物来无疑会更加游刃有余,届时发行量的提升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能够为刊物发展建言献策和提供各类支持

不管是综合性期刊还是专业期刊,都有在某领域或者行业相对专业的作者。他们长期在相关领域或者行业从事各类工作,了解发展动态,能够为期刊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有的还具有较高的声望,在涉及期刊发展的其他方面也能够提供多方位的支持。我们在办刊过程中,可以经常性地召开重点作者会,邀请有分量的作者参与,与编辑一起共商刊物发展大计。可以说,在刊物的发展历程中,编辑与作者携手并肩,一路同行。

基于作者对期刊发展的重要作用,编辑要特别重视作者队伍的建设,拥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作者队伍,才有可能出精品、出效益,为期刊生产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保证刊物的常办常新。

怎样的作者队伍才是理想型的

编辑与作者是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前面分析了作者队伍对于期刊出版的多方面作用,那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一支怎样的作者队伍呢?

与期刊定位与发展相符

期刊根据读者需求确定定位,而期刊需要的就是能够提供读者需求内容的作者。以《初中生之友》为例,该刊为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教育传媒集团主办的学生期刊,目前为旬刊,读者对象为初中学生。其中中旬刊定位为阅读与写作版,办刊方向为“名师导读,名家导写,品味经典,品读青春”。根据刊物定位,编辑要重点发展两个方面的作者:一是教育教学方面的,包括教研员、一线名师等,他们能撰写各类文章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进行专业性的指导,提升他们的读写能力;二是从事文学创作方面的专家,包括中国作家协会、省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他们能够提供优秀作品供学生阅读,也能现身说法教授阅读和写作技巧。

专业、严谨且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

对于编辑来说,期刊内容的选题策划最终要落实到作者身上。专业、严谨和具备一定语言文字功底的作者,在了解了编辑的约稿要求后才能创作出符合要求的优质作品,并且编辑在编辑和校对稿件的时候效率也会很高。如果作者不专业、不严谨,写的稿件就会漏洞百出,知识性差错太多,编辑处理起来往往会顾此失彼;如果作者的语言文字功底比较弱,文字、语法、标点等问题比比皆是,编辑处理起来则会焦头烂额。可以说,优秀作者创作的稿件能够极大地减少编辑的工作量,编辑处理起稿件来也会得心应手。

注意兼容并包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特别是对于综合性期刊的作者,即使是写同一个栏目的文章,其文风也各不相同,有的大气,有的细腻,有的平实,有的诙谐等。如果长时间只用少数作者的稿件,就会造成文章语言风格和形式单一,严重影响刊物质量,从而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编辑发展各种类型的作者,刊登不同风格的作品,避免千人一面,使刊物内容气象万千,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需求。另外,作者的语言要符合读者的认知水平。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再好,如果语言生硬干瘪,读起来也会如同嚼蜡。比如《初中生之友》的读者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由于知识面和认知水平有限,不喜欢成人化的语言。这要求作者必须用符合读者认知的语言把内容呈现给出来,做到语言通俗、准确、优美、清新,充满趣味。

做到新老结合

一般来说,作者长期为刊物写稿,熟悉栏目定位和编辑的风格,写出的稿件编辑用得比较顺手,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时间久了,也容易出现作品套路化的问题,不利于刊物内容质量的提高。因此,编辑应该不断发掘新的作者,为刊物输入新的血液。此外,对于面向学生的综合性期刊,要特别注意培养年轻的作者,比如一些优秀的在校大学生。相对于专职作家,他们的作品也许在深刻性上有些不足,但叙事更加灵动俏皮,语言也更加鲜活生动,深受读者的喜爱。除了创作经验外,作者的年龄结构也是编辑应该注意的问题。一般来说,年纪较大的作者社会经验丰富,文章相对深刻;年轻的作者思维更加活跃,特别是能够关注社会热点,跟年轻读者有更多共同的话题。我们在发展作者时,应该尽量做到老、中、青相结合,注意结构合理。

打造理想型作者队伍的方法

善于寻找

在现实生活中,能写会写的优秀作者非常多,关键在于我们要会寻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关注其他期刊。我国的期刊队伍非常庞大,市场上同类期刊比较多,如果我们经常关注這些期刊,就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有实力的作者,进而可以发展过来,为我所用。二是多阅读各类书籍。一般来说,市面上比较畅销的书籍的作者都是很有实力的。我们要特别关注内容与刊物或者栏目定位有交集的书籍,可以将这些作者发展成刊物作者。一般来说,这些作者除了写一般文章之外,往往还可以写专栏或者连载类文章。三是关注各类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现在是网络时代,虽然网上的各种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其中也有不少作者创作了大量精品内容。我们可以从中精选一些优秀作者,请他们加入刊物的作者团队。四是从投稿中发现新作者。在整理作者的来稿中,只要我们留心,也能发现一些积极投稿的新作者。对于积极性高但又一时不得要领的新作者,要悉心扶持,精心培植,对他们发来的不适合的稿件不能置之不理,而应给予积极的回应,要说明情况,并向其介绍刊物特点、栏目定位和稿件要求;对有些经过修改可以使用的稿件,若修改幅度较小,可以为其画龙点睛;对需要进行较大幅度修改的稿件,一定要和作者耐心沟通,细心指导,直至稿件能够使用为止。态度诚恳的交流,能够让作者对编辑产生亲近感,进而乐意为刊物长久供稿,逐渐成长为重点作者。五是关注教学。因《初中生之友》上有不少学科内容,需要请各学科的权威专家写稿。我们平时可以关注省内初中各学科的会议或者论坛并积极参加,从中发现好作者。江西省每次评选了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江西教育厅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都会公布名单。编辑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学科的优秀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发展成作者。六是关注文学圈。对于《初中生之友》来说,各类文学作品也是刊物的重点内容。编辑需要对文学圈保持一定的关注度,除了各类文学期刊、书籍外,各地作协的微信公众号作为展示该地区文学创作的重要舞台,也是我们寻找好作者的重要平台。

懂得培养

除了不断发掘优秀的作者之外,编辑还须懂得培养新作者,不断使新生力量加入作者队伍。对于培养新作者,要“广撒网、精挑选、细引导”。“广撒网”是通过各种手段宣传,包括征稿启事、作文大赛等,使尽可能多的人加入创作队伍。“精挑选”是从这些人中挑选出比较专业、文字功底较好又乐于写稿的“潜力股”。“细引导”是多与他们就刊物定位、栏目设置等进行沟通,对发来的稿件进行细致指导,引导他们逐步调整,直至稿件质量达到发表标准。如此反复几次,熟能生巧,作者就会越写越顺手,越来越符合要求。这里要特别强调对年轻作者的培养,他们往往具备较强烈的写作激情,要借势引导他们提升创作能力。并且他们以后站到更高的平台,也会对刊物充满感情,这就需要编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精心维护

编辑只有维护好与作者的关系,才能将一批又一批的作者紧密团结在刊物周围,从而为刊物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美国知名学者伊丽莎白·威斯纳-格罗斯在《最佳编辑要领》中说:“最好的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相互肯定、尊重、欣赏,并且在才能上互补,这种关系才能造就出最好的书。”诚哉斯言!编辑在与作者的交往和交流中,一定要秉持肯定、尊重、欣赏的态度,多向他们请教,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作者会是加强编辑与作者交流的绝佳机会,不仅能共商刊物的发展大计,也能增进情感交流,可谓一举多得。此外,在一些重要节日或作者生日,为作者寄一些小礼物,也能加强作者对刊物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比如《初中生之友》有很多作者是教研员或者老师,在教师节的时候为他们寄一些特制的纪念笔或者本子之类的礼物,礼轻情意重,作者往往会感怀于心。

提升能力

与人交流沟通,只有双方在一个频道上才能愉快顺畅地同频共振。编辑与作者的交流也一样,这要求编辑不断提升能力,能够在专业上与作者对话。《初中生之友》的作者多是作家、教研员、教师,因此,文学栏目的编辑必须熟悉文学发展状况,学科栏目的编辑必须对教学、对课程发展有足够的了解。编辑只有这样用专业与专业对话,才能赢得作者的信赖。另外,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比如作家有作家的圈子,教研员有教研员的圈子,特级教师有特级教师的圈子,编辑即使不能加入相关圈子,也可以通过作者熟悉圈中人,他们也是我们发掘新作者的对象。通过熟悉的作者介绍他们圈子里的朋友为刊物撰稿,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发展作者的方式。

保护权益

首先,对于作者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等,编辑要充分予以保护,不能侵犯作者的相关权益。其次,互联网时代,出版领域的侵权行为屡见不鲜,当作者在本刊的合法权益受到其他侵害时,编辑要积极帮助作者维权。再次,支付的稿酬要合理。作者付出劳动创造出了有价值的内容,得到合理的稿酬是他们的合法权益。在作者的获得报酬权方面,一定要非常重视。

学会管理

编辑拥有的作者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要学会科学管理,比如可以建立一个系统的数据库,对作者的姓名、年龄、单位、职称、研究方向等进行梳理,需要约稿的时候拿着相关表格一目了然。同时,可以将每一个栏目的作者进行归类,注明写作风格、写作优点及不足等,在列好发稿计划后可以根据需要请相应作者写稿。对于重点作者,特别是学科老师,还要熟悉其研究专长和所在学校的排名情况等,那样约学科类的稿件时会更有针对性。

对编辑来说,打造理想化的作者队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持之以恒地用心待人、用情服务,善于发现、培养和呵护,才能不断赢得广大作者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建立一支稳定、高质量、结构合理的作者队伍,使他们紧密团结在刊物周围,与刊物携手并进,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开振.试论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及途径、方法[J].决策探索,2016(5).

[2]潘光友,孟丽涛.在编辑活动中抓好期刊作者队伍建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3).

[3]耿琚兰.期刊作者队伍建设的原则和途径[J].文史教育,2010(4).

猜你喜欢

刊物稿件期刊
我的问题③
刊物贺词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陈道明越俎代庖
读者论坛等
期待您的加入
启事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