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电视主持传播能力的拓展与提升

2021-02-07谢欣榕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媒介传统媒体主持人

谢欣榕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公众对媒体新闻报道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新媒体较大的冲击。本文从智媒时代语境下媒介传播的特点及优势,电视主持传播能力的培养现状出发,探究新的媒介背景下主持传播能力的拓展。

进入5G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20世纪90年代,电视媒介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后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公众对获得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原有传统媒介的格局。2018年,在浙江传媒学院召开主持传播论坛上就对“技术与人”的媒介问题进行过研讨,转型之后的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产生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现状。伴随着智能手机终端的深度应用,小屏传播打破“屏障”后,在吸收电视媒介传播优势的同时,与自身特点结合,让受众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便利。面对多元的传播需求,电视主持传播,应从本源再出发,立足智媒时代的新变革,拓展电视主持传播新视野。

智媒时代语境下的信息传播特点

受众即传播者

在融媒体语境下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当我们在探索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是在研究受众特点——信息的传播者,或者说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多元的传播平台中,网络视频平台很好地将受众即传播者的概念应用起来。受众与信息的关系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传播,人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的紧密,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当作为信息传播者这样一个角色出现时,受众会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在心理层面则有了更多的社会认同。

媒介间融合途径的贯通

传播内容从物理形态上看,可以分为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从媒介载体上看,可以分为报纸、广播、电视、智能设备等。内容融合的目的是实现内容增值。内容形态融合和内容应用融合所构成的数字化生产方式,在内容融合中提升传媒内容的加工,生产能力和增值服务能力。

数字技术打破了各种传媒介质之间的界限,通过渠道融合,传统媒体进入网络平台和移动平台,并进一步向娱乐产业集团发展。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要对已有的渠道进行有效整合。另外一种具有普遍意义上的融合方式理解,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包括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媒介终端融合。

智媒时代媒体融合的影响

媒体融合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结果。当互联网与智能终端被绝大多数受众应用时,受众的信息接收平台与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电视这种传统媒介有着它的传播优势,比如伴随式接收、传播信息方式丰富等。新媒体平台有效融合了这些优势并且更加便捷时,电视媒介则不得不思考自身的转型了。

传统媒介的转型发展

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媒介逐渐失去市场主导位置。互联网带给作为传播主体的传统媒介的播音主持人的,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以往,主持人在节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也是传统媒介的特点所赋能的。但自2020年央视主播直播带货开始,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多元化的传播形态。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在未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是将长期共存的。一种是在传统规范化的制度下,以大众传播为特征的传播形态;另外一种是个性化、平民化的,以人际性为特征的网络型的传播形态。

传播交互化

在传统的主持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会运用“情景再现”这一技巧,这是一种从主观出发的方式。融合后,传播主体与受众产生了交互行为,学界将之称为“平面化交互传播”,体现为去边界的人际交互。

面对全新的话语场,传统的主持人想要去融入,就要充分把握好言语与非言语传播的各个要素,并不断调整。特别是在一种交互的、不断循环的语言交互当中,把握语境的变化,受众预期的变化等。因为受众变化会影响到传播的文化语境,语言在这种交互性的传播当中,具有高价值的体现和个性鲜明的呈现。因而在今天的媒介背景下,信息传播的价值属性成为了这种传播形式是否有受众、是否有感召力、否有影响力的决定因素。

保持电视主持传播的多样性,也是不同种类媒介间的资源的融合与发展,不同于传统媒介的单一传播,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不断创新,把握住机遇,今后的电视主持传播发展才会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智媒时代电视主持人的转型与能力拓展

身份认同与角色转变

播音员、主持人在电视媒介信息传播过程中占有主体地位,肩负着节目与受众沟通桥梁的作用,同时对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种传播媒介主体的身份认同,是支撑主持人在今后转型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比如,在媒介之间的边界不再那么清晰的现在,主持人被赋予了较强的商业属性,这在传统媒体中基本不存在。主持人直播带货,发布Vlog等行为,体现了社交平台“个体化”的特征。主持人在这当中的形象是技术对人的新的赋能。从众多主持人转型“网红”和UP主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各个媒介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体现的不仅仅是媒介现阶段的发展,也是为传统媒体角色提供了突破原有功能定位的机遇。

主持是一种传播手段,主持人是一种职业,但同时也是媒介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主持人的身份认同也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主持是一种传播手段,利用有声语言,对节目内容进行再生产。电视节目主持相较于其他媒介的主持,是有差异的,比如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互动的范围有程度,还有介入方式的多变,都会对信息传播的效果产生影响,同时在媒介间的竞争中得到认同。

提升语言组织与综合控場能力

合格的电视主持人,拥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其从事本工作的基本职业素质。随着新技术、新媒体在传播活动中的介入,主持人对节目的整体把握有了新的要求。节目的创新使得节目整体节奏变快,更为丰富的信息点会涌入节目内容传播的过程中,因此要具备更加有效的信息整合能力的同时,有声语言的编辑与应用能力也需要提升,以顺应节目的发展,提高传播能力与效果。

以往我们注重播、说、评的能力体现,现在更加注重的是思维,综合表达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人工智能主播播新闻,可以不停歇地播出,但却缺少了人格化的语言——但是否能播出特点、播出人性、播出态度、播出共鸣?如果答案是不能,那么做为传播主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则应时刻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到播出特点、播出人性、播出态度、播出共鸣。

智媒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传统媒介快速前进。在节目形态多元化的今天,大小屏交互传播逐渐成为主流。传播样态的更新使得主持人要不断提高临场控变能力。例如在网络直播中,不仅仅要对突发的状况进行处理,在互动的过程中要更加灵活多变。这就要求主持人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等其他综合素质。

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媒介融合的时代,数字技术、信息化的程度都在不断革新,要想顺应发展,主持人要不断地学习。一方面学习专业技术,应对科技带来的改变,提高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与传播能力。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精准的评论能力,这也是主持人专业性的体现;其次,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主持人通常都会给受众带来博学的印象,较高的文化素养,对节目传播目的的精准把握,在多变的新的媒介传播过程中,为受众提供更加广泛的理论支持;第三,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作为舆论的引导者,始终保持对传播的信息的敏感度,强化舆论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受众;最后,注重非言语传播的作用。这种无声的语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

2016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电视这一传统媒介面对的不仅仅是挑战,还有更多机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当下不可避免的选择,电视媒体行业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提升传播能力,深刻认识新的传播技术带来的改变,积极应对,主动求变,才能在新的时代进程中,得以突破与长远的发展。

[基金项目:西安培华学院传媒学院院级课题成果“应用型示范课播音创作基础”]

猜你喜欢

媒介传统媒体主持人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