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低视力成为生活工作的绊脚石

2021-02-07

保健医苑 2021年2期
关键词:触觉视网膜残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我们知道,盲人在生活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低视力患者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什么是低视力?低视力是指经过屈光矫正、药物和手术治疗后,两只眼睛中视力较好的眼,仍然达不到0.3。如果视力较好的眼连0.05 都达不到,我们称为盲。低视力介于视力正常与盲之间。

低视力和盲都属于视力残疾。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活动。视力残疾分为四级,按照视力和视野的情况分级,其中盲为视力残疾的一级和二级,低视力为视力残疾的三级和四级。

哪些原因会导致低视力呢?不同年龄的人,低视力的原因也不同。对于青少年,先天性眼病是主要原因,如眼部结构异常、先天性白内障、黄斑营养不良、视神经萎缩、白化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对于中青年,主要原因有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对于老年人,主要原因有老年性黄斑变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

低视力患者的视力很差。由于看不清字,因此无法正常阅读;正常人从黑暗环境走到明亮环境时会很快适应,而低视力患者会产生畏光;一些低视力患者由于丧失中央视野或者周边视野,无法看见正前方的物体或周边的物体,会使患者无法独自出行。由于视力障碍,低视力患者的平衡能力、触觉防御、本体感觉、空间知觉等方面的功能较正常人群差,对患者的生活、学习、社会活动可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患者的工作、阅读、运动、出行、生活自理等方面造成一定的限制。患者还可出现依赖性增强、躲避社会活动、减少与人交往的行为,甚至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们如何帮助低视力患者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中去呢?可根据低视力患者视觉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生活工作需要,提供助视器和康复训练。

低视力康复是一项综合性社会工作,涉及卫生部门、特教部门、残联、眼镜行业、医疗机构、盲校、视光中心、家庭等多方面,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协同完成。

首先,要为低视力患者配制合适的助视器。助听器能使听力差的人听到原来听不到的声音,助视器则可以使低视力患者能看清本来看不到或看不清的东西,能提高视力残疾患者视力的装置称为助视器。助视器多利用光学系统或电子系统的放大作用,从而使低视力患者更加容易看清物体。光学助视器,有近用助视器即放大镜、远用助视器即望远镜等;电子助视器,有台式电子助视器、手持电子助视器等。

其次,可使用非视觉辅助装置,依靠听觉、触觉等代替视觉。听觉替代如语音电话、语音手表等;触觉替代如盲文、触觉阅读器(将文字变换成振动信号,像在手指上写字);也可使用其他辅助措施,如大字印刷或提高环境照明度,使用特殊书桌以减少低视力患者由于使用助视器而长时间的低头弯腰,改善日常生活装置,如颜色鲜艳的餐具、台阶或拐角处张贴高对比度的标志。

再次,在使用助视器和非视觉辅助装置后,还要对低视力患者进行视觉训练。训练是为了将视觉损害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以使患者能够在沟通交流、日常生活技能、定向行走、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方面更好、更有效地使用其可利用的视力。特别要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要运用注视、扫视、追随、辐辏、聚合的眼球运动,进行视觉认知训练、视觉逻辑训练、视觉辨别训练、视觉记忆训练、视觉追随训练、手眼脑协调训练等。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低视力康复不仅要给予患者配助视器,还须对其进行详细的指导、适当的视觉训练和阅读训练。我们的目标应使低视力患者更有效地利用其残余视力,正常地参与到生活和工作中去。

猜你喜欢

触觉视网膜残疾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眼前有闪光、黑点、视物模糊,警惕视网膜脱落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视网膜脱离能治好吗
船内船外
触摸远隔重洋的你解密触觉互联网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