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太黏人

2021-02-04李兆良

父母必读 2021年3期
关键词:渐进式黏人独立性

李兆良

面对孩子的黏人现象,要理解他的心理需求,让他充分地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然后再采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发展独立性。

小末1岁多了,突然变得很黏人:只要妈妈在家,就会一直跟着妈妈,就连妈妈上洗手间,也要跟着进去,如果妈妈关上门,他就会在外面使劲敲。这让妈妈有些不解,又有点生气,怎么孩子长大了,反而变得“没出息”了呢?!

黏人有理!

有些父母对于孩子的黏人会感到十分不耐烦,认为孩子长大了,应该独立了,于是会采用一些自以为是在锻炼孩子独立性的方法,比如故意冷落孩子或者是惩罚孩子,这些做法都非常不可取,会让孩子更加没有安全感,在行为上会表现为更加黏人。

其实,1~2岁是孩子出现黏人行为比较明显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运动能力提升了,开始会行走,甚至会跑,向外探索的空间更大。同时,他的认知水平也提升了,发现这个世界有很多好玩的事情,但是他的掌控感又很差,所以此时他会更把妈妈或其他重要看护人看作是自己的“安全基地”,希望时时刻刻获得安全感。

正确应对

理解孩子黏人背后的心理状态,我们就不会对孩子的黏人不耐烦了,而是能正确应对。

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注

孩子在成长中,一直在确认安全感,因此父母要给孩子持续的爱和关注,对于孩子相同的需求,要给予一致性的回复,不要忽冷忽热。对于黏人的孩子,其实父母要做的是更“黏”他——给孩子很多的抱抱、亲亲,别担心宠坏孩子。平常陪伴孩子、和孩子说话时,父母要专注,尤其不要一边看手机一边应付孩子。

让孩子有确定感

如果孩子最近变得特别黏人,父母最好让生活变得规律一些,比如每天至少有一个人一下班就回家陪孩子,每天晚上有固定的游戏时间,在固定的时间带孩子洗漱,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感觉生活稳定,增加孩子的掌控感。如果需要暂时离开孩子,可以向孩子解释一下你要去做的事,并且告诉孩子一些确定的事,比如:“我一会肯定能回来给你讲睡前故事。”“宝宝先和奶奶睡,我回来后一定会把你抱回咱们的房间。”当然,父母的这些承诺必须说到做到。

保护孩子的独立性萌芽

孩子1岁后,独立意识开始萌芽,比如喜欢自己拿着勺子吃饭,不愿意被别人抱着走。当孩子出现这种独立性倾向时,父母要及时给孩子鼓励,如用言语、表情、动作等表现出对孩子这种行为的赞许,比如可以夸赞孩子:“宝宝要自己吃饭,真了不起。”之后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更大胆独立地去探索,减少对父母的过度依赖。

用游戏进行渐进式分离

父母不妨用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游戏,采取渐进式的方式改善孩子的黏人。

小游戏:“听得见”

妈妈和孩子分开一点,然后妈妈说一句话,问孩子是否听得见;然后再离远一点,妈妈让孩子说话,告诉孩子自己能听见;下一步是让孩子躲在妈妈看不见的地方,然后相互说话;再接下来还可以在不同的房间里继续对话……

这个游戏会让孩子理解,即使看不见妈妈,妈妈也和他在同一个空间里。

小提醒:不过要记住,这只是个游戏,如果觉得孩子因為这样的游戏变得不再那么黏妈妈了,就可以试着让孩子独自玩一会儿;如果觉得孩子因为这个游戏变得更加没有安全感,那么就暂停游戏,继续和孩子黏在一起。

猜你喜欢

渐进式黏人独立性
独立品格培养
嘴贱
嘿!吓到你了吗?
我爱妈妈
每逢佳节少不了的糯米美食,究竟是“黏人”还是“养人” ?
做最好的自己
小学作文“渐进式”教学法初探
高职院校“渐进式+导师制”毕业论文设计创新模式的探讨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
关于事件独立性的两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