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加加速度连续的加减速算法研究

2021-02-03李明游有鹏杨雪峰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正弦加速度方程

李明,游有鹏,杨雪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电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0 引言

为实现数控装备的平稳控制,运动加减速控制得到广泛而持久的重视,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了多种加减速规划算法。梯形加减速因其实现简单被最早提出和广泛使用,但存在刚性冲击,只能用于运动平稳性要求不高的场合[1];指数加减速离散形式适合于递推计算,但精度不足,且加减速起点冲击较大;ERKORKMAZ K提出了S形加减速规划方法[2],可以实现加速度连续但存在柔性冲击。穆海华等[3]提出了用于点位控制的初末速度为0的S形加减速控制方法;刘志峰和杨亮亮等[4-5]使用牛顿迭代法和智能算法求解各阶段时间,OS ORNIORIOS R A等[6-7]提出用于离散系统的多项式加减速控制方法。郭新贵等[8]基于三角函数提出了正弦加减速,其各阶加速度均连续,拥有最优越的加减速柔度,但是正弦函数计算复杂,不易在资源有限的嵌入式系统中满足实时计算要求;李加文等[9]提出采用函数逼近的方法改造三角函数加减速,加快了计算速度,但是逼近函数导致了加加速度不连续,不适合高速高精场合。近年来,关于加加速度连续的加减速研究也在持续进行。李志杰等[10]提出了加加速度连续的S形加减速算法;翁祖昊等[11]提出了基于五次多项式的变Jmax加减速算法;赵翔宇等[12]提出了三次S曲线加减速算法。但是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巨大计算量,不利于实际应用。

在三角函数加减速优良特性的启发下,本文设计出一种采用多项式替代三角函数构造加加速度方程,并结合S加减速的特点给出七段式的完整加减速规划,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本方法运动控制的平滑性。

1 连续的加加速度方程

为了得到平稳而高效的加减速规划,本文加减速设计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位移、速度、加速度满足边界条件;位移、速度、加速度、加加速度曲线形状理想,没有冲击;加减速时间尽可能短;算法应尽量简洁,复杂度可以满足实时性要求。

因此,本节首先利用多项式逼近正弦函数,构造连续可导的加加速度方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积分得到各物理量方程,从而得到运动平稳而计算相对简单的完整加减速算法。

1.1 三角函数的多项式逼近

三角函数加减速拥有优越的柔性度,但是计算复杂,不易在算力有限的嵌入式系统中满足实时计算要求。其加加速度函数如下

(1)

其中:T为加速度加速时间,函数在t=T/2处取得最大加加速度Jmax。

(2)

代入式(2)得到

j(x)=-Jmaxsin(πx)

(3)

对f(x)=sin(πx)进行切比雪夫多项式逼近,阶数取4,得到

(4)

为满足边界条件,将系数圆整后得到如下形式:

(5)

将式(2)代入可以得到

(6)

1.2 连续的加加速度方程

为了使加加速度曲线具有对称性,将式(6)关于t=T/2对称后得到

(7)

将式(6)与式(7)相加后得到对称形式的加加速度方程如下:

(8)

其中k为待定系数,满足在区间[0,T]内j(t)≤Jmax,并在t=T/2处取得最大值Jmax,可以解得系数|k|=4Jmax。由多项式表示的加加速度方程具有二阶连续可导的特点,计算上又比正弦函数更加简单。时间t满足t=iTs,i∈(1,2,…,n),Ts为控制周期,n为T/Ts的最大整数。

2 加加速度连续的加减速算法

类似S形加减速的七段控制特点,本文加加速度方程j(t)如下:

(9)

其中k1、k3、k5、k7为加加速度方程系数,|k1|=|k3|=|k5|=|k7|=4·Jmax。积分后得到式(10)-式(12)。

a(t)=

(10)

(11)

(12)

其中:Vs、Ve分别为初、末速度;A、D分别为所达到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减速度;Vc为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在数控系统中一般等于最大进给速度;T1-T7分别代表加减速过程中各阶段时间。

连续加加速度的加减速规划的各阶段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前3个阶段为加速阶段,第1阶段加加速度为正值,此时加速度在增加,系统处于正向加速状态;第2阶段,加加速度为0,加速度不变,系统处于匀加速运动状态;第3阶段,加加速度为负值,此时加速度在减小,系统处于减加速状态。其次是匀速阶段,此时系统按照速度Vc匀速运动。最后是减速的3个阶段t4-t7,其与加速过程的前3个阶段正好相反。

图1 加加速度连续的加减速规划曲线

3 仿真分析

根据本文加减速规划进行运动控制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计算,即基于给定的系统参数和初末速度以及运动行程,求解本加减速规划的各个阶段时间T1-T7。本文设计了如下加减速控制仿真实验,最大加加速度Jmax= 50000mm/s3,最大允许加速度为2000mm/s2,进给速度150mm/s,在给定初速度Vs、末速度Ve以及路程S的情况下,实际运动过程的5种情况如下:

1) 能够达到末速度Ve且可达到最大进给速度F、最大加速度Amax;

2) 能够达到末速度Ve、最大加速度Amax,但没有达到最大进给速度F;

3) 能够达到末速度Ve,但没有达到最大加速度Amax和最大进给速度F;

4) 刚好达到末速度Ve,末速度即为最大速度Vmax;

仿真结果见表1。

表1 5种情况仿真实验数据

图2 情况1的速度曲线

图3 情况2的速度曲线

图4 情况3的速度曲线

图5 情况4的速度曲线

图6 情况5的速度曲线

为了比较本文加减速和正弦加减速的性能优劣,设计了对比试验如下,系数参数:最大加加速度Jmax=50000mm/s3,最大允许加速度为2000mm/s2,进给速度150mm/s。仿真曲线如图7所示。

图7 本文加减速与正弦加减速曲线对比

从图7可以看出,在由同一初速度加速到进给速度的过程中,本文加减速和正弦加减速两者均可获得加加速度连续的平滑加减速,而本文方法加速到给定速度所需的加速时间更短,具有更高的加减速效率。另外,在计算机领域,正弦函数的计算复杂度高于O(n10),远高于本文加减速位移方程的最大复杂度O(n5),因而在实际计算中,后者更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数控系统。

4 结语

本文在切比雪夫多项式的基础上,通过修正处理得到了曲线对称且连续的加加速度方程;通过积分得到了加速度、速度、位移方程,进而得到七段式的新型加减速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初始参数下,本加减速都可以实现平滑控制。本文算法与正弦加减速的对比实验表明,两者均可获得加加速度连续的平滑加减速,而本加减速效率更高,且计算大幅简化。

猜你喜欢

正弦加速度方程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方程的再认识
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
方程(组)的由来
圆的方程
天际加速度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死亡加速度
“美”在二倍角正弦公式中的应用
正弦、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