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协和医院首批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基本需求的定性研究

2021-02-03段艳平曹锦亚赵晓晖耿文奇朱华栋

协和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北京协和医院医务人员门诊

段艳平,曹锦亚,魏 镜,蒋 静,赵晓晖,耿文奇,朱华栋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1心理医学科 2急诊科,北京 100730

朱华栋 电话:010-69159155,E-mail:zhuhuadong1970@126.com

2020年1月20日,我国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文简称“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新冠肺炎为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措施。发热门诊作为各个医院门诊、病房以及社会大众的防护屏障,承担筛查、诊断、隔离和治疗等重要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占据重要地位。保障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基本需求,是疫情防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协和医院发热门诊37名医务人员进行开放式电话访谈,从工作、生活和心理层面深入剖析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基本需求,以期为发热门诊及时调整工作内容和形式提供依据,并为全球抗疫提供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中的个人深入访谈法,设计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2月5日至2月19日抽取北京协和医院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中的轮休人员进行电话访谈。

本研究已通过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批号:S-K1045),所有参与人员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内容

2020年2月3日至2月5日,由心理医学科核心组成员和热线人员共9人,经过3次讨论确定开放式定性访谈内容。研究者为心理医学科主治医师和评估师共4人,均接受过系统的心身医学理论和实践培训。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工作类别、受教育年限和医院工作年限等。访谈内容包括:发热门诊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和安全保障;饮食、睡眠和身体舒适度;情绪、压力、应对方式和人际资源等开放式问题。访谈时间设定为50 min,最短40 min,最长90 min。

开放式问题具体包括:(1)您每天在发热门诊的连续工作时间是多久?您觉得多长工作时间比较合适?(2)您的工作强度呢?您觉得什么强度的工作比较好?(3)您觉得您的安全保障怎么样?哪些方面让您感到安全,哪些方面让您感到不安全?(4)您的饮食起居能够得到保障吗?您觉得哪些安排让您感到舒适?哪些方面还可以更好一点?哪些方面供给过度?怎样分配更合理?(5)您目前的情绪怎么样?(6)最近哪些方面让您感到有压力?您有哪些应对方式?(7)您觉得谁可以给您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当您感到难过时,您愿意联系谁?(8)您的睡眠怎么样?哪些方式有助于您的睡眠?(9)您的胃口怎么样?您期待吃些什么?(10)您的身体感觉怎么样?哪些部位感到紧张?什么能让您放松下来?

1.2.2 资料获取与分析

从2月5日起对第1名被访者进行预访谈,并调整访谈提纲。拨通受访者电话后,通过固定引导语解释访谈目的,在获得被访者的知情同意后进行开放性访谈。访谈过程中,研究者笔录访谈内容,全程无录音,访谈内容和记录进行保密管理。

对访谈记录采用情景分析和主题结合的编码方法[1],研究者对访谈记录进行反复阅读,标记并形成最基本的开放编码;将相关的意义单元加以整合归纳,逐渐形成主题;在反复阅读与多次理解后,对主题进行比较、反思、删减、拆分或合并,以更好地达到内部同质性与外部异质性;检查并确认主题的含义;撰写研究报告。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为定性研究,统计学仅涉及描述性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共37名医务人员接受访谈,其中男性8人(21.6%),女性29人(78.4%);医生16人(43.2%),护士19人(51.4%),医技2人(5.4%)。平均年龄(32.8±9.6)岁,医院工作年限为6(2,20)年,受教育年限为16(16,19.5)年。所有人员均与新冠肺炎患者有直接接触。

2.2 工作层面

2.2.1 工作时间

医务人员的持续工作时间经过不断调整,逐渐缩短(表1)。现存的问题包括:穿着防护服时,不能如厕、喝水、进食等,如何保证医务人员的生理需求?人员和防护物资不足,如何让人力和物资使用最大化?如何保证医务人员的休息时间?

建议的对策:穿着防护服时,持续工作时间应为 4~6 h,每天连续休息时间保证6~8 h。此外,考虑到女性员工在生理期时的需求,应适当缩短其持续工作时间。

2.2.2 工作强度

现存的问题包括:医生工作强度不稳定;护士工作强度大、种类多,直接面对患者的时间长(表1),如何解决?

建议的对策:医生岗位设置备班,工作强度增大时可由备班同时参与工作;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应增加护士人员数量,并进行精细化分工,合理分配不同经验人员。

2.2.3 安全保障

现存的问题包括:防护物资不足;防护面屏、防护镜有“起雾”现象;防护服不合身,影响密封效果(表1),如何解决?

表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首批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工作层面现状

建议的对策:通过科技创新,应尽快解决防护面屏和防护镜“起雾”现象。医院管理人员和相关科学技术人员应积极解决一线人员的防护物资数量和质量问题,为抗疫胜利提供保障。

2.3 生活层面

2.3.1 饮食

食欲下降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普遍的身体不适之一(表2)。现存的问题包括:医护技人员的班次不同,如何保证其休息时能吃到热的饭菜,避免生冷食品影响肠胃功能,降低身体免疫力?如何在保证食物供应的同时,减少食物浪费?

建议的对策:按照人员班次提供工餐,提供不同份量的饭菜,同时照顾少数民族人群的饮食需求。

2.3.2 睡眠

入睡困难和易醒在医生、护士中更常见(表2)。现存的问题包括:如何保证不同班次人员的休息互不干扰?如何解决原有睡眠质量恶化问题?

建议的对策:尽量按照医务人员的不同班次安排单人宿舍。建议提供临时助眠药,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务人员保证充分的休息。

2.3.3 身体舒适度

疲劳和疼痛感在医生、护士中更常见(表2)。现存的问题包括: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工作强度较大,如何减轻医务人员的躯体不适?

表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首批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生活层面现状

建议的对策:运动、冥想和放松练习可以减轻身体紧张和不适感,中医调理也有助于改善身体机能。可在医务人员休息处安放健身器材,有助于医务人员进行身体拉伸和放松。

2.4 心理层面

不良情绪如紧张、担心、委屈等在护士中更常见(表3)。现存的问题包括:部分人员因疫情才被调至发热门诊工作,相关工作经验不足,如何减轻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隔离期间,如何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表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首批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心理层面现状

建议的对策:不同工作背景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合理配班,提供针对疫情的心理防护方法,提供心理咨询热线,加强人际资源支持。

3 讨论

截至2020年5月28日,中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84 547例、治愈79 790、死亡4645例,现有确诊112例、无症状413例、疑似5例、重症4例。全球累计确诊5 712 408例,治愈2 431 286例,死亡353 137例,现有确诊病例2 937 985例[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4月21日公布的疫情,在2002年11月至2003年7月全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流行期间,全球共报告SARS临床诊断病例8096例,死亡774例[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长,部分患者无发热症状[4],总确诊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均较SARS显著增加。发热门诊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筛查、诊断、隔离和治疗的重要环节,其工作对于疫情防控具有重大意义。马斯洛将人的需求理论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5],及时关注和满足医护人员的基本需求,是为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疫情防控的关键。

本研究表明,抗疫一线人员的持续工作时间在4~6 h 较为合适,岗位备班可灵活应对工作强度的不稳定性。安全保障主要取决于口罩、防护服和防护面屏等防护物资是否充足合理。饮食和睡眠保障是满足生理需求的重点,提供临时助眠药,可在一定程度保证医务人员的休息,有研究表明短期使用(2~3个月)苯二氮卓类药物并不会造成认知损害[6]。运动设施是医务人员在缓解压力和躯体不适时的有用措施,既往研究表明,跑步机运动能有效改善焦虑症状[7]。

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需求值得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们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一项2年随访研究表明,44.1%(30/68)的SARS患者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8],新冠肺炎疫情同样对医务人员构成了压力。既往文献提示,护士对工作场所不适应和不友好的经历可能与焦虑及职业耗竭呈正相关,同时焦虑也部分介导了护士对环境的适应力[9]。医务人员较常出现紧张、失眠、酒精或药物滥用、焦虑和抑郁[10],可能与高强度的工作、低年龄、单身、独居及工作年限短等因素相关[11]。Nickell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SARS期间20%的医务人员有抑郁情绪,其中护士的发生率为45%。王发强等[13]对40名医护人员的研究结果显示,SARS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50分,高达80%的医护人员为自己不能有效治疗SARS而自责。针对医学生的巴林特小组工作有可能减轻医生的应激相关情绪反应[14]。疫情期间的心理支持是减轻情绪反应的应对策略,这在SARS相关研究中也已提到[15]。为满足该需求,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为各类人员提供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各类人员心理防护使用手册》,并同时提供了微信版和音频版[16]。

人际资源和应对方式中,同伴和家人支持是重要的资源。既往研究表明,夜班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以及家人与夜班医务人员的沟通,对提高“以患者为中心” 的医患关系作用较大[17]。复杂的工作内容和严重的病患诊治均可能增加医生的职业耗竭,除同伴支持可减轻焦虑、紧张和自责等情绪外,医院和科室领导对医生的支持也是重要的有利因素。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为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本研究的调查方式为电话访谈,缺少对发热门诊及休息场所的现场深入调查。第二,为切实保证医务人员隐私,本研究访谈记录均采用匿名的书写记录,无录音记录,部分资料可能记录不够详尽。第三,在研究分析中,由于研究结果的时效性,未采用定性研究相关软件进行分析。

综上,本研究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协和医院首批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进行定性访谈,探讨医务人员对工作的主观感受和建议,贴近医务人员需求,可为后期发热门诊及时调整工作内容和形式提供依据,并为全球抗疫提供经验。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北京协和医院医务人员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分层培养小组模式运行情况的评估与分析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招收进修医师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