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景观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以涿州市邵村花田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项目为例

2021-02-03贾冉旭王健慧马博涵耿一然曾紫茵车晓雨王燕龙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花田文化景观太行山

贾冉旭,王健慧,马博涵,耿一然,曾紫茵,车晓雨,王燕龙

(河北农业大学 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环境资源和基础设施这些“硬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像文化景观导视系统这样直接影响到体验者满意度的“软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1]。文化景观导视系统不仅仅是作为游客游览景区时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更是当地文化、地域特色的直接体现。好的文化景观导视系统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具有深远意义,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从而带动景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学者对于导视系统设计的研究多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不同类别导视系统的设计研究。此类著作主要为针对广场、城市公园或者高校图书馆等不同类别的导视系统的功能定位和设计准则方面进行归纳和研究,以求形成整体导视系统空间的连贯性[2-4]。另一方面是对于导视系统所展示的内容以及造型风格设计研究。此类著作大多从导视系统的符号图形设计、文字信息设计、色彩系统设计、材质设计和造型风格上进行分析研究[5-7]。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场地文化与导视系统的结合以及文化景观导视系统对场地形象宣传展示的相关研究则较为匮乏。因此,以涿州市邵村花田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为例,提取相关的地域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Logo设计中,并提出邵村花田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文化景观导视系统的设计方案,以期对文化传播及景区的形象宣传起到积极作用。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导视系统发展较早,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就已经设立导视系统学科。最初研究学者在导视系统视觉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设计标准和规范,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学者对于空间规划方面提出了“认知地图”和“导视链”的理论,树立了空间整体概念,促进了导视系统整体规划设计,进一步完善了导视系统理论体系[8]。20世纪90年代,国际旅游市场逐渐成熟,由精神文化市场为导向的旅游产业受到极大关注,人们开始认识到树立完整品牌形象于旅游景区的重要性[9]。导视系统是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在旅游产业的推动下,导视系统设计开始注重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目前国外在导视系统的尺度、信息量、平面形式、材料等方面都已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架构体系,导视系统研究已进入成熟阶段。

在规划设计实践方面,导视系统发展较为完善。在设计阶段上,导视系统设计与景观规划同步进行,形成连续、准确、有效的引导;在设计形式上,研究场地的景观特性,选用合适的色彩、材质、尺度等要素,设计出与环境协调的导视系统。如Schelokovsky Khutor森林公园的导视系统设计运用绿色、木质材料,凸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公园主题,并与周边绿色环境协调。新加坡海湾花园导视系统设计,以新加坡独有的山竹果子为主色调,花园和园林的美化都遵循这个基调,导视系统与环境结合十分紧密。在地域文化的体现方面,采用多种创新的方式与场地地域文化结合,如英国莫尔德镇导视系统运用历史插图和海报,将小镇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图文的形式融入导视系统,增加文化认同感。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导视系统发展较晚,对于景观导视系统的认知呈现不足。20世纪90年代时,导视系统还被简单的理解为“标志”“标识符号”“公共标识”,到21世纪,“导视设计”词汇诞生,设计界才对导视系统有了全新的认识。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设计理论体系,研究方向也呈现多样化,涉及导视系统的规范、功能、人性化设计、材料应用等各个方面,但对于空间环境的规划和文化要素结合以及导视系统的分级方面研究较少。

在规划设计实践方面主要经历了从照搬、模仿、再到系统的发展过程[10]。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地域文化和古村落的发展受到重视,文化景观导视系统设计需求增加,导视系统在设计中也出现一些问题。

导视系统规划设计不足,存在导视盲区。导视系统的设计大多只重视平面表达,不注重空间规划。虽然出入口的标识系统较为完善,但是道路的交叉口,支路上缺少必要的方向指示牌,导致导视系统没有起到连续的指导的作用,阻碍了有效信息的传达。

导视系统在色彩、质感、形式设计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不足。由于国内的导视系统设计大多在场地规划建成之后进行,设计时采用千篇一律的设计模板,标识牌的色彩、质感和设计形式与场地的主题和周边环境结合不紧密,出现导视标识系统突兀的问题,造成景区质量下降。

导视系统的地域文化展现不足。导视系统设计呈现出有文化无个性的特点,导视系统中有文字和图示语言的文化要素,但是文化要素提取不够精炼,表达方式较为呆板,没有达到提升场地品牌形象的目的。

2 邵村花田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现状研究

2.1 邵村花田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现状

2.1.1 区位概况 涿州市位于北京西南部、地处京津冀三角地带,涿州城区距离北京天安门广场直线距离为55 km,紧邻北京房山区和大兴区,是首都经济圈中的重要节点城市。邵村花田位于涿州市的西北部,西邻太行山,地处胡良之上,区位优势明显。

2.1.2 文化资源 邵村花田是涿州古八景之一,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自古就有“北方小江南”的美誉。其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 400多年的历史,清朝时期以“邵村花田”为中心的涿州贡米闻名遐迩,京畿稻作文化广为流传。

邵村花田是历史上的“稻地八村”的核心地带,这里的村民踏实勤奋、人情浓厚、节俭淳朴、不追求浮华。纯净的自然风光、古朴的人文情怀,共同构成了邵村花田的传统古村落文化。

此外,邵村花田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易学家邵雍的故乡,年少时邵雍种植的稻田便在邵村花田之中,邵雍儿时历史故事浓缩为邵雍文化代代相传。

2.1.3 场地规划 邵村花田景观分区见图1。

图1 邵村花田景观分区Figure 1 Division of Huatian Landscape in Shao Village

驿站以打造田园综合体为目标,着力发展集生产、旅游、体验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景观产业。在该目标指导下,驿站规划有生产区和核心区2个区域,其中核心区包括停车场、湿地栈道、荷花塘、邵雍雕像、农家乐、鱼塘、蟹岛、戏水场地;生产区包括水稻种植田、油葵种植田、莲藕种植田、蔬菜大棚、管理建筑、林荫步道。此外,邵村花田太行山农业驿站结合不同季节的使用特点积极开展田园体验项目,力求做到“一场多用”,如在水稻种植田中举办插秧比赛,冬季在鱼塘之上举行滑冰比赛,在林荫步道上开展“健步走”等活动。

2.2 邵村花田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导视系统现状

通过对邵村花田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的调查发现,驿站入口设置有邵村花田稻米的宣传牌,核心区和生产区内部具有简单的定位导视和定量导视,如“荷香渔村”“花田蟹岛”标识牌以及鱼塘旁边的“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的警示牌。

就邵村花田的导视系统来说,其不具备完整的导视系统设施,现有的标识牌在图示语言表达、色彩搭配和文化展示方面均呈现不足,需要专业的导视系统规划加以完善,从而达到提升场地品质的效果。

3 邵村花田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文化景观导视系统规划设计

3.1 邵村花田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文化景观导视系统规划

为保证导视系统的系统完整性,导视系统的设计根据景区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分级来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分别在景区不同级别的道路上放置不同功能的导视系统,从而达到导视系统的连贯性与科普性统一。根据景区的功能分区和道路分级,本次导视系统的规划设计从空间角度上分为一级导视系统、二级导视系统、三级导视系统与方向提示及警示系统。

一级导视系统见图2。

图2 一级导视系统Figure 2 First-level guidance system

在邵村花田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文化导视系统的规划设计中,一级导视系统为景区总平面导览图,主要包含景区总平面图、景区名称、景区Logo和景区语音讲解二维码。一级导视系统设置在景区入口空间,便于游客入园时的空间识别;其具有较大的体量感,易于发现,且方位指向醒目清晰。

二级导视系统见图3。

图3 二级导视系统Figure 3 Secondary viewing system

二级景观导视系统是景区导视系统,主要包含当前景区平面图、当前景区与周边景区的位置关系、景区Logo和当前景区语音讲解二维码。二级景观导视系统设置于景区主要道路和支路交接的区域,主要以提供当前景区的景点分布及与其他景区的联系,体量适中。

三级导视系统见图4、图5。

图4 三级导视系统——指示导视牌Figure 4 three-level guide system—indicating guide board

图5 三级导视系统——到达导视牌Figure 5 Three-level guide system—arrival guide board

三级导视系统分为指示导视牌和到达导视牌。指示导视牌主要包括当前景区名称、当前景点与周边景点的位置关系,为游客提示当下位置以及到达周边景点的路径;到达导视牌主要包括当前景点名称、当前景点标识图形、景点信息以及文化故事和景点语音讲解二维码,为游客提供当前景点的信息或文化故事等信息。三级导视系统设置于景区支路游线上,尺度宜人,便于游人的阅读。

方向提示系统和警示系统见图6。

方向提示系统对游客心理具有暗示和确认功能,放置于岔路口,便于游人在行进途中确认方向。警示系统可以确保游客在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爱护景区中的公共设施和自然环境,放置于有安全隐患或生态脆弱的地方[11]。

图6 方向牌和警示牌Figure 6 Direction signs and warning signs

3.2 邵村花田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文化景观导视系统设计

3.2.1 形态设计 在设计形式上,通过调研场地周边的景观风貌,对景区周边一些古村落的旧式坡屋顶式样进行了抽象提取,在整体形状上采用坡屋顶的形态意向,使得导视系统整体上更易于识别,更具独特性;在颜色上,选用褐色和深棕色偏木质的色彩来更好的烘托景区的田园氛围,并使其与周围环境更加协调。

3.2.2 材质选择 在材质选择上,选择更加生态环保并且能够体现天然肌理,贴近乡村风致的软瓷材料,其稳定性和耐候性都较为优良。既可以达到景观导视系统外观的需求,又响应了国家环保号召。同时,标识面板采用激光镂空,且内置LED灯带,将景区名称等重要信息镂空,并在方向指示设计中加入可发光材料,满足游客夜览的需求。

3.2.3 文化提取 在文化要素的提取上,除提取坡屋顶样式应用在导视牌的外形上,在导视牌上的线型上,模拟周边太行山连绵起伏的山形,采用起伏样式的流线;在导视牌的底纹上,抽象提取了场地古时的“稻作文化”,进行了导视牌内容的丰富,从而进一步延续场地文脉。

3.2.4 Logo设计 设计农田肌理元素提取见图7。

图7 农田肌理元素提取Figure 7 Extraction of farmland texture elements

首先把握Logo的易于传播易于识别的特性,在方案中主要运用简单图形,抛去繁杂的设计。通过我们对场地情况的资料收集,了解到场地主要是以规整的农作物种植为主(水稻、油葵、莲藕),并对场地农田的肌理进行提取。

Logo骨架形成见图8。

图8 Logo骨架形成Figure 8 Formation of Logo skeleton

对“邵村”二字的首字母“SC”进行了提取和变形,构成Logo的整体骨架形态,亦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邵村花田处于群山连绵的环境之中。

Logo中屋顶的形式代表我国北方乡村传统的坡屋顶民居,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续场地的记忆,最后整合以上几点稍加处理后设计出了邵村花田的Logo。

Logo设计方案见图9。

图9 Logo设计方案Figure 9 Logo design scheme

整个Logo中的要素涵盖了“邵村花田”这个名字,并且右侧运用毛笔旋转笔锋,带给人一种生态野趣的感觉,将游人立刻带入到乡村田园的情境之中。预设Logo的阴图和阳图,以适应不同的材质、环境、工艺等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3.2.5 基于地域文化的景点标识图形设计 景点标识图形设计见图10。

图10 方向牌和警示牌Figure 10 Direction signs and warning signs

选取了水稻种植田、鱼塘、邵雍像和荷花塘几个主要的景点进行标识图形的设计,将景点内容呈现为简单的场景图,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形成版画风格的标识图形。整体图标为黑白配色,看起来简洁明了,也便于进行阴阳图的制作。

4 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导视系统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国外的的导视系统发展已趋于成熟。在设计阶段上,导视系统设计与景观规划同步进行,形成连续、准确、有效的引导,保证了导视系统的系统完整性;在设计形式上,导视系统能通过选用合适的色彩、材质、尺度等要素,达到与环境协调;在地域文化的体现上,采用多种创新的方式与场地地域文化结合。但国内导视系统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导视系统的系统完整性和风格统一性虽逐渐被设计者所关注,但忽略了将文化元素引入对于导视系统对景区形象的展示与宣传的重要性。

以邵村花田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为例,通过对当地特点与文化的提取与融合,形成了一套规划系统、风格统一、文化突出的文化景观导视系统。借此抛砖引玉,希望相关从业者能更加重视景观导视系统在景观中的重要性,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猜你喜欢

花田文化景观太行山
感恩生活,给生命一树花开——读《花田半亩》有感
4D空间下文化景观粒子的形态价值与应用场景分析
近20年国内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太行山写生》
文化景观粒子云的界定与度量
《手绢上的花田》——童话故事里的慈悲与温柔
太行山(外二首)
花田奶奶的神秘包裹
郑燕宁景观设计作品
太行山上忆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