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鸳鸯绣出从教看, 要把金针度与人
——《让真情自然流露》 习作指导

2021-01-31胡务娟

师道(人文) 2021年8期
关键词:木棉花习作校园

胡务娟

“胡老师, 您今天的作文分析太好了, 能把课件发给我学习吗?” 这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 在刚刚结束的四年级语文质量分析会后跑到我的座位前腼腆地问。 我受宠若惊。

在此, 我要特别感谢教育局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王梅老师给予我一个这么好的机会, 让我对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调研测试的作文批改进行反馈。 这道作文题恰好就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写一件令你心怦怦跳的事情。 这次习作检测的是教材里的单元作文, 检测的意图, 一是检验我们的单元习作教学是否落实到位; 二是考查学生是否会抓住一件事来写, 写清事情经过, 写出当时的感受。

为了做好这次习作分析, 我认真地去解读四年级第八单元习作教材, 思考该如何来指导孩子们写好这篇文章。 不容置疑的是, 习作在教材中的分量加重了, 语文教学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 已经更多地关注表达, 并逐渐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写作的状况。 另外, 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编排了一个习作单元, 而且是按照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序列有计划地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 从而突破习作教学的重难点。

习作单元是一个具有 “向心性” 的整体, 所以, 教学时我们要有单元意识、 整体意识, 既要前后知识融合, 也要遵循先后次序。 科学的做法是: 先学习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 从读中悟写, 初步领悟习作单元中的语文要素; 接下来,学习习作平台, 通过回顾精读课文, 结合具体语段把悟到的写法与同学交流, 内化语文要素, 梳理习作要点, 明晰写作策略, 形成写作的基本图式; 紧接着让学生 “初试身手”, 在实践中检验学到的写作策略。 而习作例文则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和借鉴的范本, 学习写作就是在模仿中实践, 在实践中模仿, 最终走向创造。

要想让学生写好四年级第七册第八单元 《我的心儿怦怦跳》 这篇习作, 教师必须先解读好教材,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注重习作教学的序列性, 有梯度地把每一个环节(训练点) 落实好, 如此便能写好一件事, 在叙事中表达真情实感也能水到渠成。

具体操作是: 先给孩子们提供写作题材 (打开写作的思路), 提供一些优美词句 (为孩子们建造作文大厦提供 “砖瓦”), 然后还要教会一些具体的方法给孩子们搭搭桥, 最后要舍得花时间让孩子们去写, 去修改。 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把习作单元落实到位, 训练好学生的习作能力, 学生自然会真情流露, 有东西可写, 写得真实, 写得出彩。

真是 “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恰好, 我任教的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的主题是 “让真情自然流露”, 教材中提供了两组表达情感体验的词语, 一组是积极的 (畅快、 欣喜若狂、 激动、 欣慰、 感动、 归心似箭、 盼望……),一组是消极的 (惧怕、 追悔莫及、愤怒、 愧疚、 难过、 忐忑不安、 沮丧……), 这些情感体验不刚好跟“我的心儿怦怦跳” 相吻合吗? 我毫不犹豫地把这次习作分析的经验分享给我的孩子们, 也让他们在课堂上小试牛刀。 孩子们都能把这件事写清楚, 并且能够通过动作、 神态、 语言、 心理等细节描写把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 这个单元的习作要求是: 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 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情感有所变化的把变化也写清楚。虽然孩子们的这篇文章已经符合单元习作的要求,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到底缺了点什么呢? 一时间我似乎说不上来。 于是, 我再次回到教材。 哦, 原来我还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单元提供的资源, 尤其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作品 《匆匆》, 里面的经典语句应该让学生学会积累与运用。 而节选自史铁生先生长篇小说 《务虚笔记》 的 《那个星期天》一文, 人物的心情变化刻画得细腻而传神, 从期盼到兴奋, 再到焦急、 懊悔、 失望最后到绝望。 作者用跳房子、 拨弄蚁穴、 翻看画报这些具体的事情, 以及看着辽阔的天空不断移动的云彩, 和那绿色的荒草丛与空空落落的院子自然而然地写出内心的焦急、 兴奋和寂寞的情感。 更为绝妙的是文中相对应的光线也产生了变化, 从阳光明媚到光线渐渐暗下去, 再到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失, 最后是一派荒凉。 (这种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 事或景物之中, 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的写法也是本单元习作的方法之一) 还有这个单元的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和 《阳光的两种用法》, 都是 “让情感自然流露” 的习作范文, 孩子们都可以仿其神,或仿其意, 或仿其路, 或仿其格,或仿其法进行练习。

孩子们还有一百多个日子就要与熟悉的校园、 敬爱的老师、 亲密的同学告别了, 时间匆匆而过, 昔日在校园里生活的两千多个日子一定会勾起他们无限的美好回忆, 激发他们潮涌般的思绪, 为何不就地取材, 让他们寻找过往的美好, 自然抒发自己的真情呢?

于是, 午饭过后, 我便兴奋地邀约班里的小作家林慧盈同学一起漫步校园, 重拾往日的美好回忆。

“胡老师, 瞧, 看见这些可爱的小屁孩, 仿佛看到了曾经的我们——懵懂无知, 天真可爱。” 我们穿过大广场的玉兰花丛, 与排着整齐队伍去午休的低年级孩子们不期而遇, 小盈笑嘻嘻地说道。

“呀, 火红的木棉花真好看,这可是我们写作的源泉!” 来到生物园, 小盈弯下腰, 惋惜地拾起掉落的木棉花。 “往日的小路已经不见了, 但我们的回忆却永远留在这里。” 走进生物园深处, 小盈一下子兴奋起来!

“芒果树下, 两个小不点快乐地跳房子, 然后手牵着手蹦蹦跳跳地奔向了育德园, 多么的天真无邪! 她们回眸的瞬间, 让我们跌进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回忆里!” 看着这些画面, 小盈看起来思绪万千。

“荡起秋千, 荡回童真的梦!喔, 我们的小脚丫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大脚丫, 校园里布满了我们的脚印, 每个脚印都记载着美好而动人的故事、 快乐而幸福的回忆。”从生物园走到校园的游乐场, 小盈感慨地说。

“如果生物园是我们的小乐园,那么大操场就是我们的大乐园! 有美丽的幕布陪伴着我们成长, 藤蔓虽然枯萎了, 盘虬交错的回忆缠在一起, 表面上虽然已经凋零, 但那熟悉的场景再次映入眼帘, 美好的回忆会重新生根发芽!” 来到大操场, 小盈的话匣子一打开打开了,滔滔不绝!

…………

午休的校园最静谧! 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把我们从回忆的长河里唤回来! 与其说是我陪孩子找回往日的美好回忆, 不如说孩子陪我找回往日珍贵的情怀。 这一幅幅画面都是珍贵美好的记忆……

我们知道, 文字的力量向来在于情感, 正如诗人白居易所说的:“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文章有了感情, 才有灵魂, 才能跟读者产生共鸣。 没有比由衷而发的感情更能打动人心的了。 朱自清先生也认为, 能够将自己的 “实感” 充分表现的, 就是好文学。 因此在他的《匆匆》 里, 每一句话都让人回味无穷, 百读不厌。 因为他是把 “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 抒发自己的情感。”

当情感有所变化, 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在抒写细腻的情感变化中让真情自然流露, 对于这种方法还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 真情在哪里? 真情就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 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用心去感受, 真情时时刻刻与你我相伴。 重游校园, 重拾往日的美好回忆, 孩子们的真情在校园的一草一木、 一花一鸟、 一人一物中流淌着灵动而诗意的烂漫——

潘钧源: 看呐, 那含苞待放的火焰花仿佛在一瞬间绽放, 六年来所有的回忆在一瞬间涌入, 这不正是我们的写作灵感吗? 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物园, 谁料它已经面目全非了, 只有脚下那条小路依稀可见, 大树的树枝摇摆着, 仿佛诉说着我们曾经的快乐。

钟德彬: 一年复一年, 校园里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我们的欢笑。六年是快乐的回忆, 也是匆匆的旅程。 我们离别的日子也快到了, 所以, 我们格外珍惜在校园里的时光。 人变了, 物变了, 但我们的心永远不会变。

区宝文: 回眸的那一个个瞬间, 是多么美好。 玉兰花在校园里怒放, 我们在校园里度过的六年时光, 花开花落, 伴随我们成长的脚步。 玉兰的叶子还是那么嫩绿, 那么葱郁, 曾经的那份童真遗忘在回忆的某个角落里。 面对熟悉的画面, 那份童真便不请自来。 成长不就是这样吗? 一次又一次的告别,一次又一次的相遇。

…………

“鸳鸯绣出从教看, 要把金针度与人。” 作为老师, 我们不仅要把绣出的鸳鸯给学生观赏, 还要把绣鸳鸯的金针 (方法) 传授给学生; 我们不仅要把好的文章给孩子们阅读, 还要把写出好文章的诀窍传给他们, 让孩子们在写作路上有说, 有笑, 有爱。

附学生佳作

那一刻,我的心儿怦怦跳

赵 晗

窗外, 漆黑如墨, 虫儿啾唧地叫着, 风呼呼吹着, 在这情景下,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人害怕的晚上……

那是一个6 岁的夜里, 当时,爸爸妈妈都要工作到很晚才回, 那晚也是我第一次一个人睡。 在睡前我还是非常开心的, 我早早地上了床, 裹在被子里想要睡个好觉。 但随着夜色渐渐深了, 我也越来越紧张了, 窗外的风一阵急一阵停, 吹得树枝嘎吱作响, 仿佛有什么东西进了屋。 我的心不由得一阵抽搐,“扑通” 地跳个不停。 我全身缩在被子里, 一动不动, 连口气都不敢喘, 深怕有什么东西在屋子里。 加上前几天看的恐怖片, 老觉得床底下、 窗帘后面藏着人。 就在我紧张得手心冒汗时, 好像大门后面有一个魔鬼, 一阵 “嗒嗒” 声响了起来, 脑子里的想法令我越来越恐惧,我壮着胆子下了床, 连鞋都没敢穿,就急忙拿起一旁的棍子, 弯着腰,一小步一小步悄悄地向门走去。

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巨大的捶门声, 吓得我棍子都掉在地上, 脚一软直接趴下了。 “会不会是残暴的匪徒, 知道我一个人在家, 想要谋财害命呢?” 一时间, 各种恐怖的想法从我脑中出现, “我要完了!”就在这时, 我听到了爸爸的声音。原来, 是爸爸没带钥匙, 又以为我睡着了, 才大声叫的门……

跌进 (节选)

林慧盈

所幸, 当你再次站在绿幕前,用心去听, 那些回忆仍然会伴着笑声应召而来。

但是不够, 还不够, 我无法忍受这些欢笑变成曾经! 同时一种疑惑从我心底升起: 六年的回忆, 难道只有这一丁点儿吗? 太少了……我又向她请求, 渴望沉浸在回忆的河流里, 渴望更多、 更多的回忆。晶亮的眼眸眨了眨, 时光逆流。 我一脚踏空, 跌进时间的流里。 不知为何的惆怅和空虚被回忆的激流冲散, 取而代之的是浓郁的花香。 晃荡着的波涛映出缤纷的碎影, 粉与白交错, 紫与红相衬, 花香已然融于水中。 我闭上眼, 放开重心, 放任花香浸没了头顶。

我睁开了眼。 炽热的火焰在眼前张扬着、 跳动着。 稚嫩的声音从耳边传来, 七嘴八舌地争执着。“这棵树为什么没有叶子哇?” “因为它的营养都给了花朵吧?” “真的! 花好漂亮哦!” 声声稚嫩的声音在植物园上空飘荡着。 一切从这里伊始, 那源源不断写作的热情,正是从这片熊熊燃烧的火焰中腾然而起的! 以金色的花蕊为源头, 以烈火的花瓣为接洽, 以一旁胡老师那激情昂扬的引导为传承, 这片不灭的薪火, 永远在我们的心中燃烧绽放出源源不断的写作热情!

二三十平方米的生物园里, 簇拥着一棵又一棵的植物, 那些熟悉的身影纷纷重现: 腊肠树, 是两个小小的臂弯所能围绕的环抱; 紫荆花, 是我们字里行间跳跃的精灵;小小的蝌蚪, 是我们想象中古灵精怪的黑影……这里是我们小小的乐园、 写作的源泉。 这小小的几方土地里, 挤满了我们稚嫩的回忆。 我们的喜怒哀乐, 所有的回忆都和花香缠绕、 融合。 回忆融在花香之中, 那若有若无的清香便是回忆的味道吧! 花香永在这植物园中徘徊, 回忆与他同在, 那么——木棉花开了, 回忆便在园中绽放; 若它谢了, 还有其他的花草树木轮流传承, 这些回忆便也永盛不衰吧!

“我把我的回忆, 都找回来了。”

缺失的拼图都陆陆续续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那些遗忘的记忆,我都一个不漏地把它们从时光的角落翻了出来, 擦去岁月的蒙尘, 放入心中最柔软的角落珍存。 一幅宏大的时间之流在眼前奔腾而下, 完完整整, 什么也不缺。

足 迹

胡贝嫣

时间如水东流, 谁把流年偷换, 六年时光缓慢而迅疾。

最后半年, 一切都发生着变化。 今天, 我们正和平常一样在小广场上漫步, 忽闻一串清脆欢快的笑声, 循声望去, 看见两个一年级的孩子, 在明媚的阳光下, 手牵手, 边笑边跳房子。 看着她们, 一脚踏空, 我陷入回忆的流里, 索性闭上双眼, 让自己一点点沉溺……

我随着流水, 飘到了生物园。自从高年级的我们搬到了博学楼里后, 我们许久未踏足此地了。 这里变化太大: 曾经那两座剥落了漆的昆虫雕像被移走, 曾经布满了泥泞的青石小路被铲掉, 换成了平整的水泥路面。 那一大丛没脚踝的植物也被挖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间办公室, 生物园角落那个曾养满了小蝌蚪的水池也只剩下了枯枝败叶。

当时的我们, 怀着怎样好奇而忐忑的心情来探索这里啊! 对当时的我而言, 这里简直像原始森林一样神秘。 我朦朦胧胧地回忆起, 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 曾在胡老师的带领下观察小蝌蚪。 大家都痴迷地望着那一条条乌黑的小东西, 扭动着细小的尾巴。 天真幼稚的我们看到这奇特的一幕, 无不拍手惊呼。想再走近一点儿, 咦? 怎么不动了?原来鞋子都陷进潮湿的淤泥中了。

我沉溺在回忆中, 抬头, 一排绯红 “扑通” 一声掉进水里, 激起层层涟漪。 我清晰记得, 是它——木棉花。 刚入学的时候, 胡老师就带着我们去看了木棉花, 我们从未看见过如此奇特的花: 花瓣又大又厚, 底下像一只杯子, 微风一吹,一朵朵木棉花被吹落至水面, 在回忆中浮浮沉沉。 我们第一次看见它时, 也是这样的落英缤纷, 我们一拥而上, 满地疯抢, 一边比赛谁捡得多, 一边又不留神踩坏了好几朵, 一边互相埋怨, 一边又有几朵从不堪重负的怀中掉出来。

我往更深的回忆里沉淀, 恍恍惚惚, 看见了小广场边的游乐园。画面逐渐清晰, 那个老秋千仍在眼前晃动, 那个掉了漆的跷跷板仍在一上一下地起伏。 我合上眼, 那架秋千从前坐六个人都绰绰有余, 现在, 时间和幼稚的回忆大概早已挤满那个狭小的空间了吧!

这个画面一闪而过, 很快, 我又发现自己置身于一面 “绿墙”前, 环顾四周, 原来是操场。 这面绿墙, 我再熟悉不过。 六年了, 这里种满了炮仗花、 牵牛花和百香果。 它们定时开放, 六年来, 几乎它们每次开花的时候, 胡老师都会带着我们去观察, 记录它们的成长, 然后小组聚在一起讨论。 老师不允许摘花, 但大家看着那一朵朵娇艳的花瓣, 心里像有只爪子在挠一样痒痒得很。 为了得到一朵花,我们要不就是眼巴巴地蹲着, 期待它的茎自己松掉, 要不就是趁老师不注意, 一把将它揪下来, 却不小心拽下一整根藤蔓, 惹得大家一阵大惊小怪。 当然,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它们的样子。 比如我, 得到花之后第一步是把那根细长的花蕊取出来, 再用手指一寸寸地捏, 捏到末尾, 用舌头一舔, 一滴花蜜就滴在了舌头上, 一直甜到嗓子眼儿。

曾经的繁华都已凋零, 盘虬交错的枯藤好似纷乱交错的回忆。 我轻轻睁开眼, 回忆的潮水不知何时已经退去, 我浑身被它浸泡得暖洋洋, 软绵绵了。 回忆洗刷了时间的蒙尘, 才发现, 校园里早已布满了我们成长的足迹。 那一串串脚印,从刚开始的踉踉跄跄, 深浅不一到后来的铿锵有力, 稳步如飞, 才恍然, 六年了啊!

原来已经走了这么远, 原来还要走很远……

猜你喜欢

木棉花习作校园
木棉花开
木棉花
木棉花英雄花
木棉花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