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文学之美 反思教育之责
——《六说文学教育》读后感

2021-01-30广州市海珠区聚德东小学简细荣

师道(教研) 2021年8期
关键词:文学史文学大学

文/广州市海珠区聚德东小学 简细荣

《六说文学教育》是陈平原教授写的一本书。陈教授在书中说,教过小学、初中的语文,教过大学的文学史,参加过中小学、大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所以由他来讲文学教育,既有生活实践,又有高度的视野和深层的思考。这本书前面的内容是讲大学的知识,很难理解;后半部分谈论的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看了之后颇有感触。

陈平原教授的“六说”,更多的是从整个宏观的视角来看待文学教育问题。在他看来,一方面,应该尊重语文教育的专业性,大学教师应当对介入基础教育保持警惕,除非以基础教育为对象进行了深入持久的研究,否则不要轻易在这个领域“指点江山”。另一方面,应该打破基础教育和大学语文教育之间的壁垒,现在的情况是“大学教师是大学教师,基础教育的教师是中小学教师”,两者如楚河汉界般泾渭分明。事实上,在民国时期,中学教师进大学教书,或者大学教师到中学兼课并不鲜见,比如钱穆、朱自清、朱光潜等,因此,应该努力缝合大学与基础教育之间的裂缝,“大学教师良莠不齐,基础教育的教师则同样藏龙卧虎”。更重要的是,不管基础教育还是大学,语文课或人文学科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起大学,对学生影响比较大的当然是基础教育阶段,因此,深刻影响到学生的志趣与情感与教师是有一定关系的,但班主任(语文教师)的影响力尤为特出。”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格,是基础教育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工作。”

诗意的丢失可以说是文学教育最明显的标志。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作者则分别谈到了大学文学教育和基础教育语文教育的一些问题。

在大学文学教育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文学教育以“文学史”课程为中心。“文学史”是二十世纪初由西方引进的舶来品,与西方的“科学”精神、“进化”观念以及“系统”方法一脉相承,这与中国传统文学教育中注重技能训练的“辞章之学”差不多。教学模式是多样的,但“以文学史为中心”所造成的结果肯定是:“这一大堆关于文学流派、文学思潮以及作家风格的论述就让学生生搬硬套地记下来。所以,造成了学习中国文学史的文学专业毕业生,有可能对于‘中国文学’听说过的很多,但真正沉潜把玩的很少,因此,常识内容很丰富,但学习的兴趣就不高。”于是,随着“文学史”课程的一家独大,教书的蜻蜓点水,听讲的走马观花,文学教育出现了极大的偏差,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就会缺少了兴趣,影响了审美趣味与思维能力,最后文学专业的学生都不再阅读了,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也就可想而知了。

关于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书中也是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释。为此,要注意多个方面的因素,比如,正确对待考试的指挥棒,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必须纠正语文“投入产出比很低”的观点,根据它影响的力度来看,不仅仅对高考的成绩有影响,甚至对人的一生也有影响,所以,语文老师应该把“如何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这作为重心工作来抓,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养成求知的欲望以及学习的好习惯,语文教育的重要立场是帮助学生记得乡土、记得乡音、记得父老乡亲。在这里,作者特别提及了一个观点——提倡“有难度的学习”——只讲“悦读”,而不讲学习中可能遇到的艰难险阻,那是不可信的。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强,语文学习需要督促的,特别是学习经典内容时更加要给予指导,“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攻破难关,而不是降低学习的难度应付而已,从而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的时候‘方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而针对PPT广泛运用以及慕课的风起云涌,作者特别强调了坚守教学中“面对面”传统的意义,关于课堂——教师必须盯着学生的眼睛,照顾大多数学生的趣味,特别是语文课,不能闭着眼睛“满堂灌”,夸夸其谈,而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专注度,同时,要有师生互动的“现场感”,时刻都有相互之间的交流。

猜你喜欢

文学史文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我们需要文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