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音乐课堂中创造性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1-01-30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师道(教研) 2021年8期
关键词:创造性音乐课堂

文/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张 莉

何谓创造?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刘佛年曾解释,“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都可以称得上创造”。

而对于音乐而言,其从创作、表演到欣赏,均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必须通过音乐的教育教学去构建,才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培养学生自身的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发散性思维等心理及生理过程。音乐其本质上具有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等特征,那么更是需要发挥音乐教学的创造性,以更进一步提升受教育者的音乐综合素养。

为此,音乐更需要创造性教学,这是“教师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多种音乐素材,即兴地探索声音,根据自身经验进行音乐创作的活动”,是近年来音乐教育领域不断探索的新型教学方式。多样化的音乐教学能拓展学生的音乐视角,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最重要的是以教学创造激发学生创造,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贯彻到音乐教学中去。

一、兴趣入手激发创造性

实际上,大部分的学生在中学阶段逐步具备了汲取知识的主动性,而对于音乐教科书中的内容,无论兴趣与否,由于自身学业过重、家长对他们升学的期望过高等因素,他们的学习重心也自然而然地偏向文化课程,并在其认为的“无关紧要”课堂上产生“有时间不如多做作业”的心态。那么在这既定的多重困境之下,音乐教学必须作出创新之举措,把音乐作为抒发、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为前提,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课堂,以达到既释放其心理压力,又可学习到音乐基础知识的效果。这便是笔者探索道路的最终目的。

1.抛砖引玉,导入教学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前文所述的音乐课堂现象可见,为教学内容而仅谈其本身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其教学效果不理想亦是理所应当。这正是因为音乐本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故而,艺术课堂也无需固守传统,应为了引起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音乐教师本身就应具备综合的教学能力。例如课堂开始前与学生开展非音乐类的话题,旁敲侧击,从而触发学生对音乐课堂内容的兴趣,营造理想的教学氛围。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就曾尝试此种方式,效果显著。

比如在某音乐教材的的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教学任务,笔者便设计了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课前先自行了解和收集我国各地方的地理特点和民俗风情,音乐方面的教学内容正式开始前让学生互相分享和讨论他们所收集的内容,观看民俗风情照片,在此铺垫下,笔者再引入本次音乐课的主题内容,由此一来,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也大幅度提高。这种教学方式是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导位置,由他们收集资料并在课堂上互动讲解,促使其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2.营造氛围,活跃课堂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到音乐的美并且学到相关知识。那么,有了良好的课前导入,其实就已初步形成氛围活跃的课堂。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换言之,营造一个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

例如合唱作品中的《大漠之夜》是一首别具特色的合唱作品,其以沙漠、骆驼为主题,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人生哲理。合唱是需顾及声部之间的合作配合,产生和谐音响关系的演唱模式。这对于未经过严格的专业音乐训练的学生而言,无论是作品赏析还是演唱,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创设与教学相关的生动形象的情境,首先让学生观看了配乐沙画表演视频,畅谈与沙漠、与骆驼有关的绘画、诗词等,再通过让学生分声部演唱这部作品,身临其境体会这部作品所描绘的大漠之景的美感。在这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学习歌曲,达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二、学科融合促进创造性

音乐专业教育从自身培养目标出发,重视前者,而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亦从自身的培养目标考虑,而侧重于后者。因此,广义的音乐创作学习,是“自我实现创造性”的学习。“自我实现创造性”的学习在音乐学习上就是在求知、探索的领域,大胆、勇敢的自我认可,鼓励他们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实践“自我实现创造”,更需要融合性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来带动他们。

1.音乐与舞蹈相融合

音乐与舞蹈本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二者均为人类情感表达与交流方式。同时也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音乐无形,属于听觉艺术,它的独立性更强,音乐的非具象性也激起人类对音乐的想象,但其艺术表现的张力较为单一。而舞蹈有形,属于视觉艺术,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更是难以与音乐分离,失去音乐的舞蹈就如同丧失灵魂的傀儡。因此将音乐与舞蹈相融合于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中,能达到1+1>2的效果。

笔者在2006年参加“全国中小学生校园集体舞”实验工作会议和培训之后,曾结合阿根廷舞蹈“探戈”设计一学年两次的集体舞课程。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虽显羞涩,但稍作磨合很快就能投入到舞蹈的学习当中。随着音乐律动而舞动的他们,正是对高强度的学业压力进行了短暂的释放。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少年,在社交礼仪等方面也是一块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集体舞中对每个人的肢体协调性、与同学之间的默契配合、沟通交流均存在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都是对学生进行艺术与素质教育二者并行的有效途径。

2.音乐与文学相融合

自古以来,“诗”与“乐”亦是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我国现存的所有诗词,其实质都曾有音乐的痕迹,只不过因传统文化对音乐的不重视,导致记谱法发展迟缓并不如西方记谱法更为系统,因此流传至今,我国大部分的诗词已经无音乐,只有少部分还留存在明清俗曲中。如今的现代人仍在追求诗乐一体的呈现,尤其是在流行音乐领域创作了许多以古诗词或近现代诗歌为歌词的作品,如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的《花好月圆》,以著名文学家木心《从前慢》为词的同名歌曲等,都是词曲完美搭配的经典佳作。

现今的学生大都是在流行音乐文化下成长,上述作品正是许多年轻人能接受的,会喜欢的作品形式。但仅停留在流行音乐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传统音乐和西方的古典音乐作品等是全人类宝贵的音乐遗产。达到音乐与文学的融合教学,需要更具巧思的方式进行。笔者认为,可以“如何为诗词、文章选配背景音乐”为教学主题进行。笔者根据收集音乐资料,将其以风格、情绪等因素编排。在课上聆听经典的音乐作品,并要求描述乐曲所呈现的意境,然后让其以小组形式为文学作品选配合适的音乐背景,并由他们随着音乐朗诵作品。例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可与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文学作品《春》搭配,以营造了一种别具一格的田园美景。从而,使学生知晓,音乐与文学结合时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还能从中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和文学各自的美感。

3.音乐与美术相融合

音乐与美术虽都是艺术学科,但后者与舞蹈一样,也属于视觉艺术。具象性的艺术呈现,带有非常独立意识的表达属性,这使得音乐与美术看起来毫无关联。但实质上两者均为美育的强力武器,且均有相似之处。正如印象派绘画和印象主义音乐的呈现,是让许多人容易忽视的方面。

印象派画家受当时的光学理论影响,绘画中更注重光影与色彩的运用,喜用点彩的笔触模糊不同色块之间的界限,不拘泥于细节,更在乎整体的印象呈现的朦胧美,尤其是对自然景物在不同时间下光与色彩的捕捉,极为生动,如莫奈曾画过181幅各种光影、各种形态的睡莲;而印象主义音乐深受其姊妹艺术的影响,其代表作德彪西的《月光》,总以协和与不协和的音程和弦柔和交织,多线条的旋法进行,自由散漫的节奏,如斑驳光影婆娑流动,呈现出一幅神秘而朦胧、云烟氤氲的画面感,这与印象派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音乐创造性教学就是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用创造性的思维学习音乐,让他们能够乐在其中,才能受益无穷。这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建立,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审美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成效。

猜你喜欢

创造性音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美在课堂花开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音乐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