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期以教学共同体形式促进ESP教学发展

2021-01-29杨梅王丽萍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

杨梅 王丽萍

摘    要:文章针对后疫情时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师面临的挑战,以商务英语教学为例,给出应对策略。强调ESP教师必须要转变思想,迎接改变及至主动求变。核心观点是ESP教师间应积极形成教学共同体,运用好同伴教育,克服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为培养复合型专业英语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教学共同体;ESP(专门用途英语);主动应变;积极求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3-0001-02

一、ESP教学展大势及ESP教师面对的挑战

自2013年我国政府倡导提出“一带一路”发展策略后,受到了许多国家的欢迎。习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提出“五通”倡议: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 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1]。要想实现这“五通”,语言,尤其是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起着铺路作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特别指出,要大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及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一带一路”建设等急需的懂外语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等,这使得ESP的发展在近年来逐步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界所关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线上教学猝不及防地得到普及。定制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教育趋势。万物互联,这对本身就起步晚,发展慢的中国的外语高等教育ESP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ESP是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所学的专业有关的职业英语,如商务英语、畜牧兽医英语及法律英语等。大学英语课程和ESP的不同在于,大学英语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是以语言知识来提高交际技能为最终目的。ESP是以行业知识为出发点,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的职业知识储备以及满足社会不同行业的特殊需要。ESP是与社会职业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具有专业化水平高,目的性强的特点。此外,ESP教学目的是通过精选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内容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相关资料,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词汇,以期提高学生针对科技文章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不是系统地用外语讲授某一门课程。

ESP要求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掌握基本英语语言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行业知识,而现实状况是英语教师普遍缺少行业知识。这自然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从基础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的顺利转型。多位ESP研究学者指出,教师角色在不同的英语教学法和教学理论流派中被赋予不同的涵义,但ESP教学对教师角色要求更高[2-3]。

以商务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为例。早在2012年,国际商务英语专家Evan Frendo在和顾曰国教授探讨发展“大师复盘模式”这个话题时就以商务英语教师为例,指出商务英语教师面临三个主要挑战:第一,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英语作为从事商务活动的工具来教学,而不是作为学术科目来教学。将两股力量整合对商务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第二,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没有真正商务工作场景的工作经验却被要求教授在公司工作环境才使用的商务英语,这就存在很大的职业问题。第三,商务英语教师如何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及合作。鉴于商务英语教学所培养的对象将来绝大部分要从事涉外经贸和商务工作,商务英语中的英语是交流工具而不是学科,大学商务英语教师应调整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思路,真正把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来教学[3]。

同样的三个挑战适合用于教授其他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师。有学者给出学术共同体的渊源、内涵和如何在ESP教学中的建立给出相关建议[4],但其研究过分侧重学术、理论,可操作性不够强。那么面对自己在专业不足,还要培养专业人才英语的情况,打铁还需自身硬,ESP教师除了由学校等相关教育部门组织的职业培训项目,提升自己的行业知识和信息外,自身有哪些应对策略可选呢?

二、ESP教师应对挑战的可选策略

(一)ESP教师自身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师共同体谋取发展

团结就是力量。在社会科技加速度发展变化的今天,ESP教师作为教师变化的媒介,可以与跨学科的相关专业教师形成教学共同体,互通讯息,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学科最新进展,在遇到专业问题时,也可及时相互请教,事半功倍。ESP教师在本学科内部也可以形成教师共同体,通过集体研讨备课、互通有无和协同发展,促进专门用途英语学科的发展。ESP教学共同体可依据共同体内教师们已有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对学生进行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学生就业市场及职场的应对能力等各个层面的教学内容进行探讨。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大名校网课平台多,优秀网课的数量也灿如繁星。ESP教师如果想谋求自身发展,应主动引进国外高校的特色专业,并与学校自身特色相结合,拓宽教学研究领域,积极利用网上有关工、农、理、医、法、文和艺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打造精通各种专业的国际型创新人才。

教师共同体应共同积极推进理念变革:丰富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坚持问题导向、情景学习和案例探讨,引导学生立足实践中的问题去探究发现;培养思维能力、突出文化意识并注重交流实效。ESP教学方法可由“教师教,学生学”转向“教师,教学生学”,教学过程中注重由“教师”转向“教练”,教学对象学习目标由“学会”转向“会学”。凡此种种,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学理念,利用学生是数字时代原住民的特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热情。

(二)ESP教学共同体应以前瞻式的眼界和创新

促进学科发展

虽然专门用途英语的教研实践在中国刚刚起步,但专门用途英语教师一定要有责任担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援引教育部提出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及有挑战度,在教学摸索过程中取法乎上,努力打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金课”。坚持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复合性、实践性和人文性;坚持教学内容覆盖语言、专业、跨文化及人文知识体系;坚持课程思政性、能力导向性、思辨创新性、知识复合性、实践实务性和人文通识性等。变革课程建设理念,坚持多元化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

具体到教学过程,ESP教师教学可将教学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

1.教学设计阶段。因为课前准备教学资源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分析学情,根据具体的学情制定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并通过学情分析科学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问题,智慧选择有用媒介,如学习通、QQ直播和录播;批判性地选择教学材料,查验信息内容的正确性;完全掌握标准软件。利用网络资源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为学生量身定做相关微课或指定线上慕课学习资源,预留问题和作业,以便学生熟悉相关知识内容。

2.实际课堂教学阶段,即教师应将专门用途英语能力的培养融合于课程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广泛运用 presentation(陈述),groupdiscussion(讨论),in-class debate,problem-solving(问题解决式),role play(角色扮演),hands-on activities(动手操作),field visits(实地考察),interview with experts(采访)等趣味性与有效性兼具的教学活动,进行融合式教学;“闪电”总结,给予学生快速、及时和频繁的反馈,强化学生学习效果,使学生体验不同的学习经历。

3.课后反思与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ESP教师共同体又能很好地发挥作用。ESP教师共同体应努力借助早期录影,直播反馈分析,对理论假设、教学方法及其效果等进行评估、互评。应采用诊断式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成就进行评价,对自身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反思,不断完善课堂教学。

要强调的是ESP教学中角色扮演和工作场景模拟是常用且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学习者可以在实际活动中学习未来工作场景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虽然现场教学取决于实际课堂状况、教学具体目标和真正可用的资源,但教师也应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及发展特点,为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并在同时以学业导师的身份,给学生辅以思政教育的心灵滋养。

(三)利用和创造条件,走出教室,在做中学,

在親历中学习

ESP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敦促学生共同广泛地收集并跟踪专业信息,加强专业素养,并创造条件,进入具体的专门用途英语的工作场所,亲历目标语篇,使自己的教学和反馈更适合社会发展也就是学生就业的需求。ESP还应实现学测一体,以测促学。通过测评,要让学生在乐学、会学和学会三个层次上层层递进。总之,要想“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学生在未来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ESP教师必须敢为人先,积极创新。

三、结语

后疫情时代,ESP教育更应紧跟时代变化发展,ESP教师须通过形成不同的教学共同体,弥补自身专业不足,聚焦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培养,按纲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英语基本功、人文与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商务知识、畜牧兽医知识和法律知识等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着力打造ESP金牌核心课程。创新性地为ESP方向的学生提供他们专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英语知识结构及能力构架,争取为企业、国家乃至全球提供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宇明.“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N].人民日报,2015-09-22.

[2]蔡基刚.恢复专门用途英语学科地位学理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3]李玉香.教师发展“大师复盘模式”:以商务英语教师发展为例——顾曰国和EvanFrendo访谈录[J].中国外语,2012(6).

[4]张樱子,唐秋莎,刘莎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ESP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4(1).

[责任编辑  姜    雯]

收稿日期:2020-06-09

作者简介:杨梅(1970—),女,陕西绥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界2020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对外经济文化话语建设研究”(2020Z30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以新媒体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思政课教学放及效果研究”(J1903211)

猜你喜欢

专门用途英语
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改革探索
护理英语课程需求分析与研究
ESP对军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