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牌战役守“国门” 回乡不褪黄埔色
—— 记二分校十七期同学周万政

2021-01-29夏红艳

黄埔 2020年6期
关键词:国门黄埔军校同学会

夏红艳

周万政,又名周文天,贵州遵义人,1921年10月出生。1939年7月,考入湖南武冈二分校第17期步科。1941年7月,军校毕业,到国民党18军18师54团重机枪连任少尉、中尉排长,后调任特技集训队区队长、军部军务处见习参谋、军直属运输连副连长等职。抗战胜利后返乡,复入镇(远)遵(义)师管区思南团管区任中尉副队长、副官,第49军249师746团2营连长、副营长,后随部队在贵州水城起义。1951年,在贵阳市税务局工作。1958年被划为右派。1978年平反回原单位工作。1989年退休,现定居贵阳。

今年5月,我第一次见到百岁黄埔老人周万政。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听他给我讲了一堂生动的抗战历史课。跟随周万政的讲述,我们仿佛走进了当年的烽火岁月,热血青年纷纷投身抗战一线,誓死抗击侵略者的画面一一浮现在眼前……

目睹颠沛之苦 立志投考黄埔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不久,周万政所在的遵义城里来了一批从东北逃亡过来的同胞。“他们高唱《流亡三部曲》,痛诉日寇在东北大地上烧杀掳掠的暴行。”那年周万政10岁,但至今记得当时的情景。

1939年2月4日,日军18架轰炸机编成“品”字队形分三队入侵贵阳上空,对贵阳城中心进行了约3分钟的轰炸,共投弹129枚,其中燃烧弹39枚,史称“二·四”轰炸。那年,周万政18岁。“听说了贵阳大轰炸的事情后,我知道,日本人已经打到了家门口,要想过太平日子,只有把他们赶出去。”周万政决心投身抗日,保家卫国。

7月,黄埔军校在遵义设考点招生,周万政十分欣喜,顿感参军杀敌、保家卫国的机会来了,于是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考试,通过层层选拔后,顺利进入黄埔军校湖南武冈二分校17期步科。

“由于当时西南地区交通条件艰苦,道路崎岖难行,加之正值抗战艰难时期,学校无法组织车辆赴遵义接入学的新生,只能派遣老师带领大家从遵义徒步前往湖南报到,途中每人每日发放4角钱伙食费,饿了就吃两个粗面馒头果腹,渴了则取山涧溪水或路旁泉水饮用。炎炎夏日,湘黔地区天气多变,不是烈日当空,便是大雨倾盆,这使得我们白天不是顶着似火骄阳赶路,就是冒着倾盆大雨前行,晚上则露宿野外与蚊虫蛇蚁‘同寝’。就这样,我们跋山涉水历时30余天终于成功到达湖南校区报到。”关于黄埔的入学经历,周万政娓娓道来,“当时根本不觉得苦,因为想着自己正一步一步地接近军校大门,即将持枪挎刀上阵杀敌,浑身就充满了力量,越走劲越足。”

进入军校后,周万政被编入7总队4队。他认真学习战略战术,刻苦训练杀敌技能,很快便褪去了青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血洒训练场 亲历石牌战役

1941年7月,周万政从军校毕业分配到18军18师54团3营机枪连,在鄂西前线防守长江两岸,阻击日军西进。其间,周万政奉命率队赴董家坡前线与日军对峙,日夜坚守阵地,数次打退日军的进攻。

由于周万政军事技能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后来被调到特技集训队任区队长,负责训练士兵使用枪榴弹、手榴弹、刺枪劈刀等技能。一次训练中,有数枚手榴弹未爆炸,周万政与另外3位区队长为了查清原因,将手榴弹拆开,取出雷管放在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后取出检查,不料在检查过程中雷管突然爆炸,周万政左手3根手指当场被炸断。伤愈后,他被调到团部从事宣传工作。1942年,周万政先后调任军部军务处见习参谋、军直属运输连副连长等,后来又被调回军直属输送连任副连长。

/ 周万政(左)杨瑞堂(中)李文华(右)三位同学应邀参加大型纪录片《横空出世——贵州抗战记忆》开机仪式。

1943年5月,鄂西会战石牌战役打响。周万政在军部参谋部任职,主要负责作战指令下达及作战信息收集,因此对石牌保卫战的情况非常了解。据周老自述材料记载,“如果说三峡地区是最后的国门,石牌则是一道门栓,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也是日军进攻重庆必须要夺取的重要目标。在这场战役中,我国军队以江防石牌要塞为中心,以清江流域为战场,诱敌至鄂西崇山峻岭、溪流峡谷中,一举歼灭。18军11师师长胡琏奉命坚守石牌要塞,立下‘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的军令状,并给父母妻子分别留下遗书,誓死保卫石牌。1943年6月,日军从水陆空三个方面猛攻石牌要塞,志在必得,我军誓死御敌,战役的猛烈程度可想而知。战役中,我军将士先以手榴弹轰之,继而提枪肉搏,阵地数十次易手,又数十次夺回。阵前尸如山积,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其间,我国空军携飞虎队飞临助阵,开启了全线总反攻。同时,我军79军、66军及时赶到增援,攻克渔洋关;121师攻克公安,并与185师攻克枝江。进而我军取得全面胜利。这场战役共歼敌25000余人,击毁敌机45架,汽车75辆,船艇122只。”

石牌战役成为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为数不多的一次以弱胜强,并最终以较小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著名战役。

不愿内战当“逃兵” 回乡不褪黄埔色

抗战胜利后,周万政不愿参与内战,便当了“逃兵”返回家乡。返乡后,复入镇(远)遵(义)师管区思南团管区任中尉副队长、副官,主要负责征兵工作。后又加入49军249师746团任营长,直至随部队在贵州水城起义。

1951年10月,周万政被安排到贵阳市人民政府税务局工作。1957年,被划为右派送到遵义磷肥厂劳动教育,1978年底平反。重回工作岗位的周万政如获新生,工作积极努力,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9年退休。

退休后,周万政与老伴定居贵阳安享晚年的幸福时光。周万政继续发挥余热,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活动和当地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活动,整理并撰写自己的抗战文稿,同时为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遵义市档案局等提供抗战史料。2015年,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与有关部门、贵州电视台合拍《横空出世——贵州抗战记忆》3集电视纪录片,周万政作为抗战老战士代表应邀出席开机仪式。

/ 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机关干部看望周万政。

/ 周万政看杂志。

谈到当今社会发展,周万政目光坚定、满怀憧憬:“我们拥有今天的美好生活,要感谢我们的祖国,感谢中国共产党,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能参与其中是我一生的荣光。我为自己投身黄埔感到骄傲和自豪。于我而言,时光虽变迁,黄埔不褪色。”

猜你喜欢

国门黄埔军校同学会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浅谈黄埔军校卫生与营养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同学会
妈妈的同学会
何国门
月嫂变“金”嫂 走出国门也吃香
走进“传媒艺术黄埔军校”——广视学院
耄耋老人带着风筝走出国门
留学同学会之超级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