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国受降”的黄埔少校通讯官
—— 记五分校十四期同学夏禹声

2021-01-29华廷凯夏阳黄埔后代

黄埔 2020年6期
关键词:黄埔日军云南

华廷凯 夏阳(黄埔后代)

夏禹声,男,1920年农历三月初二生,贵州湄潭人。1937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五分校14期通信科。1940年,编入云南交通大队,配属于步兵第3、4旅,先后任通讯员、无线电总台副台长、无线电第5台台长。后调至步兵第5旅,随部队驻防云南蒙自一带,阻击日军进攻。1944年,所在部队改编为中央陆军第93军22师,任通讯连上尉连长、加强连少校连长(正营级)。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随22师开赴越北区(越南河内)受降,负责在海防、定南接收日军通信器材。1978年,在湄潭县从事中学英语教学,70岁退休。

1920年,夏禹声出生在贵州湄潭县,家乡茅坝是典型的高原坝子,水美物丰盛产水稻,这里清朝乾隆年间出产的“贡米”,享有“米中茅台”之美誉。

家中遭变故发奋勤读书

幼年的夏禹声生活在一个富裕家庭,他先在私塾发蒙读书,接着便在家办学校就读。后来,家中遭遇土匪抢劫。更为不幸的是,父亲因税务纠纷与区长亲属发生口角,遭到枪击不幸辞世。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年幼的夏禹声备受打击。

1935年,夏禹声到贵阳达德中学读书。校长是谢孝思(著名书法、国画艺术家),校董是黄齐生(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的舅舅),两位先生都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达德学校也成为当时传播革命思想和青年追求进步的地方。两位先生和学校老师经常给青年学生们讲述日军侵略中国的种种暴行,尤其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华民族饱受的欺凌和灾难,激起了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面对灾难深重的国家,夏禹声思想日渐成熟起来,国家兴亡、民族大义在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于是,当年赴贵阳求学的初衷也慢慢发生了变化,用他自己的话叫“家仇慢慢变淡,国恨心头日增”。

投笔从戎路 拼死阻顽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大江南北掀起全面抗战高潮。许多热血青年竞相奔赴抗日前线,夏禹声也下定决心投笔从戎,毅然选择报考黄埔军校。经过层层选拔,夏禹声如愿被黄埔军校第五分校14期通信科录取,从此开启了从军抗战的新征程。

1940年4月,夏禹声以优异的成绩从黄埔军校毕业,被编入云南交通大队(隶属于云南省政府)任少尉通讯员。这时,日军正企图从云南边境入侵中国,云南的抗日形势颇为紧张。进入部队不久,夏禹声因为军事素质过硬,从少尉升至中尉,担任设在昆明市五华区圆通山的无线电总台副台长。不久,调任无线电第5台台长,配属于步兵第3、4旅。后来又调至第5旅,随部队驻防云南蒙自、金平、屏边、建水一带,阻击日军对云南边境的进攻。

为了加强滇南防务,国民政府军委会决定将60军由江西调回云南,在滇南重组第1集团军总部。1943年,日军经常对中国军队的无线电台进行侦测定位,并用飞机在天上排成许多层“人”字阵形对中国军队进行侦察或轰炸。那时候,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日军战斗机在最上层护航,轰炸机在下面几层排列飞行轰炸,所到之处被炸得惨不忍睹。当时,夏禹声所在部队正在云南屏边驻防。他和战友们常常挖“猫耳洞”式的地窖保护通信设备躲避敌机轰炸。一次,日军飞机又对夏禹声所在部队狂轰滥炸,整整历时四个昼夜,同时在地面发起猛攻,战斗异常惨烈,阵地一片狼藉。在这次轰炸中,夏禹声所在的通信部队再次成为敌机轰炸的目标。眼看敌机飞临,夏禹声赶紧把通信设备放进地窖,由于所挖地窖太小,通信设备虽然放进去了,但他自己的大半个身子露在外面。紧接着,日本飞机扔下的炸弹倾泻而下,飞来的弹片从夏禹声的右臂划过,立刻削掉一大块皮肉,夏禹声当即鲜血直流,经简单包扎后继续战斗。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的夏禹声,继续保障电台联系畅通。直到战斗结束,他才转到战地医院,后经半年治疗才痊愈,至今他右手臂上的疤痕仍然清晰可见。

/ 夏禹声给第二军医大学学员讲述抗战往事。

1944年底,夏禹声所在部队改编为中央陆军第93军22师,他任通讯连上尉连长,不久升任加强连少校连长(正营级)。

喜获日军投降讯 “跨国受降”显荣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当天,夏禹声作为通讯连连长随部队正驻守云南建水。他像往常一样打开电台收听战事新闻,忽然收听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开始还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等仔细确认后,夏禹声喜出望外,立刻飞奔到师部,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向师长龙泽汇报告。听到这个重大喜讯,龙泽汇一时间也没缓过神,后来见夏禹声十分严肃、认真的样子,当即大喜,随即解下腰间的勃朗宁手枪“啪”地拍在桌上,命令夏禹声赶快将这个好消息报告军部。夏禹声盯着桌子上漂亮的勃朗宁手枪看了看,军人爱枪的天性自然流露出来,高兴的龙师长也看出了夏禹声的心思,立即说:“你赶快把这个喜讯报告给军部,回来我把手枪送给你。”事后,龙泽汇将心爱的勃朗宁手枪送给了夏禹声。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到军营时,官兵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沉浸在欢庆胜利的喜悦中。

抗战胜利后,中国战区积极准备受降事宜。在16个受降区中,越北受降区(受降地点是越南河内)备受关注,因越北受降区是唯一一个境外受降区。中国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卢汉为受降主官,负责接受越南16度纬线以北地区,而夏禹声有幸成为“跨国受降”的光荣一员。当时,他所在的22师奉命紧急赶赴北越区接受日军投降,夏禹声随队赶往越南重要城市海防、南定等地,主要负责接收日军的通信器材。受降期间,苟延残喘的日本士兵仍负隅顽抗,企图把通信器材扔入河中,幸好被夏禹声看到,他当时就与一名日军中佐发生了肢体冲突,最终成功阻止了日军将通信器材沉入河中的企图,顺利完成了接收任务。

无悔从军路 难舍黄埔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夏禹声返回家乡,投身到中小学英语教育中,为家乡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当地黄埔工作,热心社会活动。

2016年夏天,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抗战老兵慰问团到湄潭县慰问,登门拜访夏禹声。慰问团的师生对夏禹声说:“今天,我们来到湄潭看望您,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抗日英雄、民族英雄,感谢您为国家独立、民族自由做出贡献。”夏禹声回答:“青年军官们,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只是一名黄埔生,只是中国军人的一员。当兵就是为国家出力,为民众尽责,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自由是军人的天职。当时我们有一个口号——只要有一个日本侵略者在我们国土上,就要彻底把它消灭干净!现在,保家卫国的重任就寄托在你们这些青年军人的身上了,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本领,保家卫国,打击侵略,维护和平。”

/ 夏禹声重游五分校留影。

2019年,年届百岁的夏禹声在家人的陪同下重回昆明五分校旧址,找寻当年就读黄埔的足迹。

每当回忆起自己亲历抗战并见证“跨国受降”的岁月,夏禹声总是心潮澎湃,既感慨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无悔当初投笔从戎就读黄埔的人生选择。

猜你喜欢

黄埔日军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欢迎订阅《黄埔》杂志 《黄埔家书》增刊
黄埔老兵陈生华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法国大使馆旧址 为避免日军轰炸迁建于南山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在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拯救生命的“华小姐”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