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青羊区:推动建设社保经办标准化服务工作

2021-01-28吴选玮蒋奇勇

四川劳动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青羊区经办网点

文/吴选玮 蒋奇勇

近年来,成都市青羊区通过抓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应用、专业化提升,加快建设标准化服务平台,获得了“成都市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表彰。今年5月,青羊区社保服务大厅入驻青羊区政务中心,设置服务窗口18个,共有62名工作人员。

全面建成社保经办标准化管理服务体系

服务集中,工作前移,推行“标准化”经办服务。按照“一制五化多平台”要求,在服务大厅设置综合服务区、前台受理区、后台审核区、自助服务区、咨询服务区、接待会谈区、等候休息区7个功能分区,设立统一规范的形象标识标志,完善无声叫号、短信提醒、大屏动态显示等排队叫号系统。

业务下沉,服务延伸,建立层级化管理服务平台。按照“三级管理、四级服务、重心下移,就近就地”建设要求,在全区设立16个社保经办服务网点,并按每个街道2-3人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实现各街道社保业务全覆盖。2014年以来,完成社保40项服务内容下沉,基本建成“15分钟服务圈”。

服务规范,统一管理,优化基层服务供给。梳理经办服务项目,推行社保网点业务经办管理制度、社保网点公共服务事项经办流程、社保卡业务经办流程,提升规范化水平。紧扣“综合柜员制”要求,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创新推出社保政策“微课堂”,进一步提高经办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加快提升基层平台信息化水平

以“1+5”信息系统为依托,打造社保服务“新平台”。依托成都社保经办3.0信息系统,实现大厅计算机、打印机、排号系统等设备全部配备,每个柜台计算机、激光打印机、电子签名设备以及身份证读卡器、3D摄像头、指纹识别器“三合一”集成高拍仪全部配备,推动业务协同处理和资源共享。

以线下平台为基础,巩固社保经办“新模式”。在经办大厅设置11个综合一窗服务窗口、2个社保卡服务窗口,按照业务板块分类推进线下150项业务“一窗通办”。其中,综合业务柜台实现受理企业和个人征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等21项相关业务“一窗式办结、一站式受理”。

以线上平台为保障,拓宽个性服务“新手段”。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引导全区13000余家企业开通网上经办业务,企业可自助办理参保缴费、单据管理、资料上传、离退休人员管理等11个大项80余项业务,实现“24小时政务服务”。保障智慧终端服务,在全区16个基层服务网点、77个社区网点设立人社服务“一体机”100余台,方便群众随时就近办理社保业务。

全力推进“四川人社事、最多跑一次”改革

开出服务清单,实现全流程再造。按照“三级四同”标准,详尽梳理全区社保领域“仅跑一次”服务事项,并通过“流程再造”,将40项社保服务细化梳理为150种业务办理情形,精细化程度达375%。

强化政务信息公开,实现全透明服务。按照分级分步原则,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及时公开“最多跑一次”事项。紧扣全区建设“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在汪家拐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先行试点,加强社保、就业、计生等相关部门协同服务,以点带面推进公共服务“一站式受理”。

转变服务理念,实现主动上前服务。紧扣群众满意目标,做好监管服务“加法”,严格执行“一事一标准”服务规则,强化专业能力和作风建设,提升工作人员上前半步、主动服务意识,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社保窗口”和“服务之家”。

扎实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深入基层调研问计。深入基层网点、企业单位收集各行业各领域政策需求,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形成信息管理、信访、风险防控、政务服务8类30余项制度性措施。

建立动态培训机制。开展社保经办“提能工程”,开展经办人员素质摸底,制定动态学习计划和能力提升档案;配备业务导师,轮流安排科室工作人员参训,并适时组织闭卷考试,以考促学提高干部职工学习主动性。

创新便民惠民举措。针对“涉老”高频服务事项,通过拓展服务渠道、优化经办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探索推进养老待遇资格“静默认证”,办好人社领域民生服务“开门一件事”。同时,推出社保经办“服务外卖”业务,视情况安排专人为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上门服务。

猜你喜欢

青羊区经办网点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青羊区:多措并举持续发力 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1年“成德眉资”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在成都市青羊区举办
“就”在青羊 伴你启航 成都市青羊区举办2021年“新就业,新生活”现场招聘活动
聚焦“能打胜仗”全面提升网点竞争力
基于EVA-BSC的农村银行网点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