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思考

2021-01-28刘静

四川劳动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郫都区工商户经办

文/刘静

据初步调查,成都市郫都区有关外卖、快递、网约车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发生交通事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经社保经办部门对2020年以来的工伤保险参保数据查询,郫都区外卖、快递行业申请工伤保险的案例为零。解决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工伤保障问题,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迫在眉睫。

郫都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情况

截至9月,郫都区共有19.5万余人参加工伤保险,同比增加23%。在工商注册的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新形态企业主体约700家,从业人员8349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约1800人,约占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21%。

郫都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生产技术类和生活服务类行业,分为三种用工方式。一是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稳定就业从业人员。此类人员保障完善,均规范参加社会保险。此种用工方式占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5%。二是个体工商户。有雇工的工商户约300家,从业人员1828人,参保率不到10%。在物流、快递、外卖、网约车等行业,50%以上的从业人员属于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通常与企业签订劳务外包协议,没有建立正式劳动关系,无法直接纳入现行工伤保险保障范围。三是灵活就业人员。如家政服务、直播带货、健身教练等,均未参加工伤保险。

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难点

因工作时间不固定或劳动关系不明确等原因,在制度层面无法以职工身份参加“五险”。新业态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创业群体、个体工商户与法人之间建立合伙人关系等情况,这些群体普遍对个人的社保权益认识不够,主动参保的积极性不高。新业态生活类行业多数从业人员年龄在16-28岁之间,他们参保意识不强,参保率普遍偏低。

促进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举措

着力提升参保覆盖面。建立以参保为前置条件的从业准入制度,特别是流动性较大、责任主体不明确的行业,由行业主管部门强制性为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各类社保权益类投诉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依法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中劳动关系明确的职工社保权益,规范企业参保行为,着力实现法定群体全覆盖。

优化社保经办效能。设置专门的经办窗口,为新业态从业人员及时办理参保、待遇领取、社保关系转移等业务。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积极引导新业态从业人员通过“成都社保”等手机平台办理社保业务,不断提升经办服务水平,保障新业态参保人员公平享受各项社保待遇。

积极推广职业伤害保险。大力宣传,鼓励有条件、有需要的灵活就业人员购买职业伤害保险。鼓励平台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提升平台灵活就业人员保障水平。

建立行业主体责任制度体系。工会组织拓宽维权和服务范围,积极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引导劳动者理性合法维权,监督企业履行用工责任。积极与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开展协商,签订行业集体合同或协议,推动制定行业劳动标准。

建立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保部门协同机制。成立由人社部门牵头,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参加的专项工作小组,统筹推进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机制的全面落实,并适时将新业态组织参加工伤保险情况纳入征信管理。税务部门加强与人社部门的工作协同,建立数据信息交换机制,负责组织实施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工伤保险费征缴工作。新业态发展部门负责与人社、税务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定期提供新业态组织名单和各网络平台从业人员构成情况。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与人社、税务部门建立数据交换机制,实时提供新业态组织工商登记、注销、吊销等相关信息。

创新政策宣传方式。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工伤预防宣传,推送工伤保险信息、知识,进一步强化用工单位及劳动者参保意识,营造人人知晓、人人重视工伤保险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郫都区工商户经办
加大对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为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 促企业高质高效发展
郫都区:工伤预防工作取得良好进展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基于做好对个体工商户帮扶视角的国外税务组织机构设置借鉴及建议
市场监管总局等6 部门:有序推动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
郫都区出国留学市场开发对策
郫都区出国留学的现状与潜力
四川郫都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分析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