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石刻在大学书法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2021-01-28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书法史石刻桂林

葛 亮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石刻文字被称为“活化石”,铭刻于石,载记千年,是最好的历史文化见证者、还原者。桂林历史悠久,有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发兵五十万分五军向南推进,先后击败闽越,占领番禺,征服西瓯,置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同时也开发了南疆。”[1]其独特的山水风貌吸引众多文人墨客于此,直至隋唐五代桂林已经成为南疆重要的文化旅游胜地。桂林石刻存有唐宋时期的珍稀碑刻,值得去研究开发,特别是在大学中把传统书法艺术向大学生推广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1 作为鉴赏通识内容加入书法选修课程

设置合理的课程是桂林石刻走进大学课堂的必经之路。目前大学选修课丰富多样,课程设置立体,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引进本地区特色石刻文化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能增强地区认同感,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好感度[2]。当前的书法鉴赏课需要从文和艺两个方面入手,加强书法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在文字学的基础上,观照书法文化艺术。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从石刻传拓、刻石临摹、审美风格等方面入手。

在石刻传拓课程上,学习传拓技艺能增加学生对拓本的了解,自己动手尝试传拓,能更加直观地理解拓片的制作。刻石本身和碑帖影印有一定区别,接触原石获得感性认识再加学习拓片制作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石刻艺术的文字魅力。

在石刻审美风格课程上,对学生进行关于“美”的教育是书法美育教育的重要一环,桂林石刻既有书法美又有文化美,通过对桂林石刻的鉴赏来提升对书法审美风格的全面认知。桂林石刻风格多样,千石千面,在对丰富石刻风格的对比上能够快速分辨书法风格种类,提升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2 作为书法教学资源加入书法专业课程

将成批书法作品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体展现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外部视觉特征和特殊地方感的场所环境,定义为书法景观[3]。桂林石刻形成了独特的书法景观,从书法艺术本体的角度看,石刻的表面刀凿钺刻的痕迹就是很好的研究对象,石刻文字的金石意味,结体造型的独特风格,整体风貌的古朴典雅,稀少存世的唐宋遗迹,这些都可以作为书法专业的研究对象,在技法领域,风格不同的石刻都可以是书法专业学生取法的对象,很多碑刻古朴方拙,点画奇特,饶有趣味,这种很少被人发掘的书法作品加入到书法专业的教学里来能启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开阔眼界。把本地区的石刻书法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加入书法专业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其一,桂林石刻种类丰富,需要分书体分风格地去开设课程,开设桂林石刻专项课程,专项课程下设隶书、楷书、摩崖、题记等研究课程,分类研究有的放矢。

其二,在进行书体的课程学习上适当地加入桂林石刻的内容丰富学习对象,在对比临习的过程中形成书体的立体认识。

其三,现场感受石刻和学习传拓技艺(如图1),桂林石刻大都在市区内,路程近较为方便,可集体组织由教师带领学生现场感受石刻艺术。同时书法专业学生虽然在技法上用功甚勤,但对拓片制作不甚了解,有所了解的也没有尝试过自己动手拓制石刻,可以利用桂海碑林博物馆邀请专家讲解传授传拓技艺,学生亲自上手更容易获得感性认识转而提高理性认识。

图1 拓片制作

其四,书法史论和审美鉴赏。地区书法史一般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在书法史的教学中地区书法是中国书法史课程的补充。桂林石刻在岭南书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具体石刻作品使断代书法史的学习更加立体丰富,在补充学习上与经典碑帖对比,补强书法史知识。书法美学课程需要吸纳更多的石刻来充实书法审美训练,见识越多的书法样本便能加深对书法审美风格的理解,提升书法艺术能力。

3 作为地方文化资源开展线上书法课程

随着5G时代的来临,伴随着国家“互联网+”的政策落地,线上学习逐渐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在高等院校课程里建设精品线上开放课程已经成一种普遍形式。开展线上书法课程有以下几种模式。

3.1 线上直播课程

直播课是线上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具有课程延伸性。书法教学可以通过课件幻灯片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并通过现场视频给学生演示示范书法技法,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互动。这种线上直播课的教学适用于概念性的书法史、书法理论等内容,这些都是书法学习的关键内容,适合教师进行大班制的教学。这样的线上教学可以有效提升书法的教学效率,解决目前书法教师资源紧缺的困境,能够体现线上书法教学的高效性。

3.2 创立线上一体化平台

融媒体时代需要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大众传媒手段丰富,选择更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如利用微信公众号推文、微博简短博文、开发手机软件提高桂林石刻知名度,通过校内网站与桂海碑林博物馆搭建合作平台,以校企联合的方式获得更大平台服务学生学习,这种联合方式不仅能帮助学习传统石刻文化,在课外实践、兼职、社团活动都提供了理想场所。开发手机软件平台,汇集各方力量共同搭建桂林石刻的宣传新高地,方便学生以及爱好者查阅学习的同时也对外界宣传了桂林石刻艺术。

3.3 制作线上精品课程

打造一批精品石刻书法课程,作为示范公开课供学生学习。精品石刻书法课程把桂林石刻景观与书法艺术结合,旨在宣传地方人文景观的同时发掘桂林石刻的书法学教学意义。打造线上精品课程需要做到的是石刻的整体性和丰富性,首先要注意的是横向演绎和纵向历史两个方面,纵向上以小观大,了解石刻出现的时间轴,时间轴上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事件背后的政治文化背景;横向上是对同类型石刻形制的梳理,同书体之间的归纳。因此,线上课程不能是讲座形式的泛泛而谈,而应是成规模的系统工程。

4 作为地方文化普及加入社团推广活动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大学社团组成的原始动机来自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学生自愿组建的群体性活动。目前大学生社团建设类别丰富充分体现出了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社团的建设同样也是高校教育水平和特色的体现。大学生是学习发扬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坚持文化自信,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形式把地方文化发扬光大。

首先,在学校建设社团本身是组织上的优势,平台的搭建利于学生寻找兴趣相同的朋友,为研究桂林石刻提供了交流的载体。其次,在学校建设桂林石刻社团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学校图书馆馆藏丰富,理论书籍和石刻拓片都可以被学生利用起来,这就帮助了学生学习桂林石刻艺术。再次,学校社团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指导教师,在专业书法教师、文字学教师的带领下走进桂林石刻。最后,高校在社团实践和就业上也可以联系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在社团建设过程中要与校内石刻精品课程相对应,密切配合学院课堂教学内容,在社团里形成“第二课堂”,这样的课内外相互作用,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5 结语

“宽口径”是实现地方文化普及和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指导思想,大学生是普及大众文化,弘扬文化传统的生力军,了解桂林石刻文化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加入桂林石刻艺术学习是双赢的局面。桂林石刻要得到立竿见影的普及效果势必先从高校学生入手,逐渐打通各个层级的教育领域,如在当地中小学开展生动有趣的游览、欣赏、制作等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文化,增加对当地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与社会上的文化传媒公司形成合作关系普及桂林石刻文化形成滚动宣传,提高曝光率,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把桂林石刻文化宣传好、建设好。

猜你喜欢

书法史石刻桂林
西狭颂摩崖石刻
论本科教育中书法史课程的开设与教学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桂林行
宏观构建、精微解读—《书写的形态:中国书法史的经典瞬间》读后
对书法史教学实践中的若干思考
乐!乘动车,看桂林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极简中国书法史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