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分析及提升对策

2021-01-27朱建锋杨卓张宏岩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创新投入创新人才青海

朱建锋 杨卓 张宏岩

摘 要:基于《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对2015—2020年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青海省科技创新环境不优、科技活动投入不足、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不显著已成为制约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科技人力资源较少、科技活动人力及科技活动财力投入不足、科技意识不强、科技活动产出不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环境改善较慢。提高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必须强化科技创新意识、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及创新投入长效机制、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关键词:青海 科技创新水平 创新人才 创新投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性作用。《青海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指出,“青海省产业链总体上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产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民生均衡化水平依然相对较低,现代化生产滞后于现代化生活需求;创新驱动活力不足,人才短板亟需补齐。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增强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内在活力,把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战略支撑”[1]。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數据也显示,青海省当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4528,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7219)的6272%,居全国第29位[2]。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必将制约青海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一优两高战略”的有效实施。基于此,有必要深入分析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一、青海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分析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指出:科技创新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科技活动投入是其的原动力、科技活动产出是其最为直接的体现之一;它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而形成生产力、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可以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制定的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2]。因此,通过客观的分析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有效的把握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发展现状,找出青海省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参照2015—2020年《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数据,经过汇总、计算、排序可得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青海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标值从2015年的4114提升到2020年的4528,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5年的2550提升到2020年的2691,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27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29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提升速度相对较慢,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扩大,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抑制效应在逐渐凸显。青海省科技创新环境指标值从2015年的4893提升到2020年的5128,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5年的1230上升到2020年的1948,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19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24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科技创新环境在不断优化,但是优化速度相对较慢,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扩大,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抑制效应在逐渐凸显。青海省科技活动投入指标值从2015年的2855下降到2020年的2530,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5年的3652扩大到2020年的4497,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30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科技活动投入在不断下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抑制效应在逐渐凸显。青海省科技活动产出指标值从2015年的3404提升到2020年的4230,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5年的3906下降到2020年的3328,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20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22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科技活动产出能力在不断提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凸显。青海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标从2015年的2972提升到2020年的5077,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5年的2598降低到2020年的1784,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31位提升到2020年的第27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凸显。青海省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值从2015年的6161降低到2020年的6076,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5年的1006提升到2020年的1363,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23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25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并不显著,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扩大,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抑制效应在逐渐凸显。

通过对表1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整体来看,近年来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提升速度相对较慢,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扩大。第二,从分项指标来看,近年来青海省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凸显。青海省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抑制效应在逐渐凸显。因此,青海省科技创新环境不优、科技活动投入不足、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显著已成为制约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仅仅从整体上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进行分析,想要找出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还略显不足;还需从分项指标方面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做进一步的探究。

(一)科技创新环境分析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质条件、科技意识三个方面对科技创新环境指标进行表征。将2015—2020年青海省科技创新环境指数指标值进行汇总、计算、排序可得表2:

由表1可以看出,青海省科技人力资源指标值从2015年的6049下降到2020年的5534,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5年的2510提升到2020年的3409,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23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26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科技人力资源投入处于下降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扩大,对青海省区域创新水平的抑制效应在逐渐凸显。青海省科技物质条件指标值从2015年的5049提升到2020年的6046,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5年的-241下降到2020年的-303,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10位下降至2020年的第12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科技物质条件在不断优化,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凸显。青海省科技意识指标值从2015年的3193提升到2020年的3669,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5年的1618提升到2020年的2252,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22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25位。这充分说明,青海省科技意识在不断提升,但提升速度相对较慢,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扩大,因而对青海科技創新水平的抑制效应在逐渐凸显。

(二)科技活动投入分析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从科技活动人力投入、科技活动财力投入两个方面对科技活动投入指标进行表征[2]。将2015—2020年青海省科技活动投入指标值进行汇总、计算、排序可得表3:

由表3可以看出,青海省科技活动人力投入指标值从2015年的5221下降到2020年的4426,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6—2017年的3984提升到2020年的4436,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28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30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科技活动人力投入处于下降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扩大,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抑制效应在逐渐凸显。青海省科技活动财力投入指标值从2015年的1841下降到2020年的1718,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5年的3546提升到2020年的4522,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30位持续到2020年的第30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科技活动财力投入处于下降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扩大,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抑制效应在逐渐凸显。

(三)科技活动产出分析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从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技术成果市场化两个方面对科技活动产出指标进行表征[2]。将2015—2020年青海省科技活动产出指标值进行汇总、计算、排序可得表4:

从表4可以看出,青海省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指标值从2015年的2324提升到2020年的3706,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6—2017年的3196提升到2020年的3653,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26位维持到2020年的第26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提升速度相对较慢,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扩大,因而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抑制效应在逐渐凸显。青海省科技成果市场化指标值从2015年的5024下降到2020年的5017,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5年的3053下降到2020年的2840,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6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23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技术成果市场化水平处于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较慢,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因而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

(四)高新技术产业化分析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从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两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标进行表征[2]。将2015—2020年青海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标值进行汇总、计算、排序可得表5:

从表5可以看出,青海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指标值从2015年的1254提升到2020年的2004,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5年的3884下降到2020年的3829,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30位提升到2020年的第28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凸显。青海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标值从2015年的4689提升到2020年的8149,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5年的1311下降到2020年的-259,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30位提升到2020年的第20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在不断提高,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凸显。

(五)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环境改善、社会生活信息化三个方面对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表征[2]。将2015—2020年青海省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值进行汇总、计算、排序可得表6:

从表6可以看出,青海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标值从2015年的4429提升到2020年的4684,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5年的1193提升到2020年的1414,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24位降低到2020年的第26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经济发展方式在不断转变,但转变速度较慢,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抑制效应在逐渐凸显。青海省环境改善指标值从2015年的7736提升到2020年的7804,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5年的-484提升到2020年的626,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19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28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环境改善力度在不断增强,但增强速度较慢,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因而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抑制作用。青海社会生活信息化指标值从2015年的7960下降到2020年的7323,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6—2017年的1810下降到2020年的1609,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16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21位。这充分说明,近年来青海省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在不断下降,但下降速度较慢,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因而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

通过综合表2至表5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近年来青海省人力资源、科技意识、科技活动人力投入、科技活动财力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环境改善等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扩大,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抑制效应在逐渐凸显。第二、近年来青海省科技物質条件、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在不断提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凸显。第三,近年来青海省技术成果市场化,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对青海科技创新水平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

通过综合表1至表5的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近年来青海省科技创新环境不优、科技活动投入不足、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显著已成为制约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科技人力资源较少、科技活动人力及科技活动财力投入不足,科技意识不强,科技活动产出不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环境改善较慢几个方面。

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建议

通过对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制约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主要表现为科技人力资源较少、科技活动人力及科技活动财力投入不足,科技意识不强,科技活动产出不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环境改善较慢几个方面。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强化科技创新意识

青海省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是制约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青海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意识。首先,青海省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做好科技创新主题、科技创新政策及典型案例等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增强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其次,青海省加强对政府、高校及企业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力度,通过提高创新认识、转变创新思路、更新创新模式等方式,不断提高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

(二)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

青海省科技人力资源较少及科技活动人力投入不足是制约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青海省进一步健全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首先青海省要以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宗旨,以培养优秀企业家、国内一流科学家及学术大师为目标,采用人才、基地、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有条不紊地实施知识更新工程和技能提升行动,进一步壮大青海省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其次要青海

省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人才引进平台,在借鉴其他省份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的基础上,多角度宽领域的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不拘一格的吸引人才[3]。最后要完善青海省创新人才评价及激励机制,着重健全以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以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为主体的创新收益分配机制,切实调动广大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三)健全创新投入长效机制

青海省科技活动财力投入不足是制约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青海省进一步加强创新投入长效机制建设。近年来青海省科技经费支出的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当地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且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相差较大[3]。为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个别省份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因此青海省也必须以立法的形式,采取长久有效逐步提升的方式,提高青海省财政性科技投入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并通过合理配置的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科技创新转移,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政府为辅、多种渠道融合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四)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环境改善较慢,科技活动产出不高是制约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青海省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一方面青海省要以现实为基础,在准确把握青海省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建立技术预测机制,力求做到以技术预测、科技前沿趋势分析、科技技术竞争评价、省科技重大需求分析为最终目标,有针对性的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另一方面青海省要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以“补链、强链、延链”为重点,围绕产业链现实需求部署创新链,在布局一批产、学、研、用相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基础上,建设一批集创新、创业、孵化、育成相结合的局部创新生态圈,积极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有序提高青海省现有产业链的产业能级[4][5]。

参考文献:

[1]青海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EB/OL].wwwaskcicom/news/zszc/

20201230/1132501326679shtml,2020—12—30

[2]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2020

[3]朱建锋,张宏岩青海省区域创新能力及提升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12).

[4]任志宽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J].支部建设,2020(23).

[5]洪银兴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J].中国科技奖励,2020(10).

〔本文系青海省软科学项目“青海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0—ZJ—601)阶段性成果〕

(朱建锋,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杨卓,青海大学组织人事部。张宏岩,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投入创新人才青海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公司治理、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自然人控股公司中R&D投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