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村振兴 公路先行

2021-01-27湖南省公路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汉华供图湖南省公路事务中心

中国公路 2020年23期
关键词:管养自然村农村公路

文 湖南省公路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张汉华 供图 湖南省公路事务中心

“十三五”以来,湖南大力发展交通助力脱贫攻坚。全省贫困地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11.1万公里。截至2020年6月底,“十三五”期间,湖南完成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649公里,完成重要县乡道1652公里,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17376公里;全省贫困地区累计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2公里,实现全省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县)100%通水泥(沥青)路。一条条道路相继完工、一道道关卡先后打通,为贫困地区打开了致富大门,贫困群众阔步迈上小康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农村公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如火如荼的“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湖南农村输送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织密了乡村的“血管”,畅通了乡村的血脉,唤醒了乡村古老的肌体,催生了乡村面貌的蝶变,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

“十三五”以来,湖南省“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新突破,全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PQI中等以上比例提升至86%以上,7县(市区)获评全国示范县,相关经验在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推介。更为重要的是,湖南全省51个贫困县完成公路投资1173亿元,就业扶贫精准到位,累计吸纳近2万名建卡立档贫困群众参与公路养护,为湖南省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乡村振兴当好先行。同时,湖南公路扶贫成就也迈进全国“第一方阵”。

全力建设“四好农村路”打通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截至2020年9月底,湖南省“十三五”期间新改建农村公路9.77万公里,总投资546亿元;实施3.6万个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建成4.57万公里,领先全国;农村公路管养机构、人员、列养率实现“三个100%”;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20.2万公里农村公路覆盖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1532个乡镇和约23840个建制村,等级路达93%以上、铺装率达91%以上,PQI中等以上比例提升到88.2%。人民群众对“四好农村路”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湖南省先试先行,全面实施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工作。2017年,湖南省下发了《湖南省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实施方案》(湘政办发〔2017〕65号)及《关于印发〈湖南省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湘交农路〔2017〕226号),全面开展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工作。省级通过奖补资金、专项债、一事一议资金等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共投入资金153亿元。按照“统一招投标、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建设监管”“五统一”的农村公路建设新模式,有效保障了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的建设标准、进度及质量。实行“周统计、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的工作机制。建立“县验收、市抽查、省抽验”的监管体系。公路管理部门对所有完工项目进行验收,并及时通过照片采集App,上报完工项目;有关部门按照不低于20%比例对县级验收合格项目进行抽查;省级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开展月度、季度抽验,比例不少于20%,两年来,共组织8次,累计派出52组次208人次,对全省14个市州共6121.9公里6092个进行了省级抽查。

迄今,湖南省已累计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3.7万公里,实现了“组组通”目标,毛细血管般的水泥(沥青)路畅通了三湘大地“微循环”。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3.6万个25户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全面建成水泥(沥青)路,每个自然村都将至少有1条公路与相邻自然村或上一级公路连通,全省乡村的交通条件得到彻底改善。3.6万个实施“组组通”公路的自然村中,贫困县所辖村及非贫困县贫困村共2万个、2.54万公里。道路通则百业兴,“组组通”公路成为湖南省破解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加快脱贫攻坚的“先手棋”,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公路激发扶贫新动能全力满足农民兄弟致富新期望

“十三五”以来,湖南省大力完善贫困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全省51个贫困县完成公路投资1173亿元,新改建干线公路1979公里。就业扶贫精准到位,累计吸纳近2万名建卡立档贫困群众参与公路养护。深入推动贫困地区公路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推行“公路扶贫+特色产业”“公路扶贫+乡村旅游”“公路扶贫+客货运输”等扶贫新模式,加大扶贫地区86个景区近800公里公路提质改造,推动贫困地区公路融合发展。

益阳市南县农村公路

道路通畅,产业兴旺。山高坡陡、地势险要、交通闭塞是贫困地区的“通病”。对症下药,湖南大力推动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力争乡村特色旅游主要景点、特色产业重点园区覆盖率达100%。全省县乡道断头路、边界路改造率达到100%,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交通保障。

——“公路扶贫+特色产业”,让“公路通道”变成“致富快车道”。产业围绕公路走,公路围绕产业建。路一畅、百业旺,特色经济因路而起,因路而兴。按照“强服务、促发展”的要求,湖南省以“四好农村路”为纽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特色致富路”,打开致富的大门,实现“路通是福,路通即富”,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长沙县重点实施农村公路连接工程、安保工程、路容路貌整治,以及提质改造工程,打通了农村公路微循环,全面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构建了黄兴镇、开慧镇、福临镇等一批全省领先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公路绿道成为了产业走廊。长沙县将省道207线打造成了百里绿色走廊,主要干线基本达到了“一条畅洁公路,两道绿色长廊,三季花开不断,四季草木常青”和“移步换景”的立体式绿化效果。示范性农业合作社、示范性现代农庄、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化基地,相继在省道207线沿线绽放。

新田县地处湖南省永州市东南部,全县辖12个乡镇,230个村委会(社区),是革命老区县,国家级扶贫县。近年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里程825.68公里,危桥改造75座,安保工程605.4公里,2019年至2020年,共投入6340万元,为134个自然村修建135.1公里农村硬化路,惠及人口4.5万人。

门楼下乡贫困村竹林坪马家至大坪岔路口至竹林坪公路是公路扶贫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573万元,总里程12公里,宽4.5米,解决了竹林坪村19个自然村村民交通出行问题,覆盖总人口1367人,惠及贫困人口716人。道路修通后,当地的柑橘、烤烟、茶油等特色农副产品流入省内外市场,节省运输时间三分之二以上,各大企业纷纷开始进村上门收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释放了当地群众谋发展的活力。新田县在农村通组路建设的基础上,还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高标准建设产业配套公路,聚焦优势产业,投入资金600万元,建设6条产业路,带动发展金陵镇大元冲村300亩“无花果”基地、100亩考烟基地、油茶基地的生产建设,发掘了农村产业潜力,释放了农村产业活力,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田县全年脱贫5299户20286人,61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低到0.95%,2020年2月2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新田县退出贫困县。

慈利县杨柳铺乡腊树村先后投入资金2199万元,改善村内交通出行。路通了,村民们发展产业有了底气,村里的黄牛、蜂蜜、土鸡、山羊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全省。现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1.3万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今年有望突破35万元。

——“公路扶贫+特色旅游”,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以“四好农村路”带动乡村旅游,助力百姓致富增收。“十三五”全省旅游公路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城乡自驾游逐渐成为主流。

为打造最美生态旅游公路,助推矮寨奇观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9年8月,湘西州公路部门借大中修机会,积极筹措资金,对国道209线矮寨盘山公路坡头服务区至中国第一立交桥1公里长的路段实施靓化提升,在此路段铺装了州内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没有的彩色路面,以缓解驾驶人的视觉疲劳,提高路面防滑系数,通过美化公路空间环境,从视觉感官上给驾乘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行车环境。

郴州飞天山公路

此次大中修不但对该路段的混凝土防撞墙进行生态化处理,使其与自然融合,同时还增加了防撞墙高度,提升了安全防护系数;公路边沟新增盖板以拓宽有效路面、方便游客行走;施划反光标线以提升驾驶人夜间行车安全性。变靓又变亮的旅游地标“矮寨公路奇观”,焕发着新的时代光彩,成为湘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中的颜值担当。

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地处湘黔桂三省区接边区域,辖11个乡镇125个行政村(社区),人口27万,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农业县,也是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贫困县。

截至目前,靖州县农村公路总计2337.2公里,其中年报里程1385.4公里,通组路951.9公里。近三年,靖州县公路交通部门完成国省干线公路投资2.83亿元,重要县乡道建设投资0.96亿元,农村公路投资3.97亿元。全县共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305公里,实施自然村通水泥路547公里(不含提前实施的项目),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628公里,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项目库内所有提质改造和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任务。

围绕“一心两线多点”旅游发展布局,该县修建靖州县地笋苗寨(坳上-地笋苗寨)旅游通景路、怀化岩脚侗寨(江口-岩脚侗寨)旅游通景路、怀化排牙山景区(坝阳坪-排牙山景区)旅游通景路3条旅游公路,总计里程31公里,总投资8715万元。旅游通景路的修建,使周边受益群众达2050人。通过旅游扶贫通景路,村民富了,旅游经济活起来了,旅游扶贫通景路发挥了真正价值。

——“公路扶贫+客货运输”,让“山药蛋”变成“金蛋蛋”。2018年,湖南省开展了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系统调研,针对农村客运市场安全管理薄弱、线路衔接不畅、运营票价较贵等问题,下大力气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全力推动城乡客运安全、健康、有序发展,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农村物流网络节点覆盖率达到95%。

推进公路建设,让锁在大山深处的村落与外部世界接轨,切实改变“山里山外两重天”的落后局面。打通农村公路的瓶颈,让沉寂的大山焕发新的活力,农产品搭乘电商、物流平台销售,更多的农产品飞出大山,有效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

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新庄村,全村共有700多亩葡萄园,2016年以前受交通制约,汽车很难进山,种在海拔六七百米的高山刺葡萄只能靠农民肩挑手提才能运下山。

2016年,当地开始推行“农村公路+电商快递”发展模式,对当地果农进行培训,通过网络电商进行销售,与物流、快递公司合作运输,不仅提高了销售价格,而且大幅降低了成本。

“之前,路不通,种的葡萄卖不出去、卖不起价。”大树坳乡乡长杨国洪说,“如今,路通了,路美了,葡萄运输好了,价格也高了。”

湖南省深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力推动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农村客运高质量发展。目前,全省建有农村客运站(含招呼站)22336个,开通农村客运线路7482条,农村客运车辆达24780辆,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8.91%。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极大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农村老百姓出行更加便捷,打通了人流、物流“大动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血液”和“动力”。

2016年以来,靖州县自筹资金3.5亿元,新建、改造环城公路、横坝公路、竹新公路等公路150余公里,城乡公交车已开通至藕团乡、寨牙乡(岩脚村)、文溪乡、太阳坪乡(贯堡渡村)等10个乡镇和6个便民服务中心、1个国有林场,所有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公路,每个行政村都有通客车线路;自然村组道路得到硬化,城乡路网主动脉与农村公路“毛细血管”畅通无阻,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公交线网优化方面,靖州县结合百姓出行诉求,积极优化调整公交线网,推进城市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多措并举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目前城乡公交车已开通范围覆盖至“扶贫公交线路”,在帮助村民群众解决“出行难”“打工难”“卖货难”“出游难”等问题的同时,也给村民脱贫致富带来新的希望。

2018年,郴州市委、市政府将城乡客运一体化列入“民生100工程”,同时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原则,全面实施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全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目前,郴州市100%的乡镇和99.6%的行政村已通客车。同时,郴州市抓住政策机遇,组建市县两级交通建设融资平台,共筹集投入约420亿元,建成干线公路1167公里、农村公路6180公里,建成二级以上客运站7个、三级客运站3个、农村客运招呼站1244个,并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养护大提质和超限超载治理行动,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创新农村公路管养模式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总里程达到20.2万公里,等级路率达90%、路面铺装率达89%。湖南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因责任落实不到位、资金不足、力量不强等导致的“失管”“失养”现象,大胆创新管养模式,积极构建群众性养护体系,做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努力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广大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目前,湖南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PQI中等以上比例提升到86.02%,有效推动了农村公路管养高质量发展。

湘潭市七星村农村公路

完善一项机制,压实农村公路管养责任。注重顶层设计,坚持制度先行,用制度强化管理,以考核压实责任,专门出台了《湖南省农村公路养护考评办法》,形成“以考明责、以评促养”的良好工作格局,推动农村公路管养常态化长效化。考评办法主要有3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考评机制“新”。由省直接考核县市区,考评内容丰富,涵盖路况评定、群众性养护体系建设、路长制等,形成纵向到底的考评机制。其次是检测机制“实”。建立省全面抽查县市区农村公路路况的检测机制,在县市区自检基础上(县道2年全覆盖,乡、村道5年全覆盖),省级每年实地抽检一定比例,将检测评定结果作为农村公路养护年度考核评分的主要依据。再次是结果运用“准”。坚持全省排名、奖优罚劣,特别是将县市区考核结果与省级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挂钩,充分调动县级政府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推动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

创新一套体系,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度。管理和作业力量不足、管养工作难度大是农村公路管养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湖南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路长制”,创新构建全省农村公路群众性养护体系,积极创造公益性岗位,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和支持群众成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参与者、受益者和拥护者。

湖南省以“路长制”管理模式为抓手,压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公路法》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狠抓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维护和运营工作,严抓公路超限超载治理,实现公路“畅安舒美”的目标。在公路运营方面,与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提高公路利用率,高效推进“路长制”工作。同时,完善法律保障机制,依法维护路产路权,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更加严格控制、精细准确使用政府资金,实现县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截至2019年底,长沙、益阳、郴州、张家界、株洲、怀化6个市州及永州、岳阳、衡阳的部分县区已实施“路长制”。

构建一个体系。湖南省以“村实施四个一、乡做到查四季、县负责成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群众性养护体系,从机制上解决了农村公路谁来养的问题。村实施“四个一”。村民委员会负责落实“四个一”(一项工作制度、一名专门人员、一本养护手册、一套简易工具),组织养护人员按月巡查,做好村内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从操作层面解决了日常养护谁来做的问题。乡做到“查四季”。乡镇政府在县级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按季组织巡查,采集并核实路况基础数据,按规定统计信息并上报,解决了日常养护谁来组织的问题。县负责“成体系”。县级政府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及考核细则,建立辖区内养护工作机制,指导乡镇、村委会组织实施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解决管养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落实两个机制。养护人员巡查路况,填写简易养护手册,重点做好“巡、判、计”3个方面工作,及时处治裂缝。路况管理评价机制,即使用“巡路宝”App完成实时路况采集及路况调查快速评价,对照《农村公路路况快速检评方法》判定标准,将路况分为“正常”“轻度”“中等”“严重”4个类别,分类统计,科学评定。初期病害处治机制,即针对全省农村公路以水泥路面为主的特点,养护人员配备单人专用设备,对路况巡查中发现的水泥路面裂缝病害进行快速有效地灌缝处治,实现病害早发现、早诊断、早处治,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注重与脱贫攻坚结合。湖南省下发《关于服务脱贫攻坚吸收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有能力的贫困人员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目前,湖南省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农民群众超过2.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超过1万人,每月增收800元至1500元不等,既解决了贫困户稳定脱贫,又建立起了稳定的养护队伍。

建设一个平台,强化监督管理抓手。为强化群众性养护体系的技术支撑,提高农村公路管养效率和水平,湖南省编制了农村公路智能化养护综合管理系统工程建设技术指南,涵盖省、市、县、乡、村五级,通过信息化手段重塑农村公路管理业务流程,实现“上下联通、因地制宜、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目前,全省正以县为单位建设群众性养护智能化监管平台。一方面,养护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采集全域路况,有效弥补传统管养在采集路况基础数据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管养部门通过平台进行实时监管,能更及时、更准确地掌握实际情况,用好有限养护资金,合理安排养护计划,实现科学决策。临澧县是县级农村公路智能化养护管理平台试点县,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县政府、交通部门、乡(镇)政府的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电脑就可以随时查看全县所有公路每月养护记录,查看养护群众上传的现场照片、病害类型及危害程度等信息,实现了实时监管,促进了群众性养护日常化、经常化、规范化,全县农村公路管养水平大幅提升。

“十三五”湖南省公路扶贫成效显著,“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未来,湖南省将持续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农村交通新篇章,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公路交通保障。

浏阳县道006线荷文公路

猜你喜欢

管养自然村农村公路
高速公路隧道智慧管养信息化应用研究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上海浦东新区公路智能管养模式实践探析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十三五”以来辽宁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2.7×104km
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基于BIM的资产管养信息化系统在南京三桥的应用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