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影响及策略的研究

2021-01-22王本强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家校合作策略

王本强

【摘 要】我国部分患有自闭症的儿童经过积极治疗已经康复,通过对这些康复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教育可以加快自闭症儿童康复的进程。本文以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研究为切入点,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语言以及社交、生活自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提出改善家校合作教育的途径,为自闭症儿童康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校合作 自闭症儿童 影响 策略

“家校合作”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词。自闭症儿童不能像健康儿童一样接受教育。他们所受的教育为特殊教育。自闭症儿童症状一般有以下几种:①社交恐惧;②刻板行为;③注意力不集中。仅依靠教师一己之力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康复目标,家长必须配合教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教育,力求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一、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的影响

家校合作是指学校与家长作为与儿童成长息息相关的教育者,二者都承担了儿童健康成长的责任,应共同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自闭症儿童与健康儿童相比较为特殊。教师与家长的良好合作,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自闭症儿童健康发展。

(一)对认知能力提升带来的影响

一般人都具备认知能力,其主要包括对事物的推理,物品分类、配对,时间、空间概念解析,颜色辨别等。教师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时,应提升其认知能力,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通过物品、颜色、时间等促进自闭症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教师相比,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所以家长更要通过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品、颜色以及时间等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引导,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

(二)对增强语言与沟通能力带来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关键期的概念,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儿童时期,一般是2~3岁,自闭症儿童有社交障碍,语言发展与健康儿童不同。因此为提升其语言与沟通能力,必须给该类儿童创造和谐的环境,引导儿童自主交流、沟通,帮助儿童进行语言模仿、理解以及表达其自身对事物的看法。教师和家长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因此应鼓励儿童积极模仿,表达其自身需求。

(三)对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带来的影响

自闭症儿童时常出现刻板、情绪失控等现象,在与人交往时往往出现障碍。有时可能会因想要某些东西而产生暴躁情绪;在日常社交时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以上种种都对自闭症儿童正常的社交产生极大的阻碍。学校应该通过让学生在上课时多与教师沟通来学会交际,例如与教师打招呼,放学时与教师说再见等。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小班课、团体课,让学生在游戏中互相认识、学会交往。儿童都具有爱模仿的特点,家长应利用该特点,发挥榜样作用,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鼓励孩子表达自身的真实情感,切实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

(四)对自理能力提升带来的影响

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较低,为减缓家长压力,教师应在日常教育中注意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孩子掌握生活技巧后,家長对其的干预应降低。自理能力的习得,需要教师和家长配合进行,教师在学校所进行的干预教学相对抽象,家长则能更加直观地教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一般是指掌握自主进食、如厕、穿衣以及睡眠等技巧。

二、自闭症儿童家校合作教育康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般来讲,教师充当自闭症儿童的引导者,家长则是其生存环境中的主导者,为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与家长必须密切配合,但在实际教育中却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校存在忽视家长角色重要性的问题

教师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中工作涉及面较广,不仅包括身体各方面能力的康复与管理,也包括心理方面的康复与管理,后者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尽量给自闭症儿童提供心理上的依赖与陪伴。学校所从事的工作复杂而多样,往往对家长的存在不够重视,未给家长留出太多时间,与家长接触较少,接触的时间一般由教师决定。学校对家长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使家校合作的措施得不到应有的执行。

(二)家长存在忽视家庭教育重要性的问题

自闭症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教师一般借助模仿来对该类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所以通过教师指导与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有所提升。教学环境之外也存在着“教师”,家长就是其中最好的“教师”。然而,家长忽视其自身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过于宠溺,对孩子的暴躁情绪、刻板行为没有进行合理的干预,导致这些行为很难得到纠正。此外,少部分家长存在消极心理,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仅依靠学校就能让孩子康复,这也是导致家校合作无法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构建自闭症儿童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对策

自闭症相比其他病症来说一般发病较早,例如儿童早期。一旦发病便有很高的致残概率,属于一种神经系统方面的障碍性疾病。学校与家庭只有密切配合、及时沟通,才能早日帮助自闭症儿童得到有效的康复。

(一)坚持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念

部分家长只有在硬性要求下才与教师沟通,而少数教师则认为教学是自己的事,家长不应过多地干预,干预过多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质疑。针对上述现象,学校应及时采取措施,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借助各种宣传手段,引导家长参与到自闭症儿童的教学中来。这样不仅帮助家长行使自己的权利,也促进家长尽到自身应尽的义务,同时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家长和教师只有进行良好配合,才能保证自闭症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

(二)着力搭建家校合作的教育平台

家长对学校或机构十分信赖,因此,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科学安排课程,同时打造家校合作平台。为实现与学校良好的配合,家长可组织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与学校对应的家长交流平台,保证学校与家长能够进行及时的沟通,打造出家长与教师合作的自闭症儿童康复的最佳模式。

(三)建立畅通家校沟通的信息渠道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家校沟通信息渠道,例如:建立沟通网站、微信群与公众号等,将学校所出台的文件推送给家长,此外也可及时推送相关教学信息、教学成果等,这样不仅能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还可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为了更好地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教师可进行一对一教学,在教学结束后,将学生一天的表现及时汇报给家长,这样家长可更加快速、详细地了解孩子的表现。同时家长也可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反馈给教师,这样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十分有利,相关措施的实施也会更加顺利。

(四)坚持开展对家长的教育培训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担负着抚养与教育的责任,所以家长身心都较为疲惫,为保证身体健康,应进行身体与心理的调节。因此,应该加强对家长的培训,例如,在规定时间内为家长开展相关指导,主要是家庭干预的指导培训,解决家长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还可解答家长在干预中的疑惑。此外,对有特殊需求的家长,还可开展一对一辅导,利用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状态,从而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五)坚持开展家校合作活动

为提升家长参与孩子康复训练程度,学校应根据家长与学生的特点设计康复活动,例如:开展亲子联谊活动、亲子运动会等,通过表演与运动,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挖掘孩子潜质,同时提升双方的默契;聘请家庭比较困难的家长作为生活教师或助教,更好地融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坚持开展家访活动,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具体实际,由教师与家长共同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

本文通过分析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的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今后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加强家校合作措施的落实,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和身体康复。

猜你喜欢

自闭症儿童家校合作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基于自闭症儿童情感特征的陪护机器人设计研究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