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披“言”入“文”,诵读感悟

2021-01-22王锋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王锋

【摘 要】小古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之中,向来就被视为一个难点。这些从优秀的传统古文名篇中摘录的小古文的语言与现代白话文语言有着很大的“时空”差距。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他们语文学习上的一只拦路虎。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小古文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古文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书面写照和精神传承,是先辈先贤为我们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凝练简约、微言大义的文字,独具匠心、精巧别致的布局,以及深邃敏锐的哲思,无不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文言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之中,向来就被视为一个难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中高年级教材选编了一定数量的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惯上称为“小古文”。在中年级刚接触时,每学期一篇,到了五六年级时,每学期两篇。如《囊萤夜读》 《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学弈》《两小儿辩日》等。这些从优秀的传统古文名篇中摘录的小古文的语言与现代白话文语言有着很大的“时空”差距。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他们语文学习上的一只拦路虎。小古文字面意义显得晦涩难懂,学生最初接触难免有较大的难度,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及兴趣。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學策略上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一、小学小古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教学内容上,重字词句解读,轻篇章教学

小古文在字词的运用及句子的语法结构上看来,与我们当今使用的现代白话文具有很大不同。这对于刚接触古文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会普遍地感到比较吃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理解,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古文字、词、句的解释。有时会逐字逐句地为学生解析讲授,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能够吃得透、记得牢。这样教法的效果确实可以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扎实地掌握小古文字面上的意义,学会每一个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却忽略了对小古文整体篇章的感受与把握,忽视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古文的篇章艺术。这样教学的结果往往是一篇完整优美的古文,经过教师的解剖,显得支离破碎。教学过程丧失了美的滋味,学生对此也觉得味同嚼蜡,对古文的学习失去兴趣。

(二)教学方法上,重教师讲授,轻学生诵读体验

“吟诵—感悟—习得”是我国传统而有效的古文教学方法。然而,在我们的小古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视之为糟粕,弃之如敝屣。教师对一篇篇小古文翻来覆去、反反复复地讲授,从写作背景到主题内涵,面面俱到;学生则一篇篇小古文滚瓜烂熟地背诵,为考试而背诵。小古文教学,一旦入此误区,一篇篇意蕴深邃、情思并茂的文言美文,就变成了一个个孑然孤立的文字符号。失去灵性的“之、乎、者、也”,化身为小古文学习的重重障碍,使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感觉索然无味。

(三)教学手段上,重多媒体运用,轻师生互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学手段也迅速变化。许多教师简单理解和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将大量的备课时间花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千方百计地用色彩缤纷的画面来刺激学生感官。结果课堂成了演播厅,学生成了观众。教师的生动教学表情难得一见,精彩的教学点拨难得一听。学生整堂课被眼花缭乱的画面和触目惊心的音响所湮没。语文课堂陷入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死气沉沉”,传统优秀古文教学固有的古韵古味消失殆尽。

二、小学小古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对上述小学小古文教学存在的误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纠正。

(一)溯“源”导“流”, 披“言”入“文”

语文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古文的学习也不例外。小古文的教学应该溯“源”导“流”,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的“源”( 语言文字)去体会其“流”( 思想内涵),并且在此基础上夯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小古文教学要有语文味,要姓“语”,要进行扎扎实实语言文字基础的训练。就小学阶段而言,就是要抓住常用的、典型的、浅显的古汉语文字,一丝不苟地“炼”字、“炼”词和“炼”句,并在古文语言文字的训练实践中,提高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方面的把握与体会。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这篇课文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句话的真正原因,就应该引导他们回到古汉语的语言中,从文言文的“字、词、句”中找出与其相关的句子认真品读,先自己看注释、找释意,然后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理解。如“之”是古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文言虚词。教学中教师先不直接讲明其意,而是问学生:“这段文字中有很多‘之’字。大家数数看,一共有几个?谁能说出‘之’有哪些用法或意思?”大家你一句我一语,就把文章涉及“之”的三个意思都搞清楚了。这时,披“言”入“文”,“弗若之矣”的原因就水到渠成了: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三心二意”。

(二)逐层深读,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中品味

教材的小古文文质兼美,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朗读”为主。学生在抑扬顿挫的琅琅诵读中,定显文章精神,“语文”之原味溢出。诵读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良好语感大有裨益。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既是小古文教学的目标,也是小古文教学的策略。“吟诵—感悟—习得”是我国传统而有效的古文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初涉小古文的小学生而言,小古文毕竟是与现实生活有着相当遥远时空隔阂,课文“之、乎、者、也”等文言字词,无论是笔画简单的熟面孔,还是字体繁杂的生僻字,都是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或难读或难记或难写。对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小古文的氛围。

小古文的诵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初读。要让学生读准读通,读得“有板有眼”。第二层次是悟读。要让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出文本的含义。第三层次是诵读。要让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出文本的境界。这三个层次,难度呈阶梯状,逐步提高。

例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的教学,可以“读”作为学习线索,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在深入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第一个层次的初读。首先落实读音正确,抓课题易读错的“弦”正音,抓初次出现的两个语气词“哉”“兮”正音。其次落实停顿,让学生在朗读时学会正确的停顿,“哉”与“兮”是古文中表示感叹的虚词,读到此字时,要适当延长、停顿一下,表现出其音乐美。第二个层次是悟读。教师在知音的境界部分,引导学生尝试说文句的大概意思,让学生在自己脑海中初显伯牙得志在高山、流水,子期胸中的高山流水。这时教師可以播放古琴乐曲,模拟情境,还原语境,让学生在悠扬的古琴曲中自由想象、自由品味。第三个层次是诵读。当学生情感融入文本境界之时,教师及时介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知音不仅是知“琴音”,更为难得的是知“心声”,让学生在诵读中心有所得,充分感悟琴瑟和鸣、知音难得的绝妙境界。

(三)“机”辅“人”主,明确学生是学习主体

在小古文教学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广泛运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本,把握情节。然而,对掌握、积累小古文的文言字词知识,其作用十分有限。无论现代信息技术多么发达,站板、讲读、板书永远都应该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学基本功。教师“讲”的示范性、“板书”的灵活性等,远非信息技术所能完全替代的。学生小古文的诵读、翻译、理解与想象能力更不是依赖多媒体课件就能培养的。语言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个性化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的小古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个体的感受和独特体验,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解读,而不是简单地用多媒体课件的统一画面、单一的指令来统一学生的思维。多媒体课件应遵循教学“辅助”性的原则,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要根据小古文教学要求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摆正多媒体课件与教师讲读、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辅分明,人机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教学功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古典文献中的精彩句段引入课堂,让小学生在小古文知识的世界里徜徉,在字里行间感受中华经典的意蕴和情味,在情感吟诵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虽然我们在小古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某些误区,但只要能正确对待,在“文”与“言”中优化小古文的课堂教学,带领学生步入小古文、感悟小古文,学生就能真正品味小古文的语言精美,感受小古文的学习乐趣,从而使我们的小古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掌握。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的教学方法